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属黄淮平原一部分,是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总人口810.7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7%,耕地面积1000万亩,每年可向社会提供15亿公斤商品粮,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1996年以来,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亿公斤以上,今年,全市夏粮单产400公斤,总产30.8亿公斤,双双创历史最高水平。
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介绍商丘“三农”情况时说,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等因素,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够快、档次低,特色农业规模小,区域经济发展慢;二是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三是农业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农业生产后劲乏力;四是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抵御风险和灾害的能力较弱。
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关注和重视,在我国尤其如此。中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村和农民问题。读不懂农村,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今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河南省委副书记支树平认为,在河南商丘研讨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问题是尤其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河南多年来一直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贡献,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粮食库存达250多亿公斤。今年夏粮丰收,总产达到252亿公斤,其中小麦达到248亿多公斤,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通过认真贯彻“两减三补”等一系列政策,农民收入也实现了较大幅度提高,扣除物价因素,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4.5%。但是,作为粮食主产区,同时也面临一些困惑和矛盾。河南农民人均收入尚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商丘农民人均收入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何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特别是确保种粮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朱新民说,粮食主产区承载着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双重历史使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区域。当前,种粮效益比较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商丘是我国中部的一个典型地区,它集聚了众多的乡村人口,面临自然资源瓶颈、环境压力和贫困的困扰,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在此有集中的体现,它地处中原,它的发展,对于连接东西、示范左右,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万宝瑞认为,粮食安全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都很低,尽管政府采取多种宏观调控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难度还是很大,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探索新的途径和措施,迎接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万宝瑞指出,保护粮食安全,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自给为主,进口为辅;二是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三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四是坚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谈到保护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时,万宝瑞说,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涉及政府职能、地区分工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当前应重点抓好耕地、主产区和种粮农民三个重点:一是坚决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二是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三是减免农业税率,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建立发展粮食生产长效机制;四是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使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真正得到实惠;五是加强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购销合作;六是建立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和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