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端支撑有限的情况下,2023年猪价偏弱运行。未来四个月,养殖端供应量或仍较充裕,年底腌腊、灌肠旺季来临,或支撑猪价小涨,而后需求旺季结束,猪价有回落可能。
生猪去产能多年,能繁母猪保有量不降反升
生猪去产能已持续多年,但进展一直缓慢,其背后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中部地区一生猪育种企业负责人林邻表示:“大量猪舍以及能繁母猪数量居高不下,都为生猪产能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这个生猪产能扩张逻辑一直没有变化。”
能繁母猪存栏数是生猪供给的先行指标。生猪养殖周期较长,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决定了8~12个月后的生猪出栏数量,而生猪出栏数量决定了猪价的拐点。
农业农村部10月下旬披露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今年以来始终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9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4240万头,比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要高出3.4%。
11月9日,牧原股份表示,目前公司的能繁母猪数量在310万头左右,良好的疾病防控能力是公司能持续提升能繁母猪数量的重要因素。
截至10月末,温氏股份能繁母猪约157万头,后备母猪约60万头,预计年底能繁母猪达到160万头以上。
母猪生产效率也在提升。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国PSY(每头母猪每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为13.34,2018年PSY为18.02,2022年已经达到了22,PSY指标逐年提升明显。
以温氏股份为例,公司披露的母猪生产效率显示,10月份窝均健仔数维持在10.8头,处于较高水平。PSY指标持续提升,已由年初的20左右稳步提升至10月份的22.3。
春节前需求或有提振
展望后期猪价走势,一方面,从供应角度看,2023年11月-2024年3月的生猪出栏量对应2023年1-4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由于年内猪价持续低位,养殖端为减少亏损有去产能动作,但幅度有限。从趋势看,彼时理论生猪出栏量应呈“减-增-减”趋势。结合现实考虑,11月常规猪病尚未收尾,养殖端出栏积极性较高;12月大场或有年底冲量动作,叠加前期二次育肥猪源或在春节前(1月)集中出栏,供应增量或相对明显;虽2月上旬正处春节前期,养殖端出栏积极性仍较高,但2月中下旬至3月或跟随需求有减量动作。整体来看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生猪出栏量或先增后减,最高点或出现在12月,整体处于较高水平,较难对猪价形成利多支撑。
另一方面,需求角度看,依据卓创资讯监测样本企业过去五年的屠宰量计算屠宰量季节性指数。该指数表明,猪肉需求在春节前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随着天气转凉,终端需求或逐渐上量,腌腊、灌肠季节即将到来,或支撑生猪需求增加,但目前屠宰企业冻品库存仍处高位,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屠宰企业的收购积极性。春节后,家庭猪肉库存消化或相对缓慢,屠宰企业订单有限。整体来看,未来四个月屠宰量或先增后减。
总体来看,未来四个月生猪出栏量与屠宰量皆呈先增后减走势。分月来看,目前养殖端出栏积极性较高,终端需求稍有上量,局部地区启动腌腊,但气温水平整体偏高,尚未对需求形成明显利多;12月养殖单位或有冲量动作,但此时正处腌腊、灌肠旺季,屠宰量增幅或大于出栏量增幅,或支撑猪价小涨;1月正处春节前期,屠宰企业或有集中备货行为,同样对猪价形成利多;而春节后需求明显回落,供应却处于相对充足阶段,2-3月猪价或偏弱运行,以震荡磨底走势为主。整体来看,未来四个月猪价或先涨后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