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胎母猪综合征"呢,一胎母猪进入第二轮生殖周期后,出现第一胎断奶后母猪失重过多而太瘦,断奶7天内发情率高,再次配种困难或分娩率降低,二胎产仔数降低(一般比第一胎减少18%以上),头胎淘汰率高(一般超过15%),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其中,一胎母猪采食量不足导致断奶掉膘过大及生殖营养缺乏是导致"二胎综合征"的直接原因,而根源在于从后背母猪培育、配种、限饲期、哺乳期等营养、管理不到位所致,是以往"全价饲料不会缺乏营养"固化思维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全价饲料虽然营养均衡,但不代表不缺乏营养
根据饲养标准做出来的饲料就是全价饲料,而饲养标准的定义是:在温湿度适宜和无隐性疾病的理想环境下以最大生产性能为目标的最低营养需求量,这个定义本身强调了三点,环境适宜、体质健康、最低需要。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是很难有环境适宜的理想猪场,例如很多猪场难以满足18-25摄氏度的母猪适宜温度,二是很难有健康的猪群,第三,猪的遗传潜力研究进展往往快于饲养标准的更新速度,用以往的饲养标准来指导提高了的遗传潜力的优秀猪种,往往不利于发挥现有品种的最大遗传潜力。由于营养粗放,现阶段优良猪种的生产潜力能发挥70%以上就相当不错了。 不仅如此,过度迷信"全价饲料不缺营养",导致母猪营养管理方式方式非常单一,在营养配置上,有以下误区,"不同胎次一个样",猪场所做的营养基本是不分胎次的,所有猪场都会区分怀孕、哺乳母猪料和后备母猪料,却没有一胎、二胎的饲料区别,实际上不同的胎次对营养是有区别的。如果没有做到位,就会导致营养不匹配。"不同季节一个样","不同温度一个样",养猪人应该有三个季节,一个是春秋季节,夏季,冬季,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的母猪对营养需求是有差异的;"吃多吃少一个样",不同阶段母猪的采食量不同,不能一成不变,对营养的配比是有差异的,母猪饲养阶段可以分为"限饲期"和"优饲期",即便是"限饲期",仍要做好生殖营养的补充,不同阶段,不仅采食量有差异,相关的营养需求也是不同的,如配种准备期饲料要求VE>150mg/kg,更有利于发情排卵需要。而哺乳母猪料要求高能高蛋白,能量来源可以是脂肪,生殖营养VE仅需要>60mg/kg即可。这些管理误区导致一胎母猪经常面临胃肠道发育不足、营养储备不足、哺乳期采食量不足这三大问题。 我们建立了新的"全局营养体系",满足了适宜、适时两大基本条件,分为基础营养和抗病营养两大类,基本营养指原定义的全价营养,水、空气等环境条件;抗病营养应该有三种:增强免疫力的免疫营养,增强肠道消化能力的消化营养,增强生殖效能的生殖营养。尽管全价饲料中包含部分抗病营养,但只能满足理想条件下生长和生产的需要,而远远不能满足非理想状态下免疫系统抵御疾病和维持正常生产性能的需要,所有要有"抗病营养"的定义。全价饲料是商品饲料,模式是固化的,是"没有生命"的饲料;全局营养是我们根据各自猪场的实际情况设计的饲喂体系,是"有生命"的饲料。 在"全局营养体系下",原来是七个阶段的母猪营养管理,现在可以更精细化,分为"九段二期",一是到哺乳期到配种前2周,二是哺乳母猪配种前2周到配种,三是怀孕最初的30天,称为"安胎期",四是怀孕的30-75天,称为"调整期",五是怀孕的75-95天,称为发育期,六是怀孕的95天-产前3天,称为"攻胎期",七是产前3天到产后3天,称为"小围产期",八是分娩到断奶称为"哺乳期",九是断奶到配种称为"配种-隔胎期".根据是否保证母猪吃饱,这九段又可以分为"限饲期"和"优饲期"限饲期重点做好怀孕最初30天的安胎,胃肠道的发育、维持胃肠道正常容积,补充生殖营养,控制膘体四个方面的工作。二是优饲期,尤其是保证一胎哺乳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就等于保护了母猪的系统繁殖能力,在这个阶段,要做到,第一,调整饲粮配方,保证每头母猪60g赖氨酸和66.94兆焦耳以上的代谢能,满足生殖营养需求;第二,提高一胎母猪采食量,满足日采食量5kg/ d以上;第三,科学饲喂,分娩后第一天,只喂维持量,约占体重1%,逐天增加,使之在分娩后5d达到自由采食,维持需要1.5kg,每哺乳一头仔猪增加0.5kg,日喂3-4次。通过实行这种饲养管理方式,母猪群相比以往,胎多,胎次多,奶水增多30%左右。(资料来源:朱中平;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