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04粮价变奏 由强趋弱活跃可控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1-18  
     通观2004年价格变势,上半年粮价涨势强劲,后半年粮价涨势弱化,同环比涨幅逐步回落。前三季度,食品价格上涨10.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8.4%。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为4%左右。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上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粮价高涨引发出纷纷议论。此值岁末年初,回顾粮价演变,预测粮价态势,仿佛品评一支2004粮价变奏曲:由强趋弱,活跃可控。

    

    粮价波中上升,由多种因素促成

    我国粮价一年多来波动上涨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

    其一,全国粮食总产量连年下降是导致粮食涨价的直接因素。从1998年到2003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由17亿亩缩减到2003年的不足15亿亩,为建国来最低水平;同期粮食总产量由10246亿斤降低到8614亿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则由824斤下降到668.6斤,是22年来的最低水平。与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下降相对照,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全国每年粮食总需求量大体在9700~9800亿斤之间。这样,当年粮食产不抵销出现缺口,需要动用粮食储备以弥补不足,每年大抵需动用几百亿斤。市场粮食供给量是决定粮价的基础,粮食连年减产是粮价上涨的“内因”。

    其二,粮食流通不畅是导致粮食涨价的重要因素。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的一大特点是商品粮多集中于东北地区和中部。前几年由于粮食主销区放开粮食购销市场,而粮食主产区则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造成粮食库存分布不平衡,大多集中于粮食主产区。近两年由于运力紧张,致使把粮食由产区运往销区难度加大。“交通”梗阻造成“流通”不畅,进而造成供求不平衡,刺激了粮价上涨。加之,受国际运费上涨的影响,国内运费也不断上涨,促使粮食采购成本增大。这可说是粮价上涨的“外因”。

    其三,“买粮充实库存”是导致粮价波动上升的“水涨船高”因素。2003年11月,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要求粮食主销区按照“6个月销量”的标准充实地方储备规模,并在2004年夏收前达到要求。粮食主销区“买粮充实库存”的集中批量采购活动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产区增加了采购数量;二是对销区减少了销售数量。这对粮价上涨产生了一定的“水涨船高”的影响作用。

    其四,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心理预期是导致粮价上涨的“放大效应”因素。在2003年上半年粮价呈强势上涨态势的影响下,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都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预期。从生产者农户看,他们预期粮食市场价格会继续上涨,并期望卖个更高的价格,惜售心理加重。从粮食主产区一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看,他们预期通过以较高价格售粮,把前几年的亏损弥补回来,出现“卖跌不卖涨”的现象,自然减少了市场供给。从粮食加工企业看,相当多的大米、面粉、饲料加工厂在以前基本没有建立周转“库存”。但在粮食供求趋紧的形势下,加工企业担心粮价继续上升会提高采购成本,于是争相采购粮食。

    由以上四种因素所致,市场粮价波中有升就是很自然的了。

    涨幅由强趋弱,总体温和可控

    2004年上半年粮价变动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前半年粮价涨势强劲。这中间含有2003年价格翘尾巴的因素。2004年1~6月与2003年相应月份相比分别增长14.5%、17.5%、30.0%、33.9%、32.3%和32.0%,主要品种粮食价格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与上年12月份相比,2004年6月粮食价格总水平上涨16.9%。二是不同品种粮食价格涨幅各异。与2003年12月份相比,2004年上半年稻谷、大豆、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分别上升30.89%、20.07%、14.90%、和13.86%。三是粮价环比变动有升有落。主要粮种价格在1~4月份上涨幅度大,而5月份和6月份,稻谷和小麦环比价格明显回落,玉米6月份环比价也出现回落,而大豆环比价格一直处于上涨态势。四是农民售粮价格与集贸市场价格涨幅之间的差额缩小。2003年第一季度,除小麦生产者销售价格与集贸市场价格基本持平之外,而稻谷、玉米和大豆的集贸市场价格涨幅均明显高出生产者出售价格。第二季度则不同,生产者出售稻谷和小麦的价格涨幅则明显高于集贸市场价格。五是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涨幅还是在合理范围内。总体看,粮食价格还未达到1996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如果以1996年的粮食平均价格为100计算,1996年的价格为219.6,2004年4月为199.6,2004年6月又下落为197.42。

    当然,现在需要清醒估计粮价已达到的总水平,防止大起大落。总体看,从2004年1月开始出现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态势呈波动型,最高月份涨幅为3.2%,最低月份涨幅为0.2%,中间四个月份的价格指数是趋向下降,全年价格涨幅为1.2%,是一个温和的数字。在2004年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中,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是重要因素之一。到目前,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已接近1997年粮食价格开始下跌之前的水平。至此可以说,粮价继续上涨的空间已不是很大了,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粮价变出积极效应,农受实惠企业主动

    对本次粮价波动上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是,从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出发,本次粮价上涨利大于弊,对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及对整个农村经济都增强了动力与活力。这可以说是多年来人们企盼出现、却没有出现的“恢复性”粮食价格上涨,其效应是很明显的。

    具体分析,本次粮价上涨产生了三方面的积极效应:

    一是增加了广大粮农的收入。农民是最大受益者,这是实实在在的。2004年上半年,农民收入上涨12%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从2004年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情况看,粮食价格上涨带来了明显好处。农民出售的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增长了24.9%,其中售粮部分的综合平均价格提高了27.9%。2004年前半年粮食主产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7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1元,名义增长1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现金收入增加额多25元,实际增速快2.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粮价的提高是农民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促进了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由于粮农收入的提高,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现金收入增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粮食主产区粮农的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并大大增加了投入,扩大了粮食面积,提高了粮食单产,夏粮和秋粮都捷报频传,喜获丰收。例如,东北大粮仓黑龙江粮食总产量达到627亿斤,平均亩产达到508.8斤,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45亿斤,比上年增产55亿斤。安徽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50亿斤,比上年增产100亿斤。

    三是有效改善了粮食企业的经营效益。在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的条件下,粮食企业通过经营可以获得必要的收益,以改变过去的亏损状况。由于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和收购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优化对农民的服务,因此,国有粮企截至2004年11月20日,累计收购粮食1589亿斤,其中小麦607亿斤、稻谷415亿斤、玉米543亿斤,占全国社会总收购量的50%以上,有的地方占到60~70%,较好地发挥了粮食市场主渠道作用。

    2004年粮价变奏曲的尾音还将回旋在市场上,预计新一年的粮价稳中有变,动中有升。对于市场粮价的合理波动,国家不宜、也不必直接进行干预。为确保市场粮价基本稳定,国家从宏观角度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一是进一步加强市场粮价监测,严防大起大落;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形成粮价的机制,完善平抑粮价手段;三是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保持适量规模(但不是超量),调整品种和地区布局,降低成本费用;四是进一步发挥直补促进增产优质专用粮的作用,直补与农民售粮挂钩;五是进一步整合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粮食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国有粮企主渠道作用;六是进一步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市场有效供应,夯实稳定粮价的基础。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