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畜牧首页 频道列表

我国地方猪种保护利用取得积极成效

2024-10-2200

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是确保国家种源安全的关键资源。作为我国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猪种具有独特的遗传特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关系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护和利用好地方猪遗传资源,对于发掘新的畜产品,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地方猪种保护利用,不断完善资源保护制度,整合产学研多方力量,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创新保护利用途径,相关工作有序推进,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实施抢救性保护,做到“应保尽保”


2021年,我国启动了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各地以“应查尽查、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为目标,上下协同、攻坚克难。在普查过程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派专人对当地特有地方猪品种黔东花猪进行了专项调查,该品种具有抗病力强、屠宰性能高、繁殖性能良好、性格温顺、适应粗放饲养等特点。据了解,黔东花猪1993年存栏共40余万头,2005年1.4万头,到2011年仅有1573头。


“经过半个月的实地走访,发现受外部市场、与其他生猪品种杂交和本品种选育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黔东花猪数量、质量急剧下降,抢救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刘剑锋介绍,按照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濒危畜禽遗传资源抢救性保护行动方案(2022—2026年)要求,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深入实施黔东花猪“一品一策”抢救性保护工作方案,在锦屏县敦寨镇山洞村建立黔东花猪保种区,该县八龙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黔东花猪省级保种单位,根据存栏量和开发实际,对黔东花猪采取了活体和遗传材料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猪群数量稳步增长。截至目前,黔东花猪已推进两个世代,完成基因组数据测定,群体数量增长到原来的1.5倍,为进一步推进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黔东花猪品种保护工作只是一个缩影。2019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地方猪种抢救性保护行动,两年多时间采集制作完成冷冻精液35.3万剂、体细胞1.2万份、耳组织6480份,实现了42个国家级保护品种遗传材料全部纳入国家家畜基因库战略保存。江苏、湖南、四川等省份相继启动省级品种抢救性保护行动,建设保种备份场75个,加强了生物安全防护,实现了活体保护双备份、双保险。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自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主动入位、科学谋划,顺利完成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新发现鉴定地方资源51个,找回了曾宣布灭绝品种10个,同步对61个濒危资源开展抢救性保护,采集制作了301个品种5万多个体的遗传材料107万份,实现了159个国家级保护品种活体保护全覆盖。


“保”与“用”结合,转化应用价值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利用促进了保护工作的持续进行。按照“保用结合、以用促保”的原则,各地在做好保种工作的同时,也围绕品种的优势特色种质,发掘利用其在抗性、肉质、繁殖力等性状的遗传价值和生产价值,进行地方猪新品种培育和特色产品开发。


淮猪(淮北猪),俗称老淮猪,是原产于淮北平原的地方猪种,具有肉质优异、繁殖力高、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性,其口感鲜美,素有“一家食肉满村香”的美誉。上世纪90年代,淮猪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挽救淮猪种质资源,2000年,江苏东海老淮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种猪场把当地仅存的30头母猪、6头公猪(3个血统)进行回收,构建了6个血统的保种群。


仅靠保种还不能解决濒临灭绝的危险,走产业化开发之路,才能为保种工作保驾护航。该公司总经理任同苏带头用自家房产抵押贷款作为淮猪保种和产业化开发的启动资金,发动全场职工筹措资金,开始了淮猪保种的艰辛历程。任同苏说:“经过扩繁,保种群数量在当年就达到了132头。目前,淮猪不但实现了安全有效保护,还成为当地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为了更好地保护淮猪资源,该公司采取“以保种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种”的保种策略,构建了集“保种、育种、生产、加工、销售、品牌、文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配套建设了万吨饲料加工厂、生猪定点屠宰厂,以及6家东海老淮猪肉专卖店,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品牌化路径。


无独有偶。在重庆有这样一种猪,它天生拥有一副黑色眼圈,外观独特,这就是经常被称为“熊猫猪”的荣昌猪。以荣昌猪为母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模式,曾经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四川及周边地区的主推模式,推动了全国养猪行业的发展。1995年,原重庆市养猪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以荣昌猪为基础育成了国内第一个低外血含量的瘦肉型猪专门化母系——新荣昌猪I系;2007年,利用荣昌猪资源育成了“渝荣I号猪配套系”。


近年来,重庆市以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为基础,培育了一批荣昌猪养殖加工企业,打造了“琪金荣昌猪”“艾迪荣昌猪”等商业品牌,开展了荣昌猪地方标准制定、驰名商标认证、荣昌猪区域公用品牌系统打造等系列工作,荣昌猪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完善保护利用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马身猪,起源于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和河北与山西接壤地区,它体型高大,抗寒性、抗病性较好,适应高纬度和冷凉生态环境。上世纪60年代开始,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张龙志引进四川内江猪与马身猪杂交,开始了山西猪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之路。在他的呼吁和努力下,马身猪的收集保护工作率先开始,之后围绕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利用,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农业大学、大同市种猪场紧密合作,历经三代科技人员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马身猪科学保种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支撑。


“十四五”以来,在山西省畜禽品种联合攻关项目支持下,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大体型“山晋黑猪”新品种培育。“围绕马身猪种质特性,在抗寒、抗病等方面开展持续研究,进行杂交组合筛选和配合力测定,为其种质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步高说,目前保种和利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面对复杂的生物安全形势,要实现活体长期种质安全,依然需要在技术研发、经费投入等方面积极应对。同时,在“以用促保”问题上,将保种效益高效转化为生产效益,还需建立起市场品牌保护机制。


据介绍,目前我国审核确定了五指山猪和马身猪等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63个,制作遗传材料37万份,实现了42个国家级猪保护品种的活体保护和遗传材料长期保存的全覆盖。近几年,利用地方猪品种作为育种素材,培育了乡下黑猪等8个符合市场需求的黑猪新品种。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重要性的工作,当前已由资源普查全面转向保护利用。”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表示,做好地方猪保护利用工作,要强化保护责任落实,深入推进35个濒危猪品种抢救性保护工作;要深入推进资源保护,继续遴选确定一批地方猪的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加强对已建保种场(保护区)保种能力建设,优化调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要促进地方猪开发利用,鼓励以地方猪为素材培育新品种,引导完善地方猪产业链,推动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我国地方猪种保护利用取得积极成效
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是确保国家种源安全的关键资源。作为我国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猪种具有独特的遗传特

0评论2024-10-220

跨界养猪热再燃!多家上市企业加码养猪,有企业未来每年要卖20万头种猪
近两年来,因猪周期波动带来亏损和高负债等问题,资本渐渐不再看好养猪行业,投入和扩产意愿都在降低。但根据10月企业公告,有3

0评论2024-10-210

猪价全年有望扭亏,但未来走势仍存不确定性
猪周期经过长时间磨底,产能大幅去化后,供给端收缩推动猪价上涨。今年以来,猪价表现“淡季不淡”,上市猪企盈利修复已经体现到

0评论2024-10-121

总投资39.73亿!丨越秀农牧、神农集团、唐人神、东瑞股份等建成投入产能超230万头
2024年,历经三年低迷的生猪市场行情洗礼,大部分猪企扩张产能步伐都较为谨慎。今年5月中旬以来,猪价行情明显向好,并持续在相

0评论2024-10-084

提升现代化 规模化 智能化水平 上市公司共话生猪行业发展新篇章
9月26日,2024年生猪行业集体路演在上交所旗下上证路演中心举办。新五丰、巨星农牧、神农集团3家上市公司同台亮相,积极回应投资

0评论2024-09-274

2024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
2024年9月13日,2024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

0评论2024-09-245

重磅!牧原宣布与越南企业合作养猪
9月18日,据牧原集团消息,集团旗下养猪上市公司牧原股份近期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猪场建设、智能养殖

0评论2024-09-234

天康生物:生猪养殖成本两个月降0.83元/kg, 销售均价涨近2元/kg
近日,天康生物在互动易中向投资者表示,截至8月末公司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32元/kg,该数据较6月末的15.15元/kg降低了0.83元

0评论2024-0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