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2004年度天津粮油市场年度分析预测报告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1-24  
     2004年已经过去,2005年悄然到来。过去的一年,人们谈到2004年的粮食市场时,像“三农问题、粮价上涨、经济过热、宏观调控”这些词汇总在我们耳边响起,粮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焦点,粮食工作更加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新的一年,如何分析国家粮食政策走向,把握粮食市场发展大势,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是我们粮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2004年我国粮油市场总体形势概括

    2004年我国粮油市场相对于2003年的跌宕起伏,保持了基本平稳,震荡幅度远低于2003年。由于宏观调控及时有效,粮食产量得到恢复性增长,有效地防止了国内粮食市场可能出现的供给不足问题。我国粮食价格经过2004年3月快速上涨和7月继续上涨,6月和10月两度平稳回落后,到年底粮价趋于稳定。但2004年我国粮食整体价位仍远高于2003年水平。

    1、国内粮食生产全面丰收,粮食产量增幅较大

    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年初制定的4.55亿吨目标已成定局,乐观估计可能达到4.65亿吨以上,比2003年增产2500~3500万吨。其中小麦产量达到9100万吨,同比增产451万吨,增幅为5%;稻谷产量达到1.81亿吨,同比增产2000万吨,增幅为12%;玉米产量达到1.32亿吨,同比增产1600万吨以上,增幅为14%左右;大豆产量达到1805万吨,同比增产260万吨,增幅为17%左右。

    2、国内粮食新增供给能力大幅提高,产需缺口明显缩小

    由于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得到全面恢复性增长,因此,国内粮食新增供给量较大,产需缺口由2003年的6000万吨缩小到2004年的3500万吨左右。其中小麦由2003年的1750万吨缩小到2004年的1300万吨左右,稻谷由2003年的2500万吨缩小到2004年的1000万吨左右;玉米由2003年的1000万吨逆转为产大于需1000万吨;大豆产需缺口仍然保持在2000万吨左右。

    3、国内粮食库存继续下降,总量处于较低水平

    由于我国粮食多年减产,产不足需,库存下降,供给趋紧,导致2003年和2004年粮价上涨。为了稳定市场,国家集中出库销售了大量粮食,企业存粮和农民存粮也大幅下降。预计2003年粮食库存减少6000万吨左右。2004年尽管粮食丰收,但仍然存在较大供需缺口,加上进口800万吨小麦,预计粮食库存仍然减少2700万吨。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已降到较低水平。

    4、国内粮食库存结构改善,区域及品种间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尽管2004年国家继续动用库存弥补缺口,但动用数量减少,因此库存下降速度减缓。由于多年抛售陈粮,2004年继续处理了大批陈化粮,粮食丰收后大量购进新粮增加储备,使存粮品质提高、品种结构趋于合理,库存粮食有效供给能力增强。但是,从区域上看,国内粮食库存主要集中在少数主产区,销区存量相对不足。而部分产区特别是东北产区粮食存量占到国内存量的大部分,产销区供需平衡难度较大。就品种来讲,籼稻特别是早稻存量不足,粳稻存量相对较大;玉米存量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粮食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5、国内粮食消费水平趋于稳定,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从消费总量看,2004年国内粮食消费量在4.9亿吨左右,与2003年大体持平。其中小麦消费总量在1.05亿吨左右,稻谷消费总量在1.93亿吨左右,玉米消费总量在1.15亿吨左右,大豆消费总量在3800万吨左右。从消费结构看,目前口粮、食品消费趋于平稳,饲料消费、工业消费趋强。就品种而言,2004年玉米因养殖业受禽流感严重打击,需求大幅下降,预计需求总量减少1000万吨以上;稻米中的早稻需求强劲,中稻次之,普通晚稻平稳趋弱,优质稻保持坚挺;小麦、面粉受节日需求拉动作用较大,消费阶段性趋强;大豆年初和年末需求较强,而中期较弱。

    二、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稳定粮食市场起到关键作用

    2004年是国家宏观调控年。从农业和粮食政策方面来讲,效果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

    1、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一号文件”,把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这些政策都切实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我国粮食生产得到全面恢复。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增加了粮食供给,缓和了产需矛盾,促进了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2、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增强了粮油市场平衡能力

    2004年国家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购销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加剧。6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收购渠道增加、购销方式发生变化,促使购销趋于活跃,市场调节和粮食平衡能力增强;明确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监督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真正拥有了市场管理和执法权,促进了粮食有序流通。

    3、粮食增储增收和储备粮吞吐调节对市场产生良好影响

    由于受2003年粮食大幅涨价的影响,2004年国家增加了中央储备和产销区的粮食储备规模,充实了实物储备数量。同时,在储备粮轮换中适时进行抛售和采购,对粮食供需和价格的影响比较明显。上半年,国家为了抑制粮价过度上涨,大量抛售储备粮;下半年,国家为了稳定粮价,以增收增储为主,大量回购粮食补充库存,特别是新粮上市后小麦和早、中稻的增储补库需求较强,拉动价格上行。

    4、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有效平衡国内市场

    2004年上半年供需偏紧、粮价上涨,国家取消出口补贴、减免小麦进口增值税,以增加进口和减少出口来平衡国内市场,控制粮价过度上涨。政策调控在多个品种得到实施,尤其以小麦、大豆等品种表现突出。预计全年大米进口总量在80万吨左右,比2003年增加50多万吨;大米出口总量100万吨左右,减少150万吨。小麦进口800万吨,比2003年增加750万吨;小麦出口低于100万吨,减少100万吨。玉米出口低于300万吨,比2003年减少1100多万吨。大豆进口约2000万吨,比2003年减少400万吨。油脂进口700万吨以上,比2003年增加200多万吨。2004年我国已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三、2004年我国粮油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经过2003年10月特别是2004年3月以来国内粮价两次全面大幅上涨,我国粮价已接近历史最高价位。从2003年10月到目前一年多时间内,国内粮食价格经历了大幅上涨——小幅回落——再大幅上涨——再小幅回落——最后在相对高位趋于平稳的走势。

    从2004年国内粮价走势来看,1~3月粮价呈上涨态势,3月份达到最高点;4~6月呈小幅回落走势,6月份为相对低点;7~9月呈小幅走高态势,9月份为相对高点;10~12月稳中有落。目前小麦、面粉、稻米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与3月份最高价位相比,小麦、面粉价格下跌幅度在10%左右,稻米跌幅在15%左右;玉米在新粮上市后下跌幅度达到15%左右;大豆、油脂价格跌幅达到20%左右。

    2004年国内粮价走势呈现以下特点:前期粮价上涨时,几乎所有品种均同步上涨,稻米最强,小麦、面粉次之,玉米最弱;后期粮价回落时,小麦、面粉和稻米回落幅度较小,玉米、大豆、油脂回落幅度最大。

    2004年国内粮价之所以出现上述走势,最主要的原因是供求关系、政策导向、心理因素和物流不畅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供求关系决定一切。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下降,粮食库存数量减少,粮食产需缺口加大,使得粮价在上半年上涨较快、涨幅较大,并维持全年总体上扬趋势。2004年粮食大幅增产,供给明显增加,使得粮食价格在4季度得到遏制,粮食价格开始回落并稳定在高位。

    2、政策导向举足轻重。在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以及增加产销区的粮食储备规模,加大进口减少出口,使供给相对增加,缓解了紧张的供求平衡关系;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制度,减免小麦进口增值税,划定了粮价运行空间,限制了粮价过度上涨和快速回落。

    3、心理因素不可低估。粮食涨价后,产销区提高了粮食储备规模,企业和消费者提高了储存粮食的底线,加上农民惜售,居民集中购买,人为因素加剧了粮食供求紧张气氛,推动了粮价上涨。

    4、物流不畅波及面广。多年来粮食运力不足的瓶颈始终制约着地区间的粮食供求平衡,运输环节的复杂和运输费用的提高加大了粮食流通成本和价格,生产资料涨价又推动了粮价的继续上涨。

    总之,2004年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上涨品种较多,影响范围较广。从品种大势看,粮食价格上涨,油脂价格下降。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果断有力,涨价幅度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加之粮食价格没有突破历史最高点,粮价变化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不是很大,粮价仍然是恢复性上涨。粮食生产和销售形势正在向着稳定、活跃、供求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四、2004年天津粮油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天津是粮食主销区,在粮食供求关系主要由“供”主导市场时,粮食价格必然跟随全国粮食市场大势发生变化。不过,天津粮油市场价格变化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价格变化的趋弱性。即天津批发价格变化幅度小于全国粮食价格的变化幅度。二是价格变化的稳定性。即天津粮油零售价格的变化明显小于批发价格的变化。三是价格变化的国际性。即天津油脂油料价格对国际市场的跟随性较强。

    2004年天津粮油市场的走势为:从一季度末开始,全国和我市粮油批发市场随着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其他粮油价格全面上扬。二季度全国和我市粮油市场价格呈现平稳略降趋势。三季度全国和我市粮食价格在二季度末短暂回落后继续上涨。四季度全国和我市粮食价格在三季度稳定上涨后开始缓慢下降。

    下面分品种具体介绍:

    1、小麦

    天津小麦市场价格从一月份的1440元/吨左右,快速上涨至二三月份的1600-1680元/吨,四月份达到最高点,约为1700元/吨左右。五六月份走势平稳,七月份略有下降,最低达到1582元/吨,8月份之后缓慢回升至1650-1680元/吨,而后平稳运行,至十一、十二月份保持在1640-1660元/吨的相对高位。

    天津小麦价格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我国小麦产量连续5年减少,四年产需缺口累计达到6380多万吨,其中6000多万吨靠动用库存来满足消费需求。2003年小麦大幅减产,较2002年减产5%左右。供需矛盾加大直接导致年初小麦价格快速上涨。三四月份,我市抛售20万吨中央专储粮、河南等小麦主产省抛售500多万吨地储小麦平抑市场价格。此时国家在年初制订的鼓励农民种粮的各项政策开始显效,小麦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因此五至七月,在冬小麦丰收预期压力之下,价格开始趋于平稳。之后随着2004年小麦总产量达到9100万吨、同比增产451万吨、增幅为5%消息的发布,价格继续保持稳定。从国际市场来看,预计2004/200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势头,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6.18亿吨。而2004年我国共进口小麦约800万吨,使小麦新增供应量达到9933万吨,当年供需缺口仅为500万吨左右。供需矛盾趋于缓解,到年底价格没有出现大幅上涨。

    2、玉米

    2004年天津玉米价格一二月份较低,在1150-1200元/吨,三四月份逐步走高,价格从1200元/吨逐步上涨至1280-1300元/吨,八月份达到最高,为1340-1350元/吨之间。之后随着秋粮上市,玉米丰产,价格逐步走低,十至十二月下降明显,年底价格缓慢跌至1200元/吨,接近或略高于年初价格。

    玉米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一二月份玉米市场受禽流感影响,养殖业受到极大冲击,玉米需求大幅减少,价格走低。三四月份小麦、稻谷等价格大幅走高带动了玉米价格上涨。四至六月份玉米价格维持在1280元/吨。五至八月份,养殖业开始恢复,由于玉米价格较高,国家开始抛售库存玉米平抑市场价格。之后,由于预计我国2004年玉米播种面积3.83亿亩、增幅为6%,玉米产量将达到1.32 亿吨、增幅达到14%,因而在九十月份新玉米大量上市之后,玉米价格开始回落。加之国家为了平衡粮食供求关系,全年仅发放玉米配额300万吨左右,限制玉米出口。而美国及一些南美国家玉米增产,使我国玉米对东南亚国家出口的优势不明显,玉米出口减少,无法拉动国内市场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我国玉米在三大主要粮食品种中,出现了产大于需。

    3、大米

    2004年天津东北大米价格从一月底的2000元/吨,上涨至三月份的2950元/吨,涨幅达到40-50%。五六月份有小幅回落,然后一直在2780-2910元/吨的较高价位运行,至11月份价格开始回落,年底维持在2730元/吨高位。

    大米价格上涨后一直在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水稻连续6年减产,2003年种植面积继续大幅减少,总产量约为1.66亿吨,比2002年减产874万吨,减幅为5%,国内产需缺口增大。天津市场大米主要靠东北供应,2004年二三月份,全国尤其是南方各省对东北稻谷的采购数量加大,快速拉动稻谷价格走高。加之三月份国家开始治理汽运超载使运费增加,批发价格随之大幅提高。四月份之后,东北地区抛售稻谷约160万吨,起到了平抑大米价格的作用,使五六月份大米价格略有下滑。由于政策扶持,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同比增长3960万亩,增幅10%。到八九月份之后,预计稻谷总产量将达到1.81亿吨,增幅12%,尤其是南方各省产量增加,对东北稻谷的需求减弱。十月份之后,东北新产大米及本地产大米开始上市,价格出现下降趋势。但东北产区农民惜售心理严重,稻谷收购进度缓慢,使大米价格高位运行。

    4、油脂油料

    2004年天津市场大豆、一四级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年初开始平稳上涨,四月涨至最高后开始平稳下降。五至六月,九月至十月两次大幅下降。2004年年底进口大豆现货价在2900元/吨,比四月份最高价格3800元/吨下降了23.7%,比年初3080元/吨下降了5.8%;一级豆油价格为6250元/吨,比四月份最高价格7700元/吨下降了18.8%,比年初7250元/吨下降了13.8%;棕榈油4410元/吨,比四月份最高价格6350元/吨下降了35.4%,比年初5730元/吨下降了28.4%。

    由于2003年度油脂油料供给紧张、库存下降,引起2003年10月国际大豆油脂价格高涨。之后受美国农业部预测2003/04年度大豆大量减产、库存下降以及供需紧张的报告影响,2004年初前后我国实力派企业盲目签约了大量进口合同,将国际、国内市场大豆和豆油价格快速推向历史高位。2004年南美大豆获得丰收,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我国企业对前期进口大豆合同的违约,进一步拉动了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的下滑。造成我国油脂油料市场价格5月以后的持续下降行情。

    影响油脂油料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有:

    1、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起大落。2004年前四个月大豆价格连续上涨,四月份CBOT价格达到16年以来的高位,五月份以后持续下降,目前已经降至两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十月份,国际市场大豆现货平均价格为210美元/吨,比四月份下降了48.1%,比年初下降了30.3%,是2002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2、我国2004年油脂油料进口增加。2004年1-11月我国大豆累计进口为1803万吨,年比下降5.98%,其中天津港口79.4万吨,占全国的4.4%。1-11月份豆油累计进口23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56%,天津港口进口65.9万吨,占全国的27.5%。1-11月份棕榈油累计进口35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5.5%,天津港口进口70万吨,约占全国的20%。

    3、禽流感与大豆增产的双重影响。2004年5月份以后,禽流感疫情对大豆消费的影响开始显现,引起国内外大豆市场需求大量减少、价格持续下滑。同时,2004年南美大豆产量预期大幅提高,加剧了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下降。

    4、我国政策对油脂油料市场的影响。2004年初我国油厂在国际市场上采购了大批进口大豆。五月份由于国家采取紧缩银根政策,压榨厂商失去采购进口大豆的能力与动力,使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价格降低。四至六月份的大豆进口数量减少,豆粕需求的逐步增大,形成了六至八月份的大豆、豆油、棕榈油价格的弱势反弹、震荡下滑走势。

    5、我国颁布新的食用油标准。国家有关部门要求从10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食用油标准,不仅限制了小包装食用油掺兑棕榈油的行为,使棕榈油需求减少,而且提高了进口食用油质量要求,使进口食用油在9月底前集中大量到港,导致10月1日前后销售旺季食用油价格反向下滑,形成天津全年油脂油料的价格最低点。大豆价格2750元/吨,一级豆油5850元/吨,四级豆油5650元/吨。

    五、2005年我国粮食政策和供求形势分析

    20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的经济工作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尽管2005年物价上涨仍面临较大压力,但一年多来的宏观调控实践表明,中央对物价的调控是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2005年消费价格涨势有可能趋缓,使物价仍处在“温和可控”范围内。

    可以肯定,2005年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三补一退一保”政策将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品种还将增加,但进口小麦减免增值税政策可能取消。去年我国粮食虽然增产,但供求缺口没有改变;粮价恢复性上涨,但种粮比较效益低状况没有改变;农民收入增速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改变。在2004年粮食增产较多的基础上,2005年粮食再增产面临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财力支持、价格上调四方面空间有限和气候条件不确定因素的制约,2005年农民收入的再增长,也面临着缺乏新的增收渠道的问题。有关部门预测,我国2004年秋冬播种小麦面积达2.66亿亩,比2003年增加1500万亩,如果小麦长势较好,2005年冬小麦产量将达到9000万吨左右;我国2005年稻谷种植面积有可能继续大幅增加,如果气候正常,稻谷产量也将增加。预计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可能达到4.8亿吨,接近产需弱势平衡。

    就国际市场而言,全球粮食产量呈增长态势,粮食库存除大米外均有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增强。而贸易和消费量平稳略降,国际市场粮价处于低位,一些品种仍在继续下滑,大幅上涨动力不足。中国作为粮食大国,粮食供给和需求很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加,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增强。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点,对我国的粮食宏观调控和供求平衡将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总之,由于2005年国内粮食供需存在缺口,而且粮食供需平衡还需两三年的努力才能基本实现。在国家稳定价格的思路引导下,在我国仍然存在供需矛盾的情况下,2005年粮食价格将继续在高位平稳运行。由于目前国内粮食价格已处于历史次高价位,因此,粮价继续大幅上涨缺乏动力;但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地区,价格波动的幅度会不同。尤其在2005年粮食生产尚未定局前,在春节需求旺季和青黄不接时期,特别是在粮食主销区,粮食供需矛盾可能阶段性相对突出,粮价仍然存在短期上涨的可能。

    为此,2005年国家将加快建设国家粮食安全预警制度,防止粮食收购价格出现大的波动,监控粮食销售市场价格的异常变化,适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措施,调剂国内重点粮食品种余缺,保持国内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同时还将加快建立和完善粮食现代物流网络,突破体制上的障碍,整合铁路、港口等各种交通工具、运输环节资源,真正实现有效、无缝连接,使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在现有基础上再下降10%-20%左右。让粮食生产和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利益,使粮食宏观调控更加快捷有效。

    六、2005年天津粮油市场走势预测

    如果不发生突发事件,2005年天津粮油市场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全国粮油市场大势保持基本稳定,为我市粮油市场提供了稳定保障。其次是我市粮食库存处在高位,实物库存充足,吞吐调节能力较强。加上大家的支持和努力,我市粮油市场监测系统快速有效,监测范围和品种全面,监控措施和手段有力,为提前预警和各级政府采取调控措施奠定了基础。但是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粮食供求平衡的难度没有减少。预计2005年粮食整体价格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不同品种、不同阶段存在价格涨跌的可能。

    下面分品种进行预测。

    1、小麦

    预计2005年小麦市场价格将在高位运行,在夏粮和秋粮上市之际,价格可能有小幅下滑。但受政策支持,价格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其主要原因有:

    (1)国际小麦产量增加。最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称:2004/ 05年度世界小麦产量为6.204亿吨,比上年度增加6040万吨,增幅为10.8%,目前全球新播种小麦生产情况良好。

    (2)国内粮食产量仍有增产的潜力。目前冬小麦播种面积达到3.45亿亩,由于天气正常,小麦长势良好,明年有继续增产的可能。

    (3)进出口情况不明朗。2004年是近几年小麦进口量最大的一年,约为800万吨,国家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考虑,加大了小麦进口力度。同时2004年国家对进口小麦免征增值税,此项政策使进口小麦价格较低,同时也压制了国内小麦价格的上涨。

    (4)我市对小麦的需求加大。我市小麦(面粉)消费占粮食总需求的比重达到53%,消费的增长对小麦价格影响较大。

    2、玉米

    预计2005年玉米价格将稳中趋低,下跌空间有限。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如下:

    (1)全球玉米供求基本平衡。预计2004/05年度世界玉米产量可达6.523亿吨,比上年度高出3200万吨。世界玉米消费约为6.58亿吨,供求基本平衡。

    (2)我国玉米产大于需。预计2005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玉米产量将保持平稳略增,国内供应进一步加大,而国内需求没有明显增加,因此价格仍有下跌空间。即使饲养业得以恢复,玉米市场价格也难以走高。

    (3)玉米出口量有可能增加。由于国内玉米产量增加,国家将可能增加出口配额。如果国际市场价格启动,出口得以大面积恢复,2005年国内玉米价格下半年还存在上涨的可能。

    (4)玉米转化为乙醇汽油得到更快发展。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到2005年底,我国将把乙醇汽油的试点范围扩大到9个省27个地市,这将对玉米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3、大米

    预计2005年稻谷价格会稳中有降,但受政策支持,降幅不会太大。天津大米价格近期可能走强,但全年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具体分析如下:

    (1)2004/05年度全球大米仍然产不足需。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04/0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3.998亿吨,比上年度增长2.97%。全球大米消费量为4.173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07%,消费水平创历史新高。由于产不足需,全球大米期末库存将进一步下降,降幅达21.23%。库存水平连续第三年下降,为10来的最低水平。

    (2)国内稻谷产需缺口继续缩小。预计2005年我国稻谷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产需缺口继续减少,稻谷和大米价格存在下跌的因素。但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的继续实施,限制了最低价位。

    (3)交通状况影响我市大米价格。自从2004年3月开始治理汽运超载现象以来,运费增加米价上涨。而东北地区粮食外运一直受到铁路运输的制约,运输成本增加。预计2005年这一状况不会得到明显改善。

    (4)农民惜售心理严重。由于2003年底到2004年初大米价格上涨迅猛,一些售粮较晚农民得到了实惠。2004年新产水稻上市后,农民惜售心理较重,而企业因资金有限收购比较谨慎,导致稻谷丰收但进入流通环节增加较少,存在价格波动因素。

    4、油脂油料

    (1)国际供需形势总体看好

    预计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将高达6140万吨,比上年度锐增57%,是5年来的最高库存水平。这是影响价格中长期走势的主导利空因素,限制了2005年大豆价格的反弹空间。

    (2)国内对国际市场依赖性不减

    全球大豆产量大幅增长和期末库存的大幅增加,使2005年国内外大豆价格难以走高,同时压制国内外豆油市场价格,形成长期的低迷走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4/05年度我国大豆总消费量在3755万吨,大豆产量达到1800万吨,大豆进口约2000万吨。因此我国大豆市场供给较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价格仍被国际市场所左右。

    (3)进口配额实施最后一年

    2005年我国食用油进口配额内关税实行9%的税率,国营占有配额数量由去年的18%降为10%。其中棕榈油配额数量为316.8万吨,较上年增加了46.8万吨。豆油配额数量为358.71万吨,较上年增加了46.9万吨。菜籽油配额数量为124.3万吨,较上年增加了11.6万吨。虽然随着配额数量越来越大,大豆进口数量越来越多,进口大豆、食用油的经营利润越来越小,甚至经常出现亏损。但油厂和经销商争取进口配额的热情没有减退。

    2005年为我国实施粮油进口配额管理的最后一年,到2006年将实行无配额制的国际贸易。当大豆、食用油市场低迷下滑时,豆油进口数量将大幅度减少。当大豆、食用油市场走势看好,豆油进口数量快速增大,从而抑制天津乃至国内豆油市场价格。

    (4)天津已经处于较低价位

    目前天津市场大豆、豆油价格已经接近2003年初的低价水平,棕榈油价格则比2003年初低600元/吨,油脂油料价格再下跌的动能减弱。春节前后,大豆进口因压榨利润差,豆粕、豆油市场后期走势不乐观而有所减弱,2005年三、四月份豆粕需求将放大,国内大豆库存减少,油脂油料价格下滑趋势将被遏制,进入一个小幅震荡的阶段。

    大豆:2005年国内大豆市场将进入弱势震荡整理阶段,总体价格会小幅下行。但国内外大豆市场因其产量不大、用途广泛受到影响因素较多,可能出现分阶段跳跃式行情。

    豆油:2005年国内豆油市场受大豆压榨能力快速增加,国际市场大豆供过于求,我国豆油进口配额增大等因素影响,将抑制其价格出现大幅反弹走势,应以缓慢下滑为主。

    棕榈油:2005年天津棕榈油市场在国际产量增加,期货价格走低情况下,尤其在国内外豆油走势低迷、天津棕榈油港口库存长期较大影响下,预计一季度应围绕当前价格低位震荡运行,之后随气温升高需求增大价格将会有所上涨,但上涨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预计2004年天津油脂油料市场价格总体基本保持现有价位或稳中趋跌,分品种和季节有上涨可能,但涨跌幅度不会很大。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