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猪价开跌,并且不是震荡下跌,而是坐滑梯式的下跌,短短数日,猪价已经跌到了7字头的边缘,并且看这样子,7元是保不住了。
雨雪天气扭转了玉米的行情,也助涨了小麦的价格,但偏偏猪价就像是扶不起的阿斗,跌跌不休。
但没办法,也得接受这个现实,谁让猪多肉也多呢。
再者说对于猪价下跌这件事,市场也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一来大家都知道年后是猪市的淡季,每年到这个时候猪价都要走跌,所以下跌也不意外。
二来呢猪价连续跌了两年多了,下跌的局面还见得少吗?早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除了下跌,猪市还有更大的麻烦。
一是需求增不动。
从去年以及春节前的需求来看,猪肉消费不及预期就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并且从趋势来看,整体消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一方面是消费信心仍然不足。
尤其是受大环境影响,就业、收入不稳定性增加,使得人们不仅眼前消费有所收紧,对预期消费的信心也有所下降。
尽管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但很难达到雨露均沾,分到猪肉消费领域就更少。
另一方面,受习惯、口味以及老龄化等多重影响,猪肉消费明显增长乏力。
所以尽管整体消费面是在恢复,但猪肉消费却很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需求增不动,而更麻烦的是产能去不动。
先上两组数据:
2020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61万头,就已经超出了4100万头的保有量了。
而截至去年底,也就是2023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42万头。
发现了什么?
去产能一直喊喊喊,喊了3年,结果只比2020年减少了19万头。
说明啥?
说明产能真去不动啊。
为啥去不动?
因为没有人愿意主动去产能,这也是猪市的一个怪圈。
挣钱时大家都挤破脑袋挤进来拼命增产,但赔钱时很多人也愿挨着,等待着奇迹反转,直到最后真的坚持不住了,被迫淘汰出局。
我们曾说过,生猪产能淘汰要分成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中小散户的淘汰,因为他们抗风险能力差,资金不足,很难应对长时间的对抗赛。
所以经过第一阶段的淘汰,养殖端发生了大变化,粗略统计,去年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超过了68%。
而更要命的是,规模企业开始掌控大权,但大企业们不仅没有主动去化产能,甚至很多还在逆势扩张,借机抢占市场份额。
所以去产能听上去很美好,但却成了一件非常费劲的事。
即便是到2024年,恐怕也很难扭转。
因为今年又是一个“拐点”年。
猪价磨底时间确实超长,所以市场盼涨的情绪也不断高涨,并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不少看好今年拐点的声音。
眼看拐点就要来了,谁会在这个时候主动去产能呢?
所以今年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依然不会小,甚至不排除可能还会出现阶段性反涨的情况。
而第二阶段的去产能将在企业之间拉开,比如去年和今年就有猪企暴雷,而这可能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