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是指仔猪断奶以后受到诸多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仔猪断奶后2-7d内发生腹泻、水肿、内毒素休克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危害性非常严重,不仅可导致仔猪发病、生长速度放缓、延迟出栏时间,增加养殖成本,甚至还能引起死亡。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给养猪企业及养猪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关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防控应引起广大养殖企业及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仔猪在断奶前,其能量主要来源于乳糖和乳脂,断奶后,能量主要由谷物淀粉所取代,由于饲料中含有仔猪几乎无法消化的不溶性淀粉和纤维素,因此,容易引起仔猪不适应。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并引起腹泻等疾病。另外.由于豆粕的抗原性对断奶仔猪的小肠黏膜容易造成损伤,可引起消化道的pH值升高,从而造成仔猪消化不良,腹泻发生率明显增多。 仔猪出生3周以后。由于母源抗体逐渐消耗,而仔猪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健全,这其间正处于免疫空白期,因此,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腹泻、水肿、圆环病毒病等疾病的发生。 当仔猪断奶后,转到一个陌生的栏舍,与其他仔猪合并饲养,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易引起环境应激反应,尤其是仔猪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和保温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若保温措施不得当,仔猪断奶后就容易发生应激反应。 当仔猪断奶后,由于离开了母猪,突然失去母猪的爱抚和保护,在一个新的群体中,仔猪间难免会因抢食而发生打斗,这样会对仔猪产生心理上的压力。造成心理应激;另外,诸多的应激因素可引起仔猪胃酸减少、增加小肠运动,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 当仔猪断奶后,发生应激反应时,其采食量下降15%~20%,生长速度放缓,甚至个别仔猪呈现负增长,需要7 d才能恢复。当仔猪断奶后,第1周的生长发育状况尤其重要,对仔猪一生的生长性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断奶仔猪的体重每增长1kg,则会提前3~5d出栏,当仔猪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6~l0kg的仔猪停止生长1d,出栏时间则会推迟3d以上,而断奶后呈负增长的仔猪,其饲养周期则会至少延长5d以上。 仔猪水肿病多发生在断奶后5—8d,该病发病率较低,约5%一20%,但是死亡率较高,可高达90%~1OO%。特别是那些生长速度快、膘情较好的仔猪最易发生,急性病例多数在1~2d内死亡,一般病例3~5d内死亡。 仔猪断奶后,由于不食母乳,改投乳猪料,因此,断奶后仔猪的饮水量明显增加,食欲下降,排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根据调查表明,仔猪断奶后,腹泻病的发生率高达30%~100%,平均约5O%以上,严重时死亡率达到15%以上,即使是耐过腹泻的仔猪,生长发育也会受阻,容易形成僵猪。 3.1.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加强妊娠母猪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特别是产前30 d,妊娠母猪不宜太肥或太瘦,母猪在怀孕80d后.要喂足哺乳母猪饲料,每头母猪每天2.5~3.5 kg,以确保仔猪在母猪体内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仔猪出生重,增强仔猪体质,同时,还能确保母猪产后有充足的乳汁哺乳仔猪。 3.1.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在仔猪的饲养管理中,要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特别是严寒酷暑,初生仔猪栏舍内的温度在26-28℃为宜,并且可用红外线灯,l周后温度可适当降低1~2℃ ,然后,逐渐降低至常温。要及时清扫栏舍内粪便及其他异物,保持栏舍干燥卫生。断奶后。将母猪赶走,仔猪留在原栏舍继续饲喂1周左右,使仔猪继续在熟悉的环境过渡一段时间,仔猪断奶后,工作人员和饲料等因素不宜更换,都应保持相对不变。饲料应逐渐慢慢更换,同时要注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仔猪断奶的头3 d可饲喂哺乳期颗粒饲料,然后每3—4 d更换30%的保育仔猪料,10 d以后,即可饲喂保育仔猪料,饲喂方式上少喂勤添,每餐以6分饱为宜。同时,要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降低圈舍内的氨气浓度,控制好饲养密度,认真执行消毒制度,严禁将不同日龄仔猪混群饲养。 3.1.3 调整好日粮:由于仔猪断奶后,其消化道及酶系统的发育仍尚未健全,若饲喂植物性高蛋白饲料,极容易使仔猪肠道蛋白质过敏,引起腹泻病的发生,因此,要及时调整好断奶仔猪的日粮,其植物蛋白质的用量不宜超过20%,断奶初期还要适当降低使用量,并且日粮要以膨化大豆或鱼粉等蛋白为主,并在仔猪保育后期适当增加豆饼类成分。 3.1.4 免疫接种:要做好仔猪免疫接种工作,不同猪场根据自己猪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做到有计划免疫。仔猪的免疫接种日龄安排必须结合每个猪场免疫监测的具体情况进行,而且接种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重在预防,因此,生产中应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栏舍粪便,保持栏舍干燥卫生,认真执行消毒制度,控制好饲养密度,保持栏舍通风,饲喂优质的仔猪料。给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资料来源:新猪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