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当前的状况,中国将会在2030年到2050年期间遭受产量损失。
12月6日到17日期间,联合国第十届大气变化会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这份在大会宣读的报告是基于1990年到1994年期间对温室气体排放所作的研究。
来自将近190个国家的5000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包括了科学家、环境活动分子以及政府官员。今年的会议主题是如何实施1997年的京都协议。
该协议要求39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削减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碳,到2012年时,排放量至少比1990年的水平降低5.2%。
中国在2002年签署了京都协议。
据此次大会的中国报告摘要显示,模拟研究显示,由于2030年到2050年期间的大气变化以及极端天气情况,根据当前的作物耕作制度,按照当前的作物品种和管理水平,中国的粮食生产潜力将会降低10%。
由于气候转暖将会加速作物生长,缩短作物生长周期,因此小麦,稻谷和玉米的单产整体趋于降低。
报告称,中国气候的变化趋势也和全球的整体气候变化趋势一致。1990年代也是过去100年来最为温暖的10年。其中以华北地区的气温转暖最为显著。寒流出现的次数将会降低,而酷热天气出现的次数将会增加,而且洪涝干旱的程度也将增强。
报告称,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经常干旱,而华南地区则常常洪水泛滥。自1990年代以来尤为如此。
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开始升高,过去数年内表现的更为明显。
目前海洋水位是以每年1.40到2.60毫米的速度升高,按照当前的预测,到2100年海洋将会升高31到65厘米,导致海水进入内陆河流,从而降低淡水质量,对于入海口地区的淡水供应具有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