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粮食物流的变革和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搞好我国粮食物流既存在着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研究应对好,粮食物流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一)发展粮食物流的有利条件
从粮食行业本身来讲,一是经过粮食流通体制的多次改革,以市场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已建立;二是经过多年不间断建设,粮库以及储粮设施和管理已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交通主干线和部分港口的粮食、油脂散运设施比较完善,以大中城市为代表的区域性粮油供应网络初步形成;三是以市场为主导的粮食种植结构正在不断的进行合理调整,粮食企业的改制、兼并、整合力度在不断的扩大,出现了一些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的大集团;四是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家粮食局和各省以及市地粮食局都建立了信息中心,实现了联网,按时搜集、整理、发布粮油信息,为粮食物流发展奠定了信息平台。
(二)发展粮食物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粮食行业来讲,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有关部门对粮食物流高度重视,但人们对粮食物流涵义理解普遍比较模糊,把粮食物流仅看作是粮食仓储、运输和粮食装卸环节,而澄有扩大到粮食的生产布局、品种流向的确定、收购商品粮食的摆布、实体运动所必须的装卸存以及粮食加工增值和信息环节;二是传统粮食运输的科技含量较低,信息网络建设落后,先进的计量、运输设备缺乏,散粮接卸设施不配套,专业粮食运输工具严重不足。三是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力度。由于体制、机制和经营等多方面的原因,粮食物流内在的联系被人为的分割,缺乏联系;计划时期制定的《粮食调运规则》已严重不适应现在物流发展的要求,需要重新修改补充;多头组织粮食流通,导致粮食无序流动现象无法得到控制。四是专业人才匮乏。粮食物流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粮食物流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全国粮食物流行业普遍缺乏适应现代物流及整个供应链过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引进培养的任务相当繁重。
(三)发展粮食物流的对策
现代物流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粮食物流是社会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各类物资运量中居第七位,货物周转量居第二位(1997年统计数字),因此,搞好粮食物流,对促进国民经挤健康稳定发展,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建设现代化粮食物流业的发展目标,要充分发挥海、陆、空和口岸等综合资源优势,强化交通枢纽的集散辐射功能,完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和商贸流通三大粮食物流平台,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速培育物流园区,推动粮食现代物流业快速稳步发展。
1、加强理论研究,明确现代粮食物流新概念。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粮食物流理论。一是要追踪世界粮食物流的最新理论成果,引进国外先进的粮食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二是充分发挥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粮食运输分会(可考虑改为粮食物流分会)在粮食物流研究中的排头兵作用,定期组织理论研讨,交流经验,提高理论水平;三是发挥高等院校和粮食科研部门的作用,加大对粮食物流技术、物流体系、物流管理的研究力度,找出与我国粮食生产、流通相适应的物流模式;四是走出粮食物流的小圈子,研究吸收外行业搞好物流的经验。现代粮食物流是一个完整的环节链,这个环节链从粮食生产布局、种植结构调整一直延伸到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电子商务服务。对粮食企业而言,通过多方采集信息,运用电子商务统一配置,用最省的时间、最好的方法、最优的服务实现粮食的实体运动,这就意味着粮食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节约,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加强统一组织协调,为粮食物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现代粮食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一是国家建立统一协调部门。由国家综合部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统一组织和协调现代物流工作,解决粮食物流中无序流动和体制不顺的问题。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国家和各级粮食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粮食物流规划。规划要高起点,避免重复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规划要导入“绿色粮食物流”理念,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解决好与物流相关的能源、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三是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各有关部门要从培育和开发粮食物流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运作秩序出发,清理废止不利于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各种规定,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对全国和各地建设的大型粮食物流园区,有关部门要作为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项目给予立项,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四是建立健全粮食物流数据信息报道、分析、汇总制度。
3、加快粮食物流设施建设,完善、提高现有功能,加快发展第三方粮食物流。粮食物流基础设施作为粮食物流的载体,是现代物流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今后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四散”上,增加散粮自动接卸、计量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提高集装箱运粮的比重;同时,搞好中央集中投资建设的1000多亿斤现代化粮库的物流配套设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粮食物流市场的壮大有赖于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建立,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供应链管理”对整个粮食物流业的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提高已建成粮食设施的利用率,要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促进传统的粮食运输、仓储、港口、批发等企业加快向第三方物流转变。
4.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推广粮食物流信息化。信息技术是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要积极发挥国家和各省已建立的粮食信息中心的作用,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和粮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逐步构筑覆盖全国的现代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形成一个上联国家政府部门,下联各省市、县(市、区)粮食局、粮库、粮食批发市场、粮食企事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企业要通过粮食信息平台,对供应、生产、销售、储运等环节的物流活动实行综合的计算机管理,将购销业户联结起来,实现对粮源收购、组配加工、库存和运输优化等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使粮食物流各区段的工作效益达到最优化。
5、强化粮食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托盘化率、条形码、edi、gpm、gis等先进处理手段,应用于阶段目标的制定和推行,有效整合粮食物流网络结点,确保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在统一、高效、有序的环境下运行。
6、在全国粮食物流总体规划没有出台前,条件成熟的地方和大型粮食企业可先行搞好区域粮食物流。一是大中城市要积极搞好粮食供应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对企业、学校等单位的配送服务,扩大对外配送比重。二是以县(市)为单位将粮食产、购、销、加、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局部小环境、小气候。三是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要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实行一条龙服务,降低粮食物流成本。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的粮食物流园区。搞好粮食竞价拍卖交易、网上批发交易、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等信息系统,将粮食的产、购、销、加、储、运、批发、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各方面的运作达到最佳效果,最大限度的节省费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7、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带头作用。各级粮食部门要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树立典型,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创新。通过举办研讨会、展览会等形式,及时跟踪国内外物流发展新动态,交流物流管理新思路、新成果,推动粮食物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8、加强粮食物流人才培养,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一是鼓励粮食物流企业引进高层次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物流专家;二是引导粮食物流企业多参加培训班、研讨班;三是组织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国外和物流发达地区、企业学习、取经;四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优势,委托培养专业物流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造就—批高素质的粮食物流人才队伍,以满足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