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不能低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1-08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种植业生产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好形势。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实现了年初4550亿公斤的预期目标,综合13个粮食主产区的情况看,今年全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农民收入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得以改观,上半年粮食主产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71元,实际增长13%,为1997年以来同期增幅之最。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农业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在粮食增产的情况下,对保持粮食持续发展和供求平衡的难度不能低估;在农民收入增加较多的情况下,对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不能低估。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首先是政策增产、增收的幅度将趋缓。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有政策推动、市场带动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其中政策推动作用十分明显,各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税减免和各种补贴使农民得到很大实惠。正在进行农业税免征试点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农民受益更大,农业税减免加上粮食直补使两省粮农每公顷地可增收800元,农民人均增收超过200元。据安徽省农委介绍,初步测算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300元,其中政策性补贴让农民得到实惠50元以上。

     专家分析,今年政策出台密度大,扶持农业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今后国家不可能出台如此多的优惠政策,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多予、少取”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即使今后各种补贴政策仍将长期保持不变,但提高补贴数额的可能性不大,补贴将维持在一个基数不变。因此政策性补贴对农民收入的增幅影响不大。据安徽省农委介绍,今年全省农民收入增幅将达到15%以上,而此前的五六年中,农民收入增幅却维持在5%以下。专家提醒,再经过3-5年农民收入增幅将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期,由此将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其次农民收入的结构性依然相对单一,来自农产品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偏大,因此农民增收的稳定性较低。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因此粮食丰收、粮价上涨,农民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逐渐多元化,收入结构正由主要依赖农产品开始向农业、非农和工资性等多渠道收入转变。专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应该逐年下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据安徽统计局测算,2002年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0.1%,2003年降低为25.6%。尽管今年全年的数字尚未出炉,但统计专家预测,农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肯定高于去年。专家说,农民收入的的结构多元化,提高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稳定性。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使在某一方面的收入增长缓慢或有所降低,但可以在其他方面收入弥补,这样总的收入才会稳步增加。

     专家说,今年农村好形势一方面肯定了中央政策对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农产品销售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依然较大,农民收入的结构依然相对单一,农民增收的稳定性不高,因此农民增收的难度依然存在。

     三是面临市场的压力。随着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粮价也将发生变化。经过前一轮涨价,加上今年粮食丰收,粮价正在下行。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粮食生产的动力还不明显。

     四是气候有不确定性。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抗灾能力差。今年全国基本没有发生大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局部地区出现的自然灾害,不影响全局的粮食生产。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建成相当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但总体上,农村水利设施依然薄弱,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据安徽省水利厅介绍,全省6100多万亩耕地中仍有1600万亩土地没有灌排设施,有近2000万亩灌溉保证率较低,还有3000多万亩土地处于洪水威胁之下;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淮北平原缺水严重,中等干旱年份全省缺水60多亿立方米;在很多地方农业生产依然没有摆脱“望天收”的窘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过硬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不可能稳定持续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粮食安全和社会保障。

     五是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放松了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这根弦。今年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幅度之大,助长了一些领导干部的骄傲自满情绪,他们认为粮食产量掉一掉不要紧,农民增收也不是大问题,只要抓一抓就能上去。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发展面前走偏了方向,只注重招商引资,求一时一地的政绩,缺乏长远的科学发展观。这种观点在我们的领导干部中仍占有很大的市场。

     此外,农村富余劳力不断增加,农民就业环境和不公平待遇尚未得到改变。农村科技、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和投入环境急待改善。今年粮食产量实现了年初4550亿公斤的预期目标,但也仅是恢复性增长。因此,面对丰收后的粮食生产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要克服粮食稳定和增产道路上的障碍,寻找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从长远看,确保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落脚点是农民增收。只有围绕农民增收抓粮食生产,粮食才能真正安全。因此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关系,建立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是主产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课题。

     当前,加快农民增收仍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宏观调空的基础要求。各级政府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各项工作不能松懈。在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统筹抓好粮食流通和加工转化,解决好粮食的长期出路问题;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真正建立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避免出现周期性的农业波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