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3000万亩小麦遭条锈病威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尤其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冷凉地区为害严重。病害流行时,受害小麦可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小麦条锈病给我国造成了巨大损失。

   今年我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总体重于常年,尤其是条锈病正呈严重流行态势,对小麦生产带来很大威胁。各地植物保护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正在积极组织农民进行防治,目前全国累计防治面积近3000万亩,前期病情有所遏制。

  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处长朱恩林介绍,小麦条锈病已在西北、西南和黄淮海部分麦区发生近3000万亩,预计全年将发生1亿亩左右,比上年增加30%。其中甘肃、宁夏是近10年来秋苗发病最重的一年。当前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大的有四川、湖北、甘肃、陕西等省。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属大发生年,重发区域主要集中在涪江、嘉陵江和安宁河流域。重庆市小麦条锈病重于去年同期,有24个区县发生小麦条锈病,发病区县占到全市区县数的60%。贵州省西部及北部麦区病情发展迅速。云南省条锈病全省普遍发生,并有加重危害的趋势。西北地区条锈病菌源量大,前期扩展较缓,近期流行速度加快。黄淮麦区的小麦条锈病也呈流行趋势,对小麦生产安全威胁很大。

  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农业部此前已要求各地加强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把小麦病虫害的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重点要把小麦条锈病控制在黄河以南,赤霉病不成灾害;同时要增加小麦的穗数和粒数,提高千粒重,力争夏收小麦亩产比上年提高5公斤。

  朱恩林说,由于部分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植保技术队伍防控能力不足等情况,防治工作应以黄淮海、华北,西北和西南的春麦区为重点区域,以防治条锈病为重点,兼顾吸浆虫、赤霉病、蚜虫、红蜘蛛、白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