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四大因素促使春节前后我国粮油市场平稳运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1-26  
     一、从供给方面看,产量增加、进口增长、库存充实、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1.粮食全面丰收、大幅增产,国内各地区、各品种产量普遍增加,2005年预期生产形势继续看好。

      粮食全面丰收、大幅增产:

      2004年的粮食产量预计为4.7亿吨,比2003年的产量4.31亿吨增产390亿公斤,增长9%。从主要品种来看,小麦产量达到9100万吨,同比增产451万吨,增幅为5%。稻谷总产量将接近1.81亿吨,同比增加1700万吨,增幅为12%;其中早稻总产量为3210万吨,增产约260万吨,增幅为8.8%;中稻、粳稻产量预计为11400万吨,同比增长13%;晚稻产量预计将达到3500万吨,同比增长10%。玉米总产量预计达到12900万吨,同比增产1300万吨以上,增幅为10%左右;大豆总产量达1805万吨,同比增产260万吨,增长1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国内谷物总产量预计达到4.07亿吨,同比增长3263万吨,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内各地区、各品种产量普遍增加:

      从全国各省、市、区来看,绝大多数地区实现丰收增产,从主要产区来看,黑龙江粮食总产预计超过300亿公斤,其中全省小麦产量可达8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02.5%;稻谷可达10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4.6%;玉米可达10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6.4%;大豆可达7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33.7%。吉林省预计2004年全省粮食产量将超过250亿公斤,比去年增加25亿公斤以上。辽宁省粮食总产量预计超过170亿公斤,同比增幅达13.5%。内蒙古预计2004年粮食总产将达135亿公斤。山东预计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355亿公斤,同比增长11.5亿公斤,总产有望创造历史新高。山西预计2004年粮食总产量可达106亿公斤,创下历史新高,同时这也是山西省历史上第三个突破百亿公斤的年份。陕西2004年粮食总产116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9亿公斤,增长19.8%,其中秋粮总产71亿公斤,增加18.4亿公斤,同比增长34.8%。河北预计总产248亿公斤,增加7.6亿公斤。河南2004年粮食总产将达创记录的4270.95万吨,比历史最高的1999年还要多17.73万吨,其中夏粮产量2520.98万吨,比上年增产7.9%,创历史最高水平;秋粮恢复性增长,预计产量1750万吨,增产41.9%。江苏预计全年粮食总产225亿公斤以上,增产25亿公斤。安徽2004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27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50亿公斤,其中夏粮总产86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5亿公斤;早籼稻总产14.5亿公斤,增产2.5亿公斤;秋粮可达175亿公斤,增产约35亿公斤;其中中晚稻115亿公斤,增产20亿公斤以上。江西2004年粮食产量预计可达18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35亿公斤,其中早稻产量已达68.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5亿公斤。湖北预计2004年粮食总产超过22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3亿公斤,增幅达17.4%。湖南预计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81亿公斤,同比增加37亿公斤,增长15.16%,是2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四川预计粮食总产3344.8万吨,增16.2亿公斤。云南预计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将突破150亿公斤大关,比上年增加近3亿公斤。贵州预计2004年粮食产量为110.43亿公斤,同比增加70.11万吨。广西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47.64亿公斤,比上年减产8.4万吨,下降0.57%,其中早稻产量58.14亿公斤,减1.3亿公斤,下降2.2%,晚稻产量50.83亿公斤,减9.6万吨,下降1.9%,玉米产量19.28亿公斤,增1.39亿公斤,增长7.8%。广东预计粮食总产139亿公斤,减2.8%。

      2004年国内油料作物全面丰收增产,预计油料总产量达3000多万吨,比上年增加15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3%左右。主要油料作物油菜籽增产9-10%,总产量达1200万吨;花生产量预计达1540万吨,同比增加4%。

      2005年粮食生产能力仍将继续提高:

      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三补贴、一减退、一保护”的政策将继续实行,而且今后不会再松动,只有不断增强,使得粮食生产的环境更宽松,生产成本趋于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更高,投入加大,增产的可能性加大。

      预计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将达15.4亿亩左右,比2004年增加4000万亩;2004年秋冬播小麦面积达2.66亿亩,比上年增加1500万亩,比上年增长5%。其中山东小麦播种面积4800万亩,比2004年增加140万亩;河南省面积增加200多万亩。如果小麦长势较好,按照面积推算,2005年冬小麦产量将达到9000万吨左右,加上春小麦产量,预计全年小麦总产量将达到9500万吨以上;另外2005年的稻谷面积特别是早、中稻和北方粳稻面积有可能继续大幅增加,如果天气正常的话,明年粮食产量将有可能实现4700亿公斤,产需缺口缩小到200亿公斤左右,产需将接近弱势平衡。

      2.库存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库存得到充实、存粮相对充足,库存结构改善,有效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粮食库存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库存得到充实、存粮相对充足:

      尽管多年减产、挖库存弥补产需缺口,促使粮食库存大幅下降,但由于是2004年粮食全面大幅增产,因此产需缺口缩小,库存得到充实,大幅下降趋势得到遏制。由于国内原有库存量大,目前国内粮食库存仍然保持相对充足的水平。预计2004年以来国家存粮减少500亿公斤左右,按照推算,2004年末国家存粮有可能低于1500亿公斤,其库存消费比仍然达到30%以上,大大高于国际粮农组织17%的标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2004年大幅增产250亿公斤以上,因此,产需缺口缩小250亿公斤,2005年动用库存将减少到350亿公斤;由于丰收,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和商品周转存粮、农民存粮均有所增加和得到补充充实;如果2005年粮食继续增产,主要粮食品种进口继续保持2004年的水平,则国内粮食库存将不再继续下降,甚至有可能增加。

      国内库存结构改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趋于合理、有效供给能力提高:

      由于增产,国家库存得到补充,企业和农民存粮水平也相应提高,国内存粮仍然充实,保证总量供给问题不大;由于多年处理抛售陈粮和上年产销区小麦、稻米品种增产幅度较大,因此,不仅存粮数量得到充实,而且存粮品质得到改善、小麦稻米品种库存得到补充。目前,除东北地区玉米、粳稻存粮中尚有部分陈化粮外,其他地区陈化粮已很少;销区各级地方储备规模增加、实际库存水平提高;农民手中口粮存量保持较高水平;总体而言,库存粮食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3.进口增加、产需缺口得到平衡,库存得到补充。

      由于国内减产、库存下降、供给趋紧,以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2004年粮食进出口的格局发生根本转变,已成为净进口国。

      2004年进口大米总量为77万吨,比上年增长196.2%;预计2005年大米进口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并呈净进口格局。

      2004年进口小麦总量为726万吨,比上年提高1522.7%;预计2005年进口小麦将保持700万吨左右的水平。

      2004年大豆进口总量为2023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5%,降幅不大,预计2005年进口大豆将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

      2004年进口食用油脂676万吨,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进口豆油252万吨,比上年增长期共存33.9%,菜籽油进口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2.8%,棕榈油进口239,比上年增长2.6%预计2005年油脂进口量将保持在700万吨左右。

      由于国内产需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加上2005年的生产形势难以预料,因此2005年国内粮食进口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进口品种主要以小麦、大豆和油脂为主。

      二、从需求方面看,国内需求总量保持平稳,产需缺口缩小,供需矛盾明显缓解,需求增长弱于供给增长。

      1.需求由强盛转为稳中趋弱,需求总量平稳略增、品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2004年国内粮食消费总量在4900亿公斤左右,其中小麦消费总量在1.05亿吨左右,稻谷消费总量在1.93亿吨左右,玉米消费总量在1.15亿吨左右,大豆消费总量在3800万吨左右;粮食消费总量与2003年基本持平,2003年和2004年国内粮价曾出现两次大幅上涨,粮食需求也大幅增加,但实际消费需求增幅较小。进入2004年第二季度后,由于粮食趋于平稳,粮食消费需求趋于平稳略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4年受禽流感影响,玉米消费总量有较大下降,大豆消费总量保持平稳略降态势。

      目前口粮、食品消费趋于平稳,而饲料消费、工业消费趋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政策性需求已大幅下降,而市场性需求也由强转稳趋弱;就品种来看,2004年玉米因养殖业受禽流感严重打击使需求大幅下降,稻米中早稻需求强劲,中稻次之,普通晚稻平稳趋弱,而优质稻一直保持坚挺;小麦面粉表现较强,特别是优质小麦需求增长明显,但面粉略比小麦弱;大豆年初和前三季度较强,而第四季度明显转弱。

      2.出口需求大幅下降,预期今年个别品种出口会明显提高,但出口需求拉动因素减弱。

      2003年除大豆和油脂外,基本上呈净出口的格局。由于国内减产、库存下降、供给趋紧,以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2004年粮食进出口的格局发生根本转变,已成为净进口国。

      2004年出口大米总量为91万吨,比2003年下降65.3%;预计2005年大米出口总量不会大幅增加,估计仍将低于100万吨。

      预计2004年小麦出口总量低于80万吨,比上年减少120万吨;预计2005年小麦出口将继续大幅下降。

      2004年玉米出口总量为232万吨,比上年降低85.8%,预计2005年玉米出口将大幅增加,估计将超过500万吨。

      2004年出口需求下降最为明显的是玉米和小麦,特别是玉米出口下降,加上今年玉米全面大幅增产和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国内玉米价格比较低迷。

      3.国内粮食产需缺口明显缩小,供需矛盾明显缓解。

      2004年粮食增产250多亿公斤,产需缺口也因此缩小到350亿公斤,目前国内粮食供给增强,库存比较充裕,进口粮食特别是小麦数量较大;另一方面,需求因退耕还林补助粮取消,饲料粮消费需求下降,口粮消费需求平稳。因此,就总量而言,产量加上进口量和动用一部分库存就能保证全年供给总量达到4900亿公斤,全年供需可以保持平衡。从区域、来看,受各地增产、库存增加的影响,产销矛盾、区域供需矛盾明显缓和。从品种来看,小麦产需缺口由上年的175亿公斤缩小到2004年的130亿公斤左右,预计2005年将继续缩小到100亿公斤左右;稻谷由上年的250亿公斤缩小到2004年的120亿公斤左右,预计2005年将继续缩小到50亿公斤甚至有可能产需平衡;玉米由上年的大体平衡转为产大于需约100亿公斤,预计2005年继续保持警100亿公斤左右的水平;大豆产需缺口大体保持在2000万吨左右,预计2005年缺口会有所扩大。

      三、从政策方面来看,政策扶持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粮食价格水平;但平衡了产需矛盾,调节了市场供需,促进了粮食流通,稳定了市场价格;2005年扶持粮食生产与流通的政策仍将继续加强,但对市场的影响将有所减弱。

      1.政策扶持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粮食价格水平。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了粮食生产政策,对种粮农民实行“三补贴、一减免、一保护”的政策扶持措施,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很大调动,这些政策措施还将在2005年和今后两三年内继续得到充分加强和完善。种粮补贴、减免农业税和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格,使粮农增加了收入、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粮效益,促使粮食生产得到快速恢复,产量实现大幅增加供给状况明显好转,粮价水平大幅提高。

      2.放开粮食市场,加强宏观调控,平衡了产需矛盾,调节了市场供需,促进了粮食流通,稳定了市场价格。

      一方面,2004年国家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购销主体多元化,市场趋于活跃、流通趋于顺畅;二方面,国家加强粮食调运,加强储备调节、加强市场监测调控、注意区域平衡和品种平衡,产销之间、地区之间、品种之间供需趋于平衡;三方面,充分利用增储增收和轮换抛售政策调节市场,稳定提高粮价水平;四方面,国家通过进出口政策平衡国内市场,采取取消补贴、减免税费等措施增加进口,控制出口来平衡国内市场,控制粮价过度上涨。

      3.上述政策对2005年粮食市场的影响将有所减弱。

      “三补贴、一减退、一保护”和全面放开市场等政策将继续在2005年得到加强和完善,对粮食增产、市场流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如果粮食继续大幅增产,国内粮食供给将继续增加,产需缺口将继续缩小,总量、品种、产销区供需将趋于基本平衡,库存将继续得到充实,有利于粮食供需平衡,而对市场价格的拉升作用将减弱。

      四、从市场方面看,市场心理由高度看涨转向看稳看弱,支持粮价上涨的因素明显下降,而促使粮价回落的因素增强。

      1.供给增强、需求趋稳、市场看涨心理趋弱。

      2004年的粮食大幅增产和预期2005年粮食继续增产,近几个月来粮食需求趋于平稳,价格高位回落,对市场的影响比较明显,促使市场供需、市场心理、市场购销行为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在:一是产区收购积极性不高、农民惜售心理弱化,企业出库意愿较强;二是销区用粮企业和商家采购增存水平较低;三是消费购买趋于平稳,多购多存现象消失;四是市场心理由普遍看涨转向普遍看稳看落。

      2.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支撑市场的因素有强有弱,但总体已由强转弱或趋稳。

      首先,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粮食需求有较强的刺激拉动,对粮价有提升作用;但同时国家确定的宏观政策调控导向,对市场粮食需求和价格大幅上涨有一定的压制作用。

      其次,国家治理公路超载、超限及铁路运力不足,运输成本及运输难度增加,将加剧产销区的供需矛盾,引发销区粮价波动;但同时国家加强东北等产区的运输能力,集中调运粮食等重点物资,销区自给能力的提高,又减缓了产销区矛盾,有利于平衡国内粮食供需。

      再次国内物价的上涨、能源的紧张、运输费用的提高,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和运输加工费用,有利提升粮食价格;但同时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市场监测反应能力的增强,以及粮食生产成本的降低,又有利于平稳市场粮价、降低粮食生产销售价格。

      第四全球粮食各品种产量均呈丰收增产,库存除大米外均有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增强,而贸易和消费量平稳略降,国际市场粮价处于低位,大幅上涨动力不足,一些品种仍在继续下滑。

      另外,国际能源趋紧,石油价格暴涨,国际海运费用上升,增加了粮食运输成本,中国粮食需求量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连动增强。

      3.市场粮价已有很大涨幅,再涨不易。

      2003年10月特别是2004年3月,国内粮价涨幅都很大,粮价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历史最高价位,而之后回落的幅度较小,目前粮价水平除玉米、油料油脂外,小麦、稻米品种均处于历史次高价位,再涨难度大、涨幅也有限;而回落的可能性增加。

      五、2005年粮价基本走向:维持相对高位、有所振荡回落。

      综合上述因素,2005年国内粮食市场总体形势应由强转弱,供需渐趋弱势平衡,价格应有所回落并保持相对高位平稳,高位继续大幅上涨缺乏强大的推动力。具体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品种,价格波动的幅度会不同,在2005年粮食生产尚未定局前,春节旺季和新粮上市前的青黄不接时期,特别是在产需缺口较大的地区,粮食供需矛盾可能相对突出,粮价仍然存在短期的较大幅度上涨的可能,当2005年粮食生产特别是夏粮和早稻生产基本定局后,粮食的供需形势也将发生较大变化,是时,粮价的波动可能较大。笔者预计,夏粮、秋粮上市前后是粮食市场的敏感时期,各方应多加注意。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