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农民已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与此同时,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夏粮购销平淡,征收进度明显放缓的局面令人担忧。
以平顶山市为例,自6月10开秤以来,到7月6日,仅收购夏粮4979万公斤,比常规年份相差甚远。尽管该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多种措施,进村入户,开展优质服务,仍然收效甚微。各购销企业普遍存在冷冷清清的现象。
相关数字更能说明问题,今年该市夏粮总产量为8.1亿公斤,比去年增长了0.5%,小麦商品量应该在2亿公斤左右,然而当前实际收购量仅占商品量的24.9%。
据了解,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收购资金缺乏。粮食开秤时,收购资金普遍不到位,粮食企业靠自筹资金维持收购,但由于资金有限,杯水车薪,仅够两三天收购量,只能在收收停停、停停收收之间徘徊。收购半个月后,农发行到位贷款仅有1500多万元,占当时平顶山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3404万公斤、折合资金4835万元)的31%,占今年所需资金2.88亿元的5.2%。此后虽然投放一些贷款,但已错过了小麦收割后农民集中售粮的黄金时期。
从比较普遍的反映看,各级农发行对今年的夏粮收购资金还是十分支持的,但是可能因为某些政策难以操作,手续繁杂,影响了基层农发行放贷进度。今年,河南小麦收购价格平均在0.71元/斤,但是,基层农发行贷款收购指导价格却在0.68元/斤,致使国有粮食企业难以操作;而首次以平等身份参与市场竞争的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又因起步晚、规模小、资金有限、缺少应有的仓储条件也难以形成主流。多种信息表明,上述情况,并非仅发生在个别地区,这与今年粮食流通领域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有着必然联系。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夏粮收购放缓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一是农业税降低,附加取消,直补资金到位,农民负担减轻,不再单纯靠卖粮纳税。二是去年四季度粮食涨价,使早卖粮食的农户感到吃了亏,现在有待价而沽的思想。三是近年来小麦连续减产,家庭储备需要补充,农民有惜售心理等。
因此,从眼前考虑,简化粮食收购贷款手续,支持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