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江苏粮食消费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2)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2-28  
    2.2我省粮食消费量的变化情况

     2.2.1我省与全国粮食消费变化的比较

    受非国营粮食自由市场流动特性的影响,国家内区域性粮食消费数量的测定比较困难。对此,我们采取制作全国粮食平衡表的原理,来简单反推全国消费量,即:根据全国粮食当年生产量加上上年年度末结转库存总量(国有粮食部门库存),减去本年年度末库存量,剔除当年净进出口数量,得到当年全国粮食消费量。并根据此方法测算我省粮食消费量后,与全国人均消费量进行比较,得到比较权重变化系数,通过对权重系数变化的分布情况进行二次修正,得到我省粮食消费的变化情况。(有关资料请参见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

     通过分析有关数据,我们发现,我省与全国比较粮食消费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1)我省人均粮食消费水平高于全国水平。人均消费量权数及人均产量权数均大于1,而且人均产量权重系数在大部分时间高于人均消费量权重系数,说明我省在历史上为粮食产消有余省份,而且人均粮食消费水平高于全国;

     (2)我省人均粮食消费先于全国摆脱人均产量的影响。从人均产量与人均消费量的比较来看,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长期以来受到产量的制约,这一状况在96年以后发生变化。而我省人均粮食消费量在进入80年代后就已经摆脱了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

     (3)人均消费量权重变化基本呈现从71年—89年逐年增加和90年—99年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同该年度段内人平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全国其他地区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消费量的增加速度在90年以后要高于我省,我省人均粮食消费水平90年代后呈现低速增长。运用二阶多项式数学模型进行人均消费权重具体数量的趋势预测,我们可以看到围绕该趋势线各年度权重数量的平均变化值基本在(-0.025,0.025)之间,以该趋势线为中轴线,给出2000年我省与全国人均消费水平权重数校正值大约在1.1左右(即1.075-1.125之间),而且该趋势线同样呈现缓步下滑的趋势。说明在目前全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呈现缓步增长的时期,我省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将呈现低于全国平均增速进行变化,并将在未来先于全国进入平稳期。

     2.2.2我省粮食消费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对我省70年代以后各年度粮食产量和消费量的测算,我们把我省粮食消费量的变化简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80年代之前,追求温饱型阶段。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围 绕人均粮食产量这一轴线波动,生产多少,消费多少,消费量受产量的制约影响较大;

     (2)80-90年代中期,温饱型阶段。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开始逐步摆脱产量的影响,粮食供给充裕,粮食消费开始得到释放,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人均直接口粮消费达到高峰并呈现平稳中下降趋势,粮食间接转化消费逐步快速增长,粮食消费总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3)90年代中期至今,追求小康型阶段。粮食消费得到完全释放,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幅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城镇人均直接口粮消费继续下降,农村人均直接口粮消费稳中略降,粮食转化消费继续增长,粮食消费总量进入平稳增长期。

     2.3我省粮食消费的变化特点

     2.3.1我省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

     从近几年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口粮直接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略有下降,而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比重则 有所上升;目前口粮直接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约为55.2%,饮食服务及副食酿造用粮比重约为4.4%,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比重分别在27.4%、6。3%。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人均口粮直接消费水平和口粮消费总量呈现下降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肉禽蛋奶及蔬菜等副食品进食量增加,人均口粮直接消费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农村年人均口粮消费水平由78年的568斤/人下降到2003年的506斤/人,降幅为11%; 而城镇年人均口粮消费水平由78年的443斤/人下降到2003年的213斤/人,降幅为52%。详见下表:

     数据表二、主要年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情况单位:万/人

    年 度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199519911988198519801978

    农村人均              

    消 费50652753257653]525546547528565582583591568

    城镇人均              

    购 买213225212217246248246267275344385367465443

     注:表中数字来源于历年《江苏统计年鉴》,以城镇人均购买成品粮按0.7折原粮替代人均消费量计算。

     一是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且下降趋势不如城镇水平明显。农村人均口粮直接消费水平在78年是城镇人均购买量的1.28倍,而到03年则扩大为2.38倍。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是其粮食消费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同的收入水平,决定着不同的消费结构。一方面,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78年是农民纯收入的1.89倍,到03年已增加到2.18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强,在食品消费上倾向于用自己生产的粮食来代替食品消费支出;而城镇居民收入高,购买力较强,副食品消费相对较多,在饮食上比农村居民更讲究营养结构,尤其是动物性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加之城镇居民在外饮食较多,劳动强度弱于农村居民,其人均口粮消费量明显低于农村人均口粮消费量。另一方面,农村人均口粮消费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弱于城镇,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至2003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收入增幅趋缓,农村人均口粮消费水平基本保持稳中微降的态势,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口粮消费量平均每年下降幅度达2.3%。

     二是受人口变动影响,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与人均量的变化不同步,口粮消费总量呈现下降趋势。由于城乡人口变化情况不同,导致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与人均量的变化不同步。尽管全省总人口在逐年增长,但受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全省乡村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幅度达0.6%,而城镇人口以较高的速度在增加,平均每年增长幅度达3.9%。农村人均口粮消费水平年度降幅不大,但农村口粮消费总量呈下降趋势;城 镇居民人均口粮消费量下降趋势明显,但口粮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的增减变动趋势受人口增减变动的影响较大,而受人均口粮消费量增减变化的影响相对小些。由于农村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减少的绝对量大于城镇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增加的绝对量,全省居民口粮消费总量总体仍呈下降趋势。

     三是居民饮食方式逐步发生变化,在外饮食或购买熟食品、方便食品比例增加,直接购买成品粮自行加工食用的比例在下降。据调查,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外买熟食和在外用餐在粮食购买总量中的份额分别占到11.74%和11.57%,两项合计为23.31%,比上年扩大了近3个百分点,并有继续上升的势头。

     这种市场占有份额的变动状况尽管在全省各城市有所差异,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

     (2)饲料、工业用粮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近几年来,由于粮价较为低迷,加上饲料和相关工业产品需求旺盛,我省养殖业和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产品生产高速发展,其中畜禽产品、水产品产量在各省(市)中均位居前列,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增长较快,尤其饲料用粮所占比重较大。据统计,1998年以来,我省生猪、羊、家禽出栏量和水产养殖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7%、6%和8%;以粮食为原料的主要工业产品中,白酒、 酒精、啤酒、味精、淀粉等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9%、6%、8%、34%、12%。随着养殖业和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饲料用粮、工业用粮也与产品产量呈 同步增长的态势。根据全社会粮食供需调查资料推算,目前我省年饲料用粮数量约为167亿斤,年工业用粮数量在38.5亿斤,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增长速度分别在年均2%-6%和4%左右。

     (3)种子用粮数量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由于粮食生产科学技术的提高,单位面积用种量在80年至90年代中期之间有了一定的下降,目前已经趋于稳定,种子用粮总量基本随着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减而增减。近年来,我省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因此,种子用粮也呈下降趋势。据测算,目前我省种子用粮总量在15.1亿斤左右。

     2.3.2我省粮食消费品种的变化特点

     (1)从消费总量和比重来看,稻谷的消费比重最大,其次为小麦和玉米。我省是历史上的鱼米之乡,稻米是我省城乡居民的主食品种,稻谷在粮食各品种消费总量上一直占有最大的比重,其次是小麦,再次是玉米。各品种消费总量在90年代中期之前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近几年略有变化。据测算,目前全省年粮食消费总量分品种为:稻谷305亿斤,占50%;小麦140亿斤,占23%;玉米95亿斤,占16%;大豆25亿斤,占4%;其他杂粮45亿斤,占7%。

    (2)从消费比重的变化趋势来看,稻谷的比重在逐步减少,玉米的比重在上升且增速较快。尽管各品种消费总量在90年代中期之前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消费比重和人均消费量的变化有所不同,稻米消费经历了80年代中期之前的逐年增加、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相对稳定和90年代中后期的逐年下降三个阶段,这期间,小麦的变化相对稳定,而玉米则表现为80年代中期之前的逐年下降和80年代中期至今的逐年增加的态势。其主要 原因是受各品种的产量、计划定量供应体制的变化、消费能量的充分释放以及80年代以后饲料和工业用粮的逐年增长和人均直接口粮消费量的下降而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均口粮消费粗粮比重日趋上升。城乡居民日常口粮直接消费由以前的追求细粮特别是大米的消费量,发展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越来越讲究粮食消费的粗细搭配。据有关调查结果测算表明,目前我省城乡居民稻谷、小麦、玉米及其他杂粮口粮消费消费比重分别为75%、20%、5%,较90年代初期分别下降3个百分点、基本持平、增加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在城镇居民体现的更为明显,这与人们注重均衡营养这一饮食观念的转变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是饲料用粮的快速增长将直接带动玉米、小麦消费量的上升,特别是玉米。由于饲料工业和科学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家庭饲养业直接用粮数量和比例均明显下降,饲料加工用粮数量明显上升。据调查,省内饲料玉米用粮量约占50%以上,小麦用粮量约占20%以上,玉米、小麦特别是玉米在饲料加工上不可取代的原料作用,玉米和小麦在饲料用粮方面保持较快的增长幅度,尤其是玉米。据调查,目前我省饲料用粮总量约167亿斤,其中玉米85.6亿斤,约占51.3%;小麦41.5亿斤,约占24.9%。

     三是工业用粮的快速增长带动薯类等其他杂粮的稳步增长。工业用粮主要用于制造酒精、淀粉、酒类、制浆制药等,而薯类等杂粮在工业用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推算,目前我省工业用粮总量为.38.5亿斤,其中薯类等其他杂粮为21.9亿斤,所占比重在57%左右。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