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粮食收购市场与价格同时放开,国家对粮食收购的宏观市场控制增强,但是对于各地超虚拟的微观市场控制相对减弱,地方粮食主管部门与农业发展银行想方设法加强收购市场管理,但是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显得力不从心,人为抢购、多元主体竟相提高收购价格,在小麦本来产量减少的实际情况中,进一步增强了农户惜售心理,从而导致今年夏粮收购价格一涨再涨,确实出乎业内经营者及管理者的意料。为此,最近笔者根据今年收购市场出现的各种类型正常及不正常经营行为,直接引发夏粮收购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的现象,简单总结如下:
一、今年小麦大幅减产,收购数量少、质量差。在数量上从全国来看,今年冬小麦平均单产为3910.0公斤/公顷,据初步统计分析,2003年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为2065万公顷,比2002年减少142万公顷,减幅为5%。2003年我国冬小麦总产量为8074.2万吨,比2002年减产4.4%,比近五年平均总产量减产13.3%。在质量上,由于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及种植结构的调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及质量均有所提高。从小麦的质量方面来看,由于收割期长期雨水天气对普通小麦影响较大,河南、河北、湖北、安徽等产区,今年普遍小麦的质量较差,大多三级以上,小部分在4-5级。优质小麦的质量还可以,山东省有些地区优质率达到80%。但是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普通小麦而言,由于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收购市场混乱,无序竞争、不平等竞争加剧,导致农民售粮不整晒,致使今年夏粮入库品质下降,突出地表现在水份超标问题严重。现在老百姓卖粮是不晒、不扬、不挑、不扛、取款不到银行。整体来讲,收购小麦质量较差。所以,由于今年小麦的减产,企业对小麦后市较为看好,参与小麦收购的积极性较高,今年小麦的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且随着竞争的加剧,收购价格在逐渐抬高。
二、多渠道、多主体收购竞争激烈,使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数量下降。近两年,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不少地区粮食收购主体增加较多,粮食收购主渠道弱化,使多渠道收购数量占粮食收购总量的比重明显增大。今年国家在去年主销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基础上,对主产区安徽、河南、河北及山东等省又进行放开试点,这给各地夏粮收购市场形成多渠道、多元收购主体的竞争局面。今年参加收购市场的有粮食企业、工业企业、附营商业企业和私有粮食加工企业、私营粮食购销企业、加工企业委托收购的经纪人、个体经营户、粮食企业分流职工、养殖户等,多元参与收购市场竞争,方式灵活,收购十分激烈,人为提高价格因素较大。
三、农民市场意识增强,惜售心态较浓。受目前市场价格的影响,尽管今年的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去年,但仍低于小麦的种植成本,农民亏损已成定局,出售愿望不强,普遍存在观望心态,等待价格走高。有关专家曾分析认为,由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市场粮价上升阶段,农民对多余的粮食不急于出售,使户存粮食增加,这就是农户的惜售心态,致使市场供需产生较大缺口,市场需求旺盛,麦价持续上扬。
四、企业暗箱操作,变相提高价格。据不少个体粮食经营户反映,个别粮食企业为了多购粮,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农业发展银行的监控下,搞暗箱操作,变着花样提高价格抢购小麦,以便逃避上级领导的检查。由于企业经营者深知市场放开以后,价格是粮食收购的重要杠杆,可以激励个体粮食经营者多送粮、送好粮。有的企业给予收粮小贩票外加价格补贴,有的制定一定收购数量的加价范围,凡卖粮超过一定数量范围,企业就可以给予增加一个升价幅度,这样,当你给小贩涨一分钱的价格,他下村上门收购也提高一分,无疑又促使市场价格上涨。
五、农村以村为单位征收农业税,变相低价收购农民小麦,然后转手高价卖给外地粮商或其他经营者。私商粮贩抢购成风,加剧市场价格上涨。目前小麦收购的主体由过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为多极化,众多个体粮食经营户、面粉生产加工企业参与夏粮收购,与原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主渠道竞争,形成人为抢购,势必抬高价格。
六、企业补库抢购推动市场小麦价格上升。由于今年小麦的减产,企业对小麦后市较为看好,参与小麦收购的积极性较高,今年小麦的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且随着竞争的加剧,收购价格在逐渐抬高。据报道今年河南、山东等省国家储备库存轮换入库力度相对较大,将对拉动小麦价格上升会起积极作用。
七、市场收购价格仍以粮食企业制定价格为导向,企业提高收购价格带动市场价格上涨。因为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条件下,个体经营者、私营面粉加工企业以及外地客户全面进入市场开始收购,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价格与价值基本吻合,但是目前的粮食市场收购形势仍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其他粮食收购主体收购的小麦,主要去向还是进入各地粮食企业库存中,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依然较强,粮食收购价格还由粮食部门决定,当粮食企业收购的价格升高一分,那么其他收购主体收购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一分,因此,今年市场小麦价格的上涨,具体调节的仍是粮食企业。当企业为了补充库存、扩大粮食经营量的时候,必然提高价格收购,实行优质优价,也会引起市场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