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疆是中国大麦的主要产区,但是目前新疆啤酒所需要的主要原料大麦70%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每年新疆进口大麦需花费12亿元,而整个啤酒产业年利润总和也不过9亿元。
新疆啤酒如此,其他啤酒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
大麦短缺,依赖进口
今年3月份,国内某媒体关于“22家大型啤酒厂商密谋涨价”的消息将啤酒业闹得沸沸扬扬,而这出“密谋”的始作俑者则是“麦芽供应量不足”。
到2004年,中国已经连续两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消费国,2003年,中国的啤酒消费达到2500万吨,与中国啤酒业发展风生水起相对的是,中国啤酒工业的原料生产寄托于国外,60%至70%的啤酒大麦需从国外进口,是世界第一大啤酒大麦进口国。
目前,中国的几个啤酒生产大省,如山东的啤酒生产企业,95%以上使用的是进口大麦,福建70%用进口啤酒大麦,安徽、湖北、江苏均在60%以上,河南、江西约在50%,广东、北京、河北进口啤酒大麦的使用量在80%以上,除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国产啤酒大麦为主外,进口啤酒大麦的使用已占到绝对优势。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啤酒业已越来越感到啤酒制造的主要原料大麦逐渐成为制约其向前发展的瓶颈。”新疆啤酒集团总工程师姜晓虹说。
2004年每吨大麦的进口价格比去年同期增加20美元左右。面临成本飞速增长而啤酒涨价乏力的现实情况,啤酒行业只能选择从原料上控制成本,啤酒原料各国有些差异,麦芽、啤酒花、水是最基本的原料,此外还可以用副料,即米、玉米、淀粉、糖类等,最多可用到麦芽量的50%。
多年来,中国啤酒行业就有使用大米做啤酒辅料的习惯,并由此创造了中国啤酒的清香口感。由于啤酒大麦2年来价格居高不下,国内许多啤酒企业应变创新,改变啤酒酿造工艺,减少了主料大麦的投入,增加了辅料如啤酒花和大米等的比例,使得啤酒价格得以保持在大众消费的水平上。
但是,今年以来,在国际范围内,大米的价格也上涨了。于是来自啤酒行业上游企业的声音一直在重复两个字:涨价,这一市场状况使国内所有啤酒企业在低端市场的利润不断压缩,一些地方小型啤酒厂面临倒闭危险。
大麦的严重短缺已经引起业内的高度重视,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啤酒业已经敲响了安全警钟,如果原料持续短缺,整个啤酒工业甚至面临瘫痪的危险。
6月26日,2004中国啤酒原料暨辅料市场分析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10年前中国啤酒大麦放开进口以来,中国啤酒原料行业自发、积极参与的最大一次业务研讨会。
澳大利亚大麦局北京代表处总经理王刚、加拿大小麦局北京代表处总经理石海光持统一观点,他们认为今年大麦紧缺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全世界大麦的主要生产地欧洲大麦整体减产,此外今年全球船运的价格居高不下;其次,中东饲料大麦需求增加,价格接近中国进口的啤酒大麦,有相当一部分原本输入中国的原料流向中东;第三,中国大麦的主要生产地西北大麦减产。
中国农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白普一认为:从去年冬天以来,我国多数啤酒企业、制麦企业和啤酒大麦营销公司遭遇了巨大而多重压力,其中啤酒企业承受了麦芽、辅料、煤炭涨价的三重压力,制麦企业承受了原料大麦和小麦大幅度涨价的压力,啤酒大麦营销公司承受了原料大麦涨价、劣质大麦回潮和铁路运力空前紧张的压力。
“在这种形式下,啤酒与麦芽价格上涨已经势不可挡。国产大麦作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原料来源之一,将在进口大麦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因为进口大麦价格高,许多麦芽厂会转而使用国产大麦,而国产大麦主产区新建麦芽厂增加,使竞争更加激烈。”白普一说。
大麦市场需要平衡之术
中国啤酒工业信息网负责人李博说,中国啤酒原料市场必须改变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格局,国产大麦要逐步替代进口,如此才能根本解决原料短缺的问题。
“在啤酒原料市场中,国产啤酒大麦今后应达到60%-70%的比例,进口啤酒大麦改变其今日的主要原料地位,成为市场的补充,方可使原料价格稳定,也才能获得进口大麦与国产大麦的平衡发展。”李博如是说。
目前中国大麦适种地域辽阔,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东到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均已经有种植,从1990年至今,中国大麦面积一直在1000万亩上下,产量在300~400万吨范围内徘徊。甘肃省农科院啤酒大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王效宗认为,因小农经济生产成本过高等原因,我国啤酒大麦在价格上一直处于劣势,价格因素抑制了厂商使用国产啤麦的积极性,一些积压的国产啤麦不得不转为饲料。
在此情势下,农业部前不久出台了一份《中国大麦5年发展纲要》,对于从明年起今后5年的中国大麦种植做出了积极的调整。
大麦种植已经出现新的进展,目前中国啤麦的一些新品种品质在部分主要性状方面已接近或超过国外品种,西北产区的甘肃和新疆两省区,其气候条件与澳大利亚相当,东北产区的黑龙江与加拿大相似,都是啤麦的适产区。两地可以通过产业化发展,以此次进口啤麦价格上涨为契机,把自然资源转化为市场优势,改善啤酒大麦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以解决制约我国啤酒工业稳定发展这一瓶颈。
在国产大麦还未发展起来之前,国内企业应对原料涨价危机的普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自己一年所需的麦芽数量都提前订购,承担较高的成本;二是以次充好,用低品质的饲料大麦或者国产大麦,甚至糖浆替代进口麦芽,以降低成本,等待新一轮大麦供应。前者的风险在于资金,后者的风险在于品牌信誉。
白普一认为:这两种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市场和资金风险,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在原料成本的挤压之下,以产量规模的全面提升、以规模效益促使成本下降成为最为有效的方式,如燕京啤酒通过不断的规模扩大控制成本,在各种品牌的冲击之下保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此外,发展高端产品也是转移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的压力的有效方法,市场营销的普遍定律是80%的利润来自20%的市场,在低档产品的利润降低,市场受到很大影响时,企业应该调整营销思路,把开发重点放在中高档啤酒市场,推出中高档产品,拉伸产品线。
如珠啤调整产品结构,进军高端市场,促进了珠江啤酒产品结构的优化,提升了其销售收益,珠江啤酒于今年初开始大力推广高新技术产品“珠江白啤酒”与“ALE”(上面发酵)啤酒,成为高档啤酒市场的亮点。致使其一季度高端产品的销量同比增长109%,并带动珠江纯生啤酒的销量同比增长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