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营养与家禽生产中的湿便问题


来源: 北京九州互联   作者: 成廷水   时间: 2024-05-14

粪便含水量的增加不仅会导致严重的FPD,还会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和禽产品质量,并对其他福利方面产生负面影响。饲料禁抗、养殖减抗以来,湿便问题更加普遍,严重,此文分析了营养因素对粪便水分的影响,以期为解决家禽生产中出现的湿便问题提供思路。

1.湿便产生的原因

1.1尿多症

尿液是肾脏排泄功能的最终产物。流经肾脏的血液通过肾小球的过滤,滤液随后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尿液。在正常的情况下,尿液的浓度和体积通过激素的的调控作用保持相对恒定。多尿症即尿量增加,其原因可能是饮水过多、电解质浓度过高或者肾脏功能受损所致。

无论是否有肾功能障碍,电解质浓度过高或过量饮水都是家禽多尿的最常见原因。家禽通过水摄入和排出保持机体水平衡状态,因此多尿与水摄入过多直接相关。摄入水的增加80%来源于饮水,因为饲料的水分通常较低(100 g/kg),而代谢性水分的产生受到日粮配方的限制。随着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肾素分泌即其随后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增加而增加尿量及钠损失。

与哺乳动物不同,家禽尿液在通过泄殖腔排泄之前,尿液从尿道经粪管和结肠逆行至盲肠,有助于回收其他浪费的水、电解质、氮和能量。因此任何对后肠(粪管、结肠、盲肠)功能的干扰也会增加尿水损失。

1.2腹泻

虽然多尿(尿量增加)是湿便更常见的诱导原因之一,但由于家禽的尿液是在泄殖腔同粪便一起排出的,因此准确诊断和成功纠正湿便问题,区分多尿和腹泻很重要,更具体地说,湿便是由肠道炎症(肠炎)引起的还是仅仅是生理紊乱引起的。

饲料成分的某些特性可以通过增加消化道渗透压、缩短食糜转运时间、减少吸收表面积或损害吸收功能来损害肠道的吸水性及体液水分的流入,从而改变粪便含水量。在这种情况下,粪便含水量可能会增加到生理性腹泻的程度,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粪便潮湿。

盲肠的微生物菌群尽管可以利用和回收到达后肠的未消化营养物质,然而,就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而言,盲肠中微生物回收和再利用其他损失的营养物质所产生的营养益处对现代肉鸡的价值可能有限;而未消化的营养物质到达盲肠对盲肠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却被我们低估了。盲肠微生物群的蛋白水解和解脲活性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如氨、胺、酚和吲哚,会导致肠道的完整性受损,水的吸水减少,体液渗出水增加。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或单个致病病原体(如产气荚膜梭菌)也是导致肠道炎症和损伤的重要原因。尽管非垫料饲养在我国越来越流行,但球虫问题仍然是造成肠道损伤,引起腹泻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NE存在的情况下。

2.营养对粪便水分的影响

2.1 饮水

按重量计算,家禽消耗的水大约是它们采食量的两倍。水为溶质在上皮膜上的运动提供了载体,因此它对营养吸收和废物排泄过程至关重要。

当电解质存在于饮用水中时,动物对电解质的有害影响要敏感得多。主要是因为水是电解质排泄的媒介。为了清除体内多余的电解质,尿量增加,通常需要通过增加饮水量来补偿,从而使细胞外液中的溶质浓度恢复正常。如果饮用水含有高水平的溶解固体,那么增加水摄入量的正常生理稳态反应将会弄巧成拙;因为饮用这种水会增加了溶质负载。一旦饮用水中的总溶解固体(TDS)上升到1.5 g/kg以上,就会产生渗透应激,导致短暂的多尿,一旦超过3 g/kg,渗透压调节稳态就会受到损害(Goldstein和Skadhauge,2000)。饮用TDS超过3 g/kg水的家禽会排出水样粪便,可能会导致湿便问题、生长速度下降,并最终增加家禽的死亡率。

饮用水中钠、镁或硫酸盐含量高被认为与湿便问题有关。通常饮用水的钠超过0.05 g/kg时具有利尿作用,而镁超过0.125 g/kg和硫酸盐超过0.25 g/kg具有通便作用,但文献中关于实际临界水平的差异很大(Coetzee,2005)。

盐(NaCl)是世界许多地区饮用水的常见污染物(Coetzee,2005;Watkins等,2005)。尿量也会受到盐负荷的影响(Chen和Balnave,2001)。粪便水分含量与日粮和饮用水中的盐分水平直接相关(Watkins等,2005)。一旦摄入量超过要求,会出现利尿现象。采用盐碱地区的地下水源时,水中盐的浓度往往较高,这对粪便管理将是一个挑战。

尽管家禽似乎能耐受饮用水中相当高水平的单个元素(Coetzee,2005),但对某些元素的组合将会存在问题。虽然Na的建议最大值为0.05 g/kg,Cl为0.25 g/kg,但当两者都存在于饮用水中时,Cl的最大可接受水平降至0.014 g/kg(Watkins等,2005)。同样,当水中存在硫酸盐时,建议特别注意钠和镁的含量。高于1.5 g/kg的硫酸盐水平会引起尿多,尤其是以硫酸镁或硫酸钠(芒硝)的形式存在时(Bagley等,1977)。Adams等人(1975)报道,饮用含有4 g/kg硫酸钠的水时会导致蛋鸡在出现粪便潮湿问题,而Waggoner等人(1994)建议当饮用水中钠或镁含量达到上限时,硫酸盐不得超过0.05 g/kg。

2.2谷物

小麦、大麦等谷物因为阶段性价格优势,经常被纳入商业家禽日粮。然而众所周知,这些谷物中水溶性非淀粉多糖(NSP)含量很高,NSP已被证明会增加粪便水分并导致粪便潮湿(Bedford,2006),非淀粉多糖诱导的粪便潮湿被认为是消化紊乱导致水净流出进入肠腔的结果。

高分子量、细胞壁相关的NSP能够通过聚结形成复杂的聚合物来增加肠水相的粘度,而家禽不具有消化它们所需的酶谱(Choct和Annison,1992)。这种聚合物的形成改变了摄入流动模式,刺激和改变了粘液分泌,限制了营养吸收,并改变了小肠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Fernandez等,2000;2002;Lentle,2005;Collier等,2008)。日粮NSP引起的消化和吸收效率低下降低了饲料效率,从而增加了饲料通过量。在这个阶段,盲肠微生物群可用的营养基础(未吸收的营养物质)显著增加(Leeson和Summres,2001)。在这种条件下,未消化的蛋白质到达盲肠会促进蛋白水解微生物的增殖(Apajalahti,2005)。盲肠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迅速恶化,很快成为优势的条件致病菌通过逆向蠕动从盲肠进入小肠(Ley等人,2006;Sacranie等,2007)。一旦进入小肠,这些微生物就会对增加的营养供应做出快速反应。由此产生的菌群失调会引起肠上皮炎症,并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炎症导致粘液分泌和细胞旁通透性增加,从而损害消化和吸收,导致粘液水解/蛋白水解微生物如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快速繁殖,这些微生物及其毒素一起导致进一步的炎症(Wilson等,2005;Collier等,2008)。

尽管肠道炎症会充分改变水分平衡,导致粪便潮湿,但无法干燥粪便也是问题的根源之一。排泄物中存在的高水平粘液迅速扩散,在垫层材料表面形成不透水层,会阻止排泄水的吸收和随后的蒸发。

为了避免与这些成分相关的湿便问题,在麦类日粮中添加外源非淀粉多糖酶已成为标准做法(Leeson和Summers,2005;Rosen,2001)。这种做法旨在通过释放原本被隔离的细胞内容物、降低肠道内容物的粘度和稳定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来提高饲料效率,减少湿便(Choct和Annison,1992;Choct等,1996)。

2.3油籽粕

植物蛋白取代动物蛋白是家禽日粮的趋势。由于大部分植物来源的蛋白质被不可消化的含NSP的细胞壁隔离,这些营养物质的后肠发酵也会促进菌群失调和粪便潮湿。

与谷物一样,油籽粕中的NSP具有抗营养作用,这可能会导致粪便潮湿。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蔗糖、水苏糖、棉子糖和纤维二糖可构成豆粕中高达120g/kg的碳水化合物。在家禽中,大豆的表观代谢能(AME)显著低于总能量(GE),因为家禽缺乏消化这些潜在营养物质所需的酶(Leeson和Summres,2001)。其他抗营养因子,如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果这些抗营养因子在调质过程中没有充分变性,则会加剧其对湿便的诱导作用。菌群失调、肠道炎症、蛋白质消化不良以及粘液、氮和水排泄增加会迅速引发湿便(Leeson和Summers,2005)。

虽然肉鸡需要日粮高水平的蛋白以满足快速生长,但后肠中高水平的蛋白质氮是一种潜在的健康风险(Collett,2009)。在家禽中,日粮蛋白质向肌肉组织的转化(氮存留)相对低效。据估计,家禽日粮中40-55%的氮被排泄(Applegate等,2003),这些浪费的氮排泄物会带走水分。在肉鸡饲养早期,氮排泄对粪便水分的影响尤其明显。肉鸡日粮中粗蛋白如果减少2%,相当于氮摄入量减少13%,在某些条件下,氮排泄量就会减少18%(Ferguson等,1998)。在不改变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情况下,日粮粗蛋白的少量减少(从23%减少到19%)与粪便水分的减少有关(Namroud等,2008)。使用外源酶可以使不损害氨基酸供应/平衡的情况下减少日粮粗蛋白。低蛋白日粮除了减少氮浪费的环境效益外,减少总蛋白质还有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盲肠氮也有肠道健康效益。

2.3日粮脂肪

脂肪和油为配方师提供了增加日粮营养密度的有效方法,因为它们比碳水化合物具有更多的代谢能量,并且具有较低的热增耗(Leeson和Summers,2005)。,与脂肪添加相关的湿便风险取决于添加脂肪的数量、类型和质量。

为满足低料肉比的需要(不一定经济效益最佳),高水平脂肪的添加是非常普遍的。除了在混合机内添加高达40g/kg的脂肪外(颗粒质量的限制),还会将油脂后喷到热颗粒上,以尽可能增加日粮脂肪的添加量。尽管高日粮脂肪并非是导致家禽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但确实会增加粪便的脂肪含量(脂肪泄)。脂肪排泄可直接增加粪便的水分,同时通过降低粪便的持水特性间接影响粪便的含水量。另外粪便脂质会降低水分损失,使其难以通过蒸发来控制粪便的水分。

脂肪泄也可能是脂肪消化和吸收不良造成的。如果日粮中的脂质质量(氧化酸败)和类型较差,则可能发生脂肪利用不良和脂肪变性。酸败的脂肪和皂化脂肪会降低脂溶性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导致肠道炎症和腹泻。在家禽日粮中,来自餐饮业用过的烹饪油脂(残余油脂)的使用有所增加,但这种产品的固有可变性可能会引发湿粪问题。如果日粮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高,尤其是是饱和脂肪。钙或其他二价阳离子的存在将加剧这种影响,因为它们很容易与这些脂肪酸反应形成皂化物(Leeson和Summers,2005)。首先,皂化物的形成减少了一些脂肪酸的吸收,从而增加了粪便的脂质含量(Atteh和Leeson,1984;1985),其次,皂化物刺激了远端肠道的内膜,从而减少了滞留时间和水分重吸收,从而增加粪便的水分。一旦日粮钙超过10 g/kg,皂化物的形成可能会显著影响粪便脂质浓度(Leeson和Summers,2005)。

与饱和的动物脂肪相比,不饱和脂肪酸更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因此添加抗氧化剂对于避免湿便至关重要(Leeson和Summers,2005)。以氧化酸败程度衡量的劣质日粮脂质与脂肪消化吸收减少有关并增加脂肪排泄。日粮脂肪利用率低通常与饲料转化率低和肉鸡生长率低有关,但很少关注粪便脂质增加的负面影响(Engberg等,1996)。研究表明,劣质脂肪可使6周龄肉鸡粪便醚提取物(主要是脂质)从25 g/kg增加到75 g/kg(约旦,1992)。虽然早期日粮脂肪氧化引起的低级别脂肪肝可能不足以引起腹泻,但由此导致的脂质排泄增加往往足以损害粪便的持水功能。

与动物脂肪(饱和脂肪)相比,肉鸡和火鸡更有效地利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特别是幼龄阶段。在出生的前几周,肉鸡只能利用日粮中大约一半的饱和脂肪,但到六周大时,利用效率提高到大约85%(Leeson和Summers,2005)。因此建议根据家禽的日龄阶段不同,使用不同类型的脂肪。

家禽脂质利用率年龄的差异与小肠中的管腔胆汁盐浓度高度相关(Maisonnier等,2003;Knareborg等,2004)。尽管胆汁盐分泌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实际的肠道胆汁盐浓度会因日粮和肠道微生物群而改变。与动物脂肪相比,豆油往往会减少肠道中胆汁盐脱结合细菌的数量,如产气荚膜梭菌(Knareborg等,2002;2004)。因此,豆油与肠胆汁盐浓度的增加以及脂质的乳化、消化和吸收有关(Knareborg等,2004)。虽然普遍认为肠道胆汁盐浓度的降低主要是微生物介导的胆汁盐去结合的结果,但它也受到日粮成分的影响(Maisonnier等,2003;Knareborg等,2004年;Meng等,2004)。增加摄入粘度的成分已被证明可以通过降低肠道胆汁盐浓度来减少脂质消化和吸收(Maisonnier等,2003)。粘性的NSP被认为会减缓脂质的乳化、消化和吸收,从而增加粪便脂质。颗粒日粮中存在的NSP被认为通过形成粘性屏障来物理减少脂质吸收和胆盐循环(Leeson和Summres,2001;Maisonnier等,2003;Meng等,2004)。

2.5日粮纤维

膳食纤维的摄入会直接影响粪便的水分,这取决于纤维的类型、来源、水平和化学成分以及日粮组成。

众所周知,增加日粮可溶性NSP会导致水样和粘性粪便,因为它们能够增加肠道食糜粘度和高持水能力(Choct和Annison,1992;Choct,1997)。Jiménez-Moreno等人(2013)观察到,在肉鸡日粮中,添加2.5%、5%或7.5%的甜菜粕作为可溶性NSP来源,排泄物的水分含量会增加,但当补充相同水平的OH作为不溶性纤维来源时,则没有观察到这种影响。Van der Hoeven Hangoor等人(2014)报告称,在小麦和豆粕为基础的日粮中加入2.5%的粗OH和2.4%的粗纤维可降低肉鸡的排泄物和垫料含水量。Rezaei等人(2011)观察到,随着微粉化的不溶性纤维添加量的增加,粪便水分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许多研究报告称,家禽日粮补充木质纤维产品对粪便稠度和垫料质量有积极影响(Farran等,2013;Bogusławska-Tryk等,2015;Milosevic等,2015;Kheravii等,2017)。然而,一些不溶性NSP来源对粪便和垫料水分却没有影响:例如在肉鸡日粮中添加3%的SFH对排泄物水分没有影响(Kimiaeitalab等,2017),添加2%的SB也没有影响(Kheravii等,2017)。

日粮纤维的作用可能部分是因为纤维的存在,增加了食糜的停留时间和持水能力,导致GIT中的吸水率增加,从而减少了排泄物中的水分。此外,短链脂肪酸是肠道微生物群发酵膳食纤维的最终产物,已被证明可以增强对水的吸收(Musch等,2001;Gupta等,2006年)。SCFA增强肠上皮细胞增殖,从而增加肠组织重量(Hooper等,2002;Sanderson,2004;Tellez等,2006),这可能会增加肠表面积,从而增强水分吸收。纤维的存在刺激了胃,胃通过更好的消化和水分摄入来调节水分吸收。Bogusławska-Tryk等人(2015)报道称,在肉鸡日粮中添加木质纤维会增加回肠中乳酸杆菌和盲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并减少回肠和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梭菌的数量。Hussein等人(2017)报道,添加1%不溶性纤维(OptiCell)上调了鸡空肠组织中粘蛋白2(MUC2)的mRNA表达。肠道中的杯状细胞产生粘蛋白,这是粘液层的主要糖蛋白,覆盖并保护肠道免受物理、化学和酶损伤以及细菌感染(Montagne等,2003)。膳食纤维增加粘蛋白的酸度,可能会增加粘液抵抗病原细菌酶攻击的潜力(Rhodes,1989)。因此,粘蛋白相关基因的高活性对于维持鸡的肠道健康是重要的。

2.6 矿物质

稳态控制细胞内外液矿物质平衡和pH是渗透压调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与水平衡密切相关。

钠是主要的胞外阳离子,钾是主要的细胞内阳离子,氯是最普遍的单价阴离子。Na、K和Cl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平衡比它们的实际单体浓度更重要。虽然家禽日粮电解质平衡的建议差异很大,但普遍接受的平衡(Na++K+−Cl)应在250至300 meq/kg之间(Mongin,1981;Murakami等,2000;Oviedo Rondon等,2001)。Ravindran等人(2008)研究了日粮电解质平衡(DEB)对肉鸡排泄物质量的影响。将DEB从150增加到375 mEq/kg显著增加了排泄物的水分含量,从73.1%增加到81.2%。

由于钠的补充通常是以NaCl的形式存在,电解质失衡通常是氯含量过高的结果(Leeson和Summers,2005)。据报道,日粮中对钠和氯的需求范围很广,在这个范围内,日粮中的含盐量与耗水量和尿量呈正相关。与饮用水中的高盐水平不同,在达到毒性水平之前,在实验条件下,升高的NaCl会增加饲料摄入量、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Oviedo Rondon等,2001)。在集约化生产系统中,在盐毒性开始影响生长速率之前,湿便的负面后果会削弱日粮钠与生长速率之间最初的线性关系。试验条件下7日龄以下的肉鸡使用4 g/kg NaCl(Vieira 等,2003)和年龄较大的肉鸡使用3 g/kg NaCl(Oviedo Rondon 等,2001)是最佳值,但在田间条件下,粪便水分管理将仍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谷物(尤其是玉米)的电解质平衡往往较低,而蛋白质成分(尤其是豆粕)的电解质平衡往往较高(Leeson和Summers,2005)。豆粕中的钾含量特别高,这会使饲喂所有植物性日粮的禽类容易出现多尿。超过300克/公斤的含钾量通常会导致粪便潮湿(Leeson和Summers,2005)。类似的问题也可能与日粮中使用高含量的烘焙食品有关,因为这种原料的盐(NaCl)含量波动很大。当含盐零食盛行时,NaCl水平可能非常高,导致多尿和湿便。为了避免湿便,应仔细监测所用烘焙食品中的盐分含量。

钙是日粮中普遍添加矿物元素,但在某些情况下,钙也会导致家禽湿便。由于钙从肾滤液中的再吸收以约98%的容量进行,即使血钙的轻微增加也会压倒这种转运机制,从而导致渗透性利尿导致的钙损失和多尿(Wideman等,1985;Clark和Mok,1986;Wideman,1987)。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在蛋鸡开产时或蛋鸡日粮中钙含量升高,水排泄量会大幅增加。尿液中钙的长期排泄也会导致肾小管上皮损伤和功能受损,从而进一步增加尿量(Wideman等,1985)。

2.7 毒素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桔霉素和卵孔蛋白是已知具有肾毒性的三种真菌毒素,它们都与湿便问题有关(Hoer,2003;Leeson和Summers,2005)。在这三种毒素中,赭曲霉毒素诱导的湿便最为常见,火鸡、肉鸡、蛋鸡和鹅都会发生(Hoer,2003)。除了导致多尿的明显肾脏病理外,赭曲霉毒素还与卡他性肠炎、吸收不良和腹泻有关(Dwivedi和Burns,1984;Raju和Devegowda,2000;Hoer,2003)。真菌中毒的诊断很困难。真菌毒素通常很难在饲料中检测到,通常以检测不到的结合形式存在,通常其他污染物会增强其毒性。例如赭曲霉毒素的肾毒性会被钒和单宁酸增强(Kubena等,1983;1985)。因此在营养诱导的湿便的情况下,应考虑真菌毒素的促进作用。

由于玉米酒糟(DDG/DDGS)等酿造和工业酒精行业副产品的其可用性和成本优势,在家禽行业应用越来越普遍。但这些用于酒精生产的谷物中存在的真菌毒素集中在DDG中,使其成为高风险原料。当在日粮中使用时,霉菌毒素诱导的湿便风险无疑将会大幅增加。

3.小结

不适当的营养会增加尿量(多尿)、增加粪便水分(腹泻)或改变粪便的保水特性,从而导致湿便。为在家禽生产中避免湿便问题增加,必须在日粮配方及成分选择如饮水水质;谷物选择和酶制剂的使用;蛋白水平及可发酵蛋白的控制;脂肪的添加量、脂肪的类型及质量;日粮纤维源和纤维水平、;矿物质的水平及电解质平衡;日粮毒素污染等方面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