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农村部解读2024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4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介绍2024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目前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近两成夏季粮油丰收基础逐渐打牢 农业农村部有效应对去冬今春冰冻雨雪和寒潮天气,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在发布会上介绍,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冬小麦面积稳中略增,一二类苗比例91%,长势好于上年、好于常年;冬油菜面积小幅增加,一二类苗比例85.1%,好于上年、与常年相当。同时,抓好春耕春播,目前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近两成,进度同比略快。其中,早稻栽插过七成,玉米、大豆播种过一成。
农产品价格总体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并保持在合理区间
会上有记者问:今年一季度以来,包括春节期间,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偏弱运行的态势。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会产生哪些影响?后期的市场走势又如何?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介绍,受国内外多因素叠加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多数农产品价格偏弱运行。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1—3月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8.04,同比低4.43个点。总体上看,当前农产品价格下跌是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的阶段性波动。在国内粮食、生猪等重要大宗农产品生产供应连年稳中有增的情况下,消费、进口等环节的形势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变得相对明显。
雷刘功指出,一方面,农产品消费仍处于恢复过程。今年以来,餐饮、旅游等带动农产品需求逐步向好。但综合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方面反映情况看,目前部分农产品消费暂时尚未恢复到预期水平。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受全球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供需阶段性宽松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幅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动力。同时,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下,一些市场主体也调整了买、卖、储、运等经营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价格上涨的预期空间。
雷刘功提到,对于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的影响,我们要辩证地看。农产品一头连着广大市民,一头连着亿万农民。农产品价格便宜了,对于城乡居民降低生活成本、一些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但另一方面,对于农民增加收入也确实会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可能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影响,进而对全年农产品稳产保供带来不利影响。为促进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稳定农民收益预期,国家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了调整优化产能、增加储备收购、促进加工转化等一系列措施,目前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玉米、猪肉等部分品种市场价格近期已有所企稳。
雷刘功指出,从后期走势看,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组合落地见效,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农产品需求将不断回暖,市场预期也将进一步改善,农产品价格总体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并保持在合理区间。
点评:“国家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了调整优化产能、增加储备收购、促进加工转化等一系列措施”,这反映了国家对当前粮食市场弱势运行的一种调控意图,不排除后续会有系列利多政策出台以稳定价格,对于后市,我们也不必过度悲观,有望止跌回稳,但也应保持谨慎,在供需格局未能真正转变之时,政策起到的多为稳定而非刺激作用。
二、中国气象局对后期天气情况的预判
中新网4月30日电 30日中国气象局召开5月新闻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表示,根据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整体的形势利于农作物夏粮产业,油菜前期可能遭受了冻害,但是后期天气情况影响还是比较好的,从目前从长势来看,受冻害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预计未来10天,江南、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地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多发,对成熟油菜收割不利,并易造成局地油菜、冬小麦倒伏,增加后期机收难度;5月中旬,四川盆地、贵州大部连阴雨风险低,利于冬小麦集中收晒。5月下旬,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出现连阴雨和低洼农田渍涝灾害的风险高,需注意清沟排水,防范收获期“烂场雨”危害。5月,华北东部、黄淮东部及河南北部中下旬可能出现“干热风”天气,需做好“一喷三防”,防范干热风危害;山西西部、陕西关中5月下旬出现连阴雨和麦田渍涝的风险较高,对小麦灌浆不利。5月,四川南部、云南中北部等地降水仍偏少,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不利春播作物稳健生长和一季稻移栽,各地需提早做好水源调配,确保不误农时。
点评:天气问题再度成为夏粮产情的焦点。5月份将进入小麦的关键生长期和收获期,去年“烂场雨”带来的产情、行情形势反转仍历历在目,今年也尚未可知,在拉尼娜影响和全球气象条件日益严峻之下,“百年一遇”天气的几率越来越高。
三、间谍窃取我国杂交水稻亲本种子
国家安全部近日披露多起国家安全领域典型案例,其中,“间谍窃取我国杂交水稻亲本种子”一案受到广泛关注。国内某农业科技公司原总经理朱某某以“合作制种”名义,先后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违规出售5种亲本稻种,获得了超出正常售价的回报,获刑1年6个月。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持续加大对我国粮食领域渗透力度,大肆窃取我核心科研情报,给我国水稻种业核心竞争力与粮食安全造成显著危害。国家安全机关主动出击,2022年至2023年集中破获系列间谍窃密案件,依法调查审查涉案人员近百名、查处重点涉案企业11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武立权介绍,不同于普通的种子,亲本种子是能产生种子的父本和母本,是最核心的育种材料。武立权说:“水稻的亲本其实就是我们从资源当中已经发掘鉴定可以利用的新的种质资源,在这个资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亲本进行配组,把这个组合应用于我们的生产,来发展我们的粮食生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种质资源是培育好种子的第一步。国家安全机关干警表示:“按照我们国家种子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无论向境外出口什么样的杂交水稻种子,都必须经过农业农村部及相关部门的批准。他们所有出去的种子都没有经过合法手续批准,所以‘合作制种’只是掩耳盗铃而已。”国家安全机关干警介绍:“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我们要坚决防范境外伸向我种质资源的窃密‘黑手’,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点评: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明确规定,国家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因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
四、一季度全国农业生产稳定,谷物生产者价格下跌
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生产情况,总体实现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开局良好。其中,涉及农业、畜牧业、工业、服务业、市场零售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居民消费和就业等多个方面。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3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9846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74915亿元,增长5.0%。其中,涉农方面的有关情况摘录如下: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畜牧业平稳发展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总体较好,春耕春播平稳有序推进。据全国种植意向调查显示,全国稻谷、玉米意向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490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猪肉产量下降0.4%,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3.6%、0.1%、6.1%;牛奶产量增长5.1%,禽蛋产量增长1.5%。一季度末,生猪存栏40850万头,同比下降5.2%;一季度,生猪出栏19455万头,下降2.2%。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谷物生产者价格同比下跌4.8%。分品种来看,玉米跌幅最大,达11.9%。小麦次之,跌2.8%。稻谷则上涨3.5%,与其他品种形成鲜明的对比。
点评:三大主粮中,稻米继续呈现稳中上涨的趋势,小麦和玉米行情继续走弱,分别跌1.5%、0.6%。其中,小麦跌幅最大,短期未见利好因素提振,跌跌不休的趋势仍难以好转。
五、牛津经济研究院:全球粮食价格将在今年下跌并触底
过去两年,全球粮食市场出现的数度价格暴涨,不仅导致全球通胀飙升,也令世界经济“腹背受敌”。但进入2024年以来,世界粮食价格下行已成大势所趋。经济顾问公司牛津经济研究院近期预计,全球粮食价格将在今年下跌并触底。“我们的基准预测是,今年全球粮食大宗商品价格将出现年度下降。”该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这将有助于减轻下游食品零售价格压力,预计今年粮食价格将再下降5.6%,明年开始才会逐年回升。
与之类似的是,数据提供商FactSet表示,今年迄今为止,全球小麦期货价格下跌了近10%,同期玉米期货价格下跌了约6%。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目前,谷物、糖和肉类的价格已从2022年创纪录的高点回落。截至今年2月,FAO的粮食商品价格指数——这是衡量一揽子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月度变化的重要尺度——连续7个月下滑,并创下了3年来新低。由于乳制品、肉类和植物油价格上涨,3月该指数小幅上升至118.3,但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跌7.7%。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粮食价格下降了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数据则显示,今年2月,38个工业化国家的粮食价格年增幅下滑至5.3%,低于前一个月的6.2%,远低于2022年11月时16.2%的高峰。
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分析,世界粮价下降的主因是多种重要作物供应充足,尤其是小麦和玉米。在俄乌冲突引发国际能源价格上涨、贸易量下滑、全球出现了比预期严重的旱情以及新冠疫情对相关的供应链冲击等因素之下,过去两年世界粮食价格曾出现飙升的现象。但恰恰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粮食价格暴涨促使农民们增加了小麦、玉米的生产。近几个月,这两种主要作物实现了丰收。牛津经济研究院表示,在今年8月结束的销售年度里,全球玉米收成量可能创新高。小麦收成预计也处于高位,尽管略低于2022年至2023年销售年度的创纪录水平。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艾哈迈德表示,乌克兰农产品一直能顺利出口,且俄罗斯小麦也流入了国际市场,这些都使得世界粮食价格保持在低位。
尽管世界粮价步入下行通道,但这并非意味着世界粮食市场已无隐忧。例如,虽然小麦、玉米的价格出现了下滑,但大米的价格却一直在稳步攀升。这背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印度实施的出口管制影响了全球供应。印度的大米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0%。印度去年的歉收也推高了大米价格,粗米期货今年以来已上涨超过8%。
值得一提的是,极端天气条件、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金融霸权下的货币贬值等因素,都可能会使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持续性的风险。牛津经济研究院警告,由于恶劣天气条件,世界粮食价格仍有上行风险。例如,最近的恶劣天气一直在干扰作物生产前景,并导致西非可可歉收,引发创纪录的价格飙升。报告表示,如果恶劣天气持续,其他主要作物的收成也可能会受到影响。“虽然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今年粮食价格将保持低迷,但如果相关风险增加,价格反弹幅度可能超出预期。这也可能导致食品价格通胀率高于我们的基本预设,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压力。” 另据IMF预计,2024年全球通胀远非乐观:在实施通胀目标的经济体中,2024年有89%的经济体的通胀率将继续高于其目标水平。专家表示,允许自由贸易和使用能够更好地抵御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都将有助于防范和缓解未来粮食市场的危机。
点评:除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外,全球粮价是否能再度强势反弹回升,根本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复苏是否强劲,美联储会否降息,因为国际粮食的金融属性已经相当明显。
六、广东早稻生产受灾严重,排水补种有序推进
据南方农业报报道,截至4月23日,广东14个县(市、区)累计雨量打破当地4月极值。记者走访韶关、清远、肇庆等多地发现,受强降雨及洪涝灾害影响,早稻生产受灾严重,部分农户损失惨重。目前,各地应急救灾工作有序展开,种植户积极抗灾复产。但新一轮暴雨月底继续上线,对于广东农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连续超强降雨补救难度较高
谷雨一过,广东各地持续两个月的春耕基本结束,但随之而来的暴雨让许多农人的辛苦付出化为泡影。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信息,受强降雨影响,韶关市农作物受灾面积累计11.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8万亩,经济作物受灾3.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秧苗浸水不可怕,可怕的是浸水时间超过3天。如果未来几天不再降雨,理想状态下,可以恢复一些,如果继续下雨,就没办法补救了。”肇庆市皓德农业合作社的谭少聪介绍,他种植的早稻受灾面积近200亩,已插秧一段时间。“暴雨前有一些卷叶虫,刚喷了药,暴雨一来白干了。”他苦笑着说。
“总体情况不太理想,重新补种的可能性较大。”廉江市和寮镇一农资店负责人黄今介绍,他种植了200多亩水稻,此前已投入七八万元。“这种大片淹水没有一点办法,抽水泵也没有用,只能等水退去。”力争快速排水 尽快补种改种暴雨来袭,排水最重要。
“条件允许,可以补种一些早熟品种,这样也不会影响晚稻播种。”振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周继勇特别提醒,天气和水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粤北地区可实行“一季稻+冬种”的模式,清远南部双季稻地区可直播补种生育期特别短的品种,并在新一轮龙舟水来临之前加固排水系统。
努力自救,尽量降低损失,种植户不停歇,有关部门也尽力给予支援。
自4月19日以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已向全省农机系统发出预警信息,要求各地指导农机服务组织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加强应急值守,动员全省农机服务组织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组织应急作业服务队跨区支援。
4月20日,广东省农技服务“轻骑兵”联席委员会发布了致全省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的倡议书,各地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下沉一线,救灾复产,同时在“粤农技”“农友圈”等平台发布技术指导。韶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派出技术人员到乐昌、仁化、翁源、曲江等地,开展水稻、油菜、花生、香芋、花卉等受灾作物的田间技术指导工作。东莞市农技办出动三个“轻骑兵”应急小分队,分别前往麻涌、万江、高埗、石碣和黄江五个镇街,指导农户及时采取灾后复产技术措施。
4月23日,广东省财政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紧急拨付省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省级水利应急救灾资金和省级农业应急救灾资金合计9000万元,用于支持韶关、清远、肇庆等市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农业救灾复产、水毁水利设施修复等工作。
点评:去年广东早稻丰收,一个重要原因是生长期天气有利,受灾率和成灾率较往年明显降低。今年的情况不容乐观,降雨来得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稳产压力大。
七、新疆地区临储和中储粮小麦相继发布停拍公告
4月29日,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发布公告,综合考虑当前小麦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接国家有关部门通知,自5月初起暂停新疆地区临储小麦交易。
4月30日,中储粮发布公告,自2024年5月6日起,中储粮集团公司将暂停中央储备小麦轮出销售,直至本年度新季小麦集中上市收购基本结束,其后如恢复将另行公告。新季小麦上市后,中储粮集团公司将积极入市做好小麦收购工作。
点评:五一假期前两个政策性小麦停拍的消息一定程度上提振麦市,但在市场整体供需格局未转变之下,政策的调控只能起到止跌作用,很难真正改变走势,后市的天气将成为关键。
八、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回应网传小麦青贮问题
近日,有网络自媒体发布传播帖文、短视频,称“收割未成熟小麦作青贮饲料,一亩地收入可达到1500元”。
北京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已组织对相关信息进行核查,网传帖文中基本没有具体时间、地点等信息,通过对图片、视频等进行溯源查找,并组织地方与发帖人核实,有的是旧图新发,有的是将其他作物张冠李戴,还有的是推销割草机具,均为不实信息。
该负责人表示,青贮饲料的主要原料是青贮玉米,地头收购价在500元/吨左右,而收割未成熟小麦用作青贮,亩生物产量不到1.5吨,按网传1500元/亩计算,折合收购价超过1000元/吨,远高于青贮玉米,且小麦的饲用价值仅相当于青贮玉米的70%左右,从营养价值、经济价值来说,收割未成熟小麦用作青贮既不划算,也不合常理。从近些年的情况看,只有少数奶牛养殖场在配套饲草料地上轮作倒茬种植一些饲用小麦,用来作青贮饲料。2022年受前一年北方严重秋汛影响,黄淮海地区个别养殖场青贮玉米收储量不足,所以增加收储了少量口粮小麦作补充。而今年据中国奶业协会调度和各地反映,奶牛养殖场青贮饲料供给正常,没有出现短缺现象。
该负责人表示,小麦是重要的口粮作物,面积和产量占全年粮食的1/5以上,又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小麦首战告捷对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当前,主产区小麦长势良好,一二类苗比例较去年高1个百分点,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小麦生产好形势。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小麦主产区强化后期田间管理,落实“一喷三防”措施,抓好赤霉病、条锈病、穗期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应对“烂场雨”应急预案,确保颗粒归仓。
点评:有关部门就相关问题直接、及时的回应是抑制谣言的最佳手段。
九、我国小麦抗赤霉病机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真菌性病害,给小麦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近日,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中外科研团队合作,在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在线发表,该论文同时被选为封面文章。
近年来,我国成为受赤霉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年均发病面积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20%,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培育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成为了控制该病害危害的关键途径之一。
在众多抗赤霉病基因中,Fhb1是效应最大的赤霉病抗性QTL(数量性状基因座),在抗赤霉病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尽管该基因已经被克隆,但Fhb1的确切作用机制一直不清楚。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何漪副研究员介绍,研究发现,小麦中的Fhb1关键基因编码蛋白TaHRC,通过一种“液-液”相分离的生物物理过程,驱动大分子凝聚复合体来调控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
在小麦体内,TaHRC等位蛋白会招募多个含有无序区的蛋白复合体,但又会通过相反的作用驱动这些复合体成员的分离,进而发挥“感与抗”赤霉病的功能。研究人员通过人工遗传改造技术,弄清楚了不同凝聚态的复合体通过调节可变剪接的稳定性和免疫应答,最终调控小麦对赤霉病的抗病性和感病性的机制。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Fhb1关键基因编码蛋白通过驱动凝聚复合体调控小麦赤霉病抗/感的生物学机制,为理解小麦对赤霉病的应答和抵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小麦赤霉病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支持。
点评:小麦赤霉病防控“窗口期”短,技术要求高,每年都会对小麦的产量质量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年局部地区小麦赤霉病更是偏重至大流行风险高,在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科技的突破将是稳产丰产的关键手段。
十、2024年3月份全国饲料生产形势
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4年3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460万吨,环比增长24.0%,同比下降3.2%。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环比、同比以降为主。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7.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3.2%,同比持平。2024年一季度,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6896万吨,同比下降3.4%。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产量分别为6393万吨、30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5%、7.1%;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159万吨,同比增长1.7%。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以降为主。
点评:3月饲料产量环比增长明显,同比降幅略有收窄,加上一季度生猪出栏量下降,两个指标均显示当前生猪去产能化逐渐进入尾声,需求有望提前恢复。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进行了专题会商。大家也认为,随着生猪去产能效果的逐渐显现,能繁母猪存栏量、中大猪存栏量和新生仔猪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二季度生猪市场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生猪养殖可能实现扭亏为盈。
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点评者:郑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