近年来,人们正在悄悄地享受着科技成果带来的恩惠:大豆中提取的蛋白粉,如牛奶一样冲着喝,还分离成注射型蛋白;玉米提炼的注射葡萄糖当量和纯度分别达到100%和99.95%;不会混浊的浓缩苹果汁, 纯清透彻,在美国市场每喝10瓶苹果汁,就有7瓶是中国产的;肉色鲜红的冷却肉, 在0-4℃条件下的色泽稳定性达到20天,比新鲜猪肉更卫生、营养更丰富,这是我国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取得的丰硕成果。
早在四年前,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联合农业部、教育部等部门,启动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重大科技专项29个课题,通过招投标方式,全国3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2所高等院校和25个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攻关,直接参加的研究人员1420人,投入经费4.95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农产品加工研究领域投入力度最大、研究面最广、涉及学科最宽、参与科技人员最多、技术集成度和产业化程度最高、带动和示范效应最明显的一项系统工程。
短短几年,科技专项实现了玉米、大豆、稻米、小麦、双低油菜等大宗粮油,以及马铃薯、苹果、柑桔、蔬菜、肉品等一系列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的重大突破,构建完善了农产品深加工的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在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等研究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撑。
截止2004年底,共获得新产品、新材料、新装置211项,鉴定成果73项,申请专利120项,授权国家专利31项,制定已颁布实施标准51项,建立生产线77条。这些成果的取得,全面缩小了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领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科技领域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和战略性转变。
科技专项还筛选出加工专用品种59个,建立优质原料基地658万亩;新增产值325.07亿元,利税44.11亿元,出口创汇3.2142亿美元,促进农民增收累计达到33.28亿元。农村、农业依靠科技进步,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并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还为"十一五"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