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麦 » 正文

小麦、玉米、大豆、蔗糖 中国农产品寻求突围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我国将要实现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的主要承诺:在过渡期内逐步增加粮食、棉花、食糖类等主要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量;对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约束国内支持等。这些承诺的实现,无疑将使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雪上加霜”。当谈到中国农业问题时,江泽民总书记多次讲到,“我常常睡不着觉”。朱镕基总理也坦言,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最大的担心是农业问题”。过去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持续下降,已明显低于现时生产能力,199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最高峰,为51230万吨,2001年下降为45000万吨,已低于1993年的水平,平均每年减少1245万吨,累计下降12.2%。从本刊记者来自小麦、玉米、大豆、蔗糖主产区的报道看,形势是严峻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南方粮食进口省区直接增加粮食进口量,减少了从北方粮食主产区的购买量,导致国内粮食生产量呈继续下降的趋势。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也直接影响到农民人均农业收入。即使如此,中国农产品的价格仍高于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20~40%。目前中国农产品生产能力已经居世界首位,国内结构性供给相对过剩,即使中国不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税率,在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且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总体看,中国农产品不具备竞争力,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可能性愈来愈少。令人欣慰的是,从来自主产区的报道中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农产品主产区提前几年已经开始应对“入世”的挑战,在种植品种、种植结构、管理方式、科技投入、营销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我们还不能轻易得出由于改革与调整,中国农业已经适应了“入世”的挑战,但是可以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小麦过剩时入世粮食调整中应战

  今年是我国“入世”第一年,按照重要农产品的准入承诺,今年我国小麦进口配额将达845万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8.5%,小麦商品量的22%左右,是近三年小麦总进口量的4倍多。自1997年以来,我国小麦出现结构性过剩,市场价格下跌了近40%,而且大量积压,出现“卖不动、存不下”的局面。扩大小麦进口,将会对我国小麦,尤其是方兴未艾的优质麦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呢?

  品质有差距  比价有优势

  河南是我国最大的小麦产区,自1998年以来,河南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对小麦品质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优质强筋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今年已达2100多万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30%。小麦“优质化”提高了河南小麦的市场竞争力,不仅缓解了小麦连续几年被动积压状况,一些地区生产的优质麦还出现热销局面。新乡市近三年来优质麦面积由80万亩增加到328万亩,连续两年销售一空,今年的新麦也大部分被加工企业预订。

  但也有专家指出,我国近年来的优质麦大发展,是小麦进口量连续三年保持低水平条件下实现的,是一种“关起门”的调整,而今年,国产优质麦将面临真正的冲击与考验。

  与进口麦相比,国产优质麦的品质如何?国内权威科研部门近年来进行了大量对比试验,结论是一些优良品种已达到或接近进口麦的品质。但小麦的最终用户——面粉加工企业却不这样认为。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小麦年加工量为60多万吨,公司品控部主任常健说,虽然目前国产优质麦品种已达20多个,但与进口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品质差距,表现为品质不全面与品质不稳定两方面。国产优质麦的“通病”是,部分单项指标很高,综合指标有“短腿”。二是同一个品种品质也不稳定。他们今年使用某一国产优质麦时就发现,有的批次稳定时间指标达12分钟,有的批次只有几分钟。为了生产质量好的专用粉,他们采用几种国产麦混和搭配的办法,以求品质互补,相反进口麦品质相对稳定得多。据了解,金苑公司每年优质强筋麦用量为20万吨,今年获得了1.3万吨的进口配额指标,又想法调剂了2万吨。常健说,要生产高档的专用面粉,还得依靠进口麦。

  国产麦品质上与进口麦有差距,但比价上却有明显优势。据全国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信息中心刘正敏介绍,从产地售价看,进口麦比国产麦价格略低,但远洋运输使其成本大幅上升,中国优质麦在“家门口”有比价优势。目前享受1%关税的配额内进口麦,中国到岸价每吨在1650~1850元之间,而国产优质麦售价每吨则在1200~1450元之间,至于征收71%关税的配额外小麦,中国到岸价达2500至2800元一吨,失去比价上的优势。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专家林作楫说,由于消费习惯不同,国产优质麦除了价格优势还有市场优势。目前市场对优质强筋麦的旺盛需求,并非都是为了做面包,大部分用于掺合其他小麦做方便面粉和饺子粉、拉面面粉等。

  生产“白象牌”方便面的河南正龙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小麦能力30万吨,产品主要面对农村市场和城市工薪阶层。董事长姚中良说,他们一年强筋优质麦用量约20万吨,全是国产优质麦,原因一是价格便宜,二是国产优质麦品质基本能满足这一层次消费群体的口味要求。

  大量的小麦进口会不会对低迷了近四年的国产小麦价格造成冲击呢?刘正敏认为,目前世界小麦贸易量在1亿吨左右,如果我国大量进口小麦,势必拉动国际市场小麦价格。1987年至1989年间,我国小麦进口连续三年超过以往进口量,使美国小麦离岸价格由115美元一吨涨到171美元,1999年,我国小麦进口只有45万吨,美国小麦离岸价跌至每吨121美元。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郑州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说,连续几年大丰收后,2000年,我国小麦价格跌到谷底,农村市场小麦价格一度跌到每公斤0.7元。今年以来,由于小麦连续两年减产,农村市场小麦价格已回升至1元钱一公斤的水平。目前我国小麦库存量非常大,由此造成压库小麦成本非常高,河南70%的库存小麦成本价达每公斤1.38元,不可能降价抛售,所以“入世”不会造成中国小麦价格大跌。

  全面提高品质走出调整误区

  我国是世界小麦生产、消费第一大国,长期以来,小麦是少量进口补充调剂的“缺口”性粮食品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实用科技大规模应用,我国小麦总产量出现飞跃,实现了供求有余。近几年来小麦市场上积压严重,大量过剩。2001年6月,河南商品小麦积压2500万吨,超过全省年小麦总产量,到今年麦收前,小麦压库量仍达1950万吨,占去年全国小麦产量的1/5多。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天财说,目前我国小麦出现的“过剩”是低水平、结构性“过剩”。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为了解决温饱,我国小麦生产、科研一直在高产上做文章,虽然产量上去了,但由于忽视品质改良,只能大量生产通用的中筋小麦品种,很少生产强筋、弱筋麦,对专用麦基本没有开发。在面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小麦的品种专用粉达六七十种之多,美国高达100多种,市场上所有的面食制品都有相应的专用粉,专用粉产量占面粉总产量的95%。而我国专用面粉只有几十种,产量仅占面粉产量的5%。造成小麦积压的另一个原因是加工能力不足,它有点像人的“胃”一样,不吃不行,吃多就消化不了。目前我国食品加工业总产值仅为农业总产值的40%,而欧美一些国家则达200%。

  郭天财说,对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小麦消费市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小麦主产国一直非常关注,他们正在研究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以期生产出专供中国市场的小麦。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国际小麦研讨会上,澳大利亚小麦局的一位官员就说,澳大利亚小麦是对着全世界人的嘴生产的,我们不怕生产不出适合你的小麦,只怕你提不出要求。据了解,澳大利亚仅出口小麦就分为45个市场等级,全国小麦2/3用于出口,小麦已成为其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

  在国外紧锣密鼓研究中国市场专用麦的时候,我国小麦品质结构调整却出现一哄而上猛攻强筋小麦的现象。豫南某农业大市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发展中筋麦,但他们却跟风调整,种了300万亩强筋小麦,结果没有一斤小麦符合标准,农民种的“优质麦”只能当普通麦出售。新乡市副市长高义武说,由于强筋麦发展过快,市场上出现了竞相压价情况,在新乡优质麦的传统销区西安,强筋麦的售价由每公斤1.4元跌到1.26元。

  中储粮郑州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说,现在小麦生产和科研中出现了“强筋麦”热,而中国人主要食用的传统中筋麦品质改良却受到冷落,其实,专用中筋麦市场空间更为广阔。“入世”之后,市场开放,小麦产销也将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拒“洋麦”于国门之外,全部替代进口不应成为我国小麦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变“对抗性调整”为“适应性调整”,先把中国市场上通用的大品种做强做好,一些没有优势的高档次小麦可以靠进口调节。

  小农分散经营  市场化进程缓慢

  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国小麦优质专用化进程步伐很快,表现为选用了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制定了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明显扩大等,但是,中国小麦生产中固有的许多“先天不足”很难克服。一些专家甚至说,中国能培育出很好的优质专用麦品种,但进行市场化大规模生产却很难。

  原阳县祝楼乡是优质强筋麦的适宜区,可全乡优质麦面积却由近3万亩退回到不足1万亩。西圈村农民冯建国2000年种了10亩优质麦,可去年他又种起了普通麦。冯建国说:“乡里说优质麦是‘定单麦’,种多少收多少,可厂家检验后说我的麦子纯度不够,一斤也不收。”祝楼乡副乡长吴焕喜说,优质麦生产规程严,要求连片种植,单收、单打、单贮,可群众各家有各家的想法,有的种,有的不种,收打又在一起,难免串混掺杂。

  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王军茂说,在诸多农作物品种中,小麦是最适宜全盘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容易实现产品标准化的作物。可我国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模式,却很难生产出标准化商品小麦,这是制约我国小麦生产市场化的一个“先天不足”。2001年,河南优质麦30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仅占优质麦面积的46%,“插花”种植的面积还很大。在加拿大,全国只有8000多个农场,而中国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让一个村统一种植一个品种都很难,标准化生产更难实现。

  郭天财说,在世界其他小麦主产国,小麦商品化率为80%,而我国只30%多。农民种植小麦,首先为了自食,其次是抵顶农民负担款,而挣钱主要靠秋季作物和其他工副业。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农民完成“角色转变”,将商品意识引入到小麦生产中非常困难。一位河南农民曾写过一副对联:“粮食跌价我不卖、化肥涨价我不买”,横批是:“够吃拉倒”。这副对联充分反映了当今大多数农民对生产农产品的态度。

  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另一个制约性因素是成本高效益低,尤其是近年来小麦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种麦赔钱”现象非常普遍。据统计,1990年至1998年,我国小麦每亩平均成本由115.5元上升到342.95元,提高1.9倍,小麦每百元产值的成本由74.31元上升到98.15元,基本无利可图。而小麦品质结构调整是否能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呢?新乡市副市长高义武算了一笔账,目前普通小麦市价为每公斤1.02元,而优质小麦的收购价可达每公斤1.12元,一亩优质麦均产约400公斤?农民实际上只多挣40元。而与普通小麦比,优质麦成本更高,管理更费事,许多农民都觉得不划算。

  探索新的产销衔接模式

  新乡市近年来优质麦发展较好,重要原因就是建立了衔接生产、销售、加工三方的新机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让“优质麦获得优质价”,新乡每年都采取“倒推算账法”确定优质麦收购指导价。每年麦收前,新乡都要组织农业、粮食、价格等有关部门进行市场调查,首先看进口麦市场价格,然后参照合理价格比同面粉加工企业谈销价,销价确定后,除掉粮食收购部门的合理利润,确定收购指导价。

  高义武说,相对于加工企业、收购企业,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农民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对市场价格很难有发言权。但农民又是发展优质麦的主体,一旦农民利益受损害,收购部门就会断财路,加工厂也断了麦源。因此,在优质麦价格形成中,政府不能袖手旁观,要协调好三方关系,让三方都受益。

  近年来,河南省还出现了“企业+科技单位+基地”的产销模式,其中,郑州第二面粉厂与设在郑州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合作较为成功,已带动10余万农户种植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

  据了解,三方合作方式为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泛征集、引进省内外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经筛选后提供种源,对农户实行登记建档管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栽培、管理、收储全程技术指导。郑州第二面粉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优质麦种植面积,以乡村为单位组织合同收购,利用其先进配套的加工生产线,将优质小麦加工成专用粉和精制挂面、方便面等投放市场。这种合作使企业获得了较为稳定、合格的原料供应,科研单位从企业赢利中分红,而农民不花钱就能享受到科技服务。

  从2000年起,中储粮管理总公司郑州分公司开始在优质小麦产销中探索“两次结算”的产销衔接机制。公司总经理李长轩介绍说,所谓“两次结算”是先下订单,再分两步向农民付小麦收购款。在当年小麦收获后,公司先以不低于同期普通小麦保护价的价格确定优质麦的入库价,通过公司的直属库或委托库收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小麦并向农民付款,进行一次结算;待小麦销出后,按实际销售价格,扣除第一次付款和粮食经营费用后,将多赚的部分向农民返还。以往的粮食购销是“买断式”的,农民把粮食卖给收购企业后,获取的利润就算到头了,而“两次结算法”则使农民能分享到后续的销售增值利润。在这种模式下,粮食入库后,整个销售行为只进行了一半,什么时候卖出,由农民和收储企业协商,农商“两心变一心”,成为稳定的产销共同体。(林 嵬)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