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我国粮食供求平衡问题的现状与展望(5)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1-18  
     (二)未来5—1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

    1.增加粮食产量的有利因素。

    ——经过连续几年的粮价下跌,目前我国的市场粮价已近谷底,粮价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不会很大(2003年1月和2004年春,全国粮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当然,由于粮食库存规模庞大,近期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可能加快推进,并推动粮价下滑,但这种下滑的程度和时间都将是有限的。而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何时、按何种方式加快推进,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国际市场来看,谷物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已经连续4年下降,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波及效应,至少在短期内对提高国内粮价是有益的。粮价的回升显然有利于扩大粮食的播种面积,提高其单产。

    ——经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许多地方进一步压缩粮食种植面积的空间已经迅速收缩。当前,在以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格局下,多数农户的分散化同步调整行为,会放大市场波动,增加经营调整的风险。结构调整中“市场缺什么,农民就种什么;农民种什么,什么就卖不出好价钱”的循环链,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深切地感到要减粮扩经、发展畜牧业等,但受到市场空间的制约。况且,有些地方由于气候条件等限制,种粮甚至是农民惟一的选择;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不同的粮食作物之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甚至粮食生产与发展畜牧业之间的比较利益关系,会逐渐走向均衡;从而有利于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今后对农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切实加大,将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最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已经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因此;在今后5—10年内,我国农业投入将会进一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将会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等对农业增产的制约将会进一步缓解,科学技术对粮食增产的作用也会进一步释放。

    2.妨碍粮食增产的因素。

    ——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扩大会抑制粮食产量的增加。按照国务院的统筹规划,最近几年内,退耕还林还草的规模将会逐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虽然从长远看,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但在短期内,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成为诱发粮食减产的因素。2001年,我国粮食平均单产为4266.97公斤/公顷,考虑到需要还林还草的退耕地单产水平比较低,按这部分耕地的平均单产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计,到高峰期2005年需退耕还林还草2.2亿亩,将会导致届时我国的粮食总产减少2086万吨左右。

    ——农业技术结构的转型将会形成对提高粮食单产的制约。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随着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将由追求增产转向追求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

    ——随着工业化、特别是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将是难以根本扭转的。国家土地局的《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0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9.24亿亩,与1996年相比减少了1.4%;在此基础上,2001年耕地面积又减少了934.5万亩。以2000年为例;除生态退耕1144.2万亩外,建设占地244.9万亩,结构调整占地867.3万亩,灾毁耕地96.6万亩。从大量案例调查看,近年来我国耕地总量减少的情况,比公报数据所显示的有可能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化过程中占用的土地,有很大部分是质量较好、单产水平较高的。耕地总量的减少,显然不利于播种面积的扩大和总产的提高。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相对恶化,而这却不是短期内可以根本改变的。如前所述,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的波动周期出现了一定的消极调整,这种消极调整虽然不利于增加粮食总产,但它实际上反映了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已经趋于恶化,如比较利益下降;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减弱等;而这种外部环境的恶化,大多是长期累积的结果,不是短期内可以根本消除的。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给予了进一步的重视,并切实加大了支持力度。

    3.在今后5—10年内,我国的粮食单产和总产将会继续呈现趋势性上涨,但粮食增产的形势仍是比较严峻的。综合前述正反两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在今后5—10年内,我国粮食的总产和单产将会继续呈现趋势性上涨。但至少从近期的趋势看,在未来5—10年内,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的增加幅度,并不像“六五”以来的情况那样令人乐观。此外,粮食总产和单产的增加,还具有较大的突然性,比如城镇化过程中的耕地占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利用、管理政策的调整与执行情况。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