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全球局势分析 国际粮价波动 中国如何应对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时间: 2022-06-06

1.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中心执行副主任聂凤英。受访者供图

2.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春。受访者供图

3.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钟钰。受访者供图

        地缘冲突、新冠疫情对国际粮价的影响日益突出,继印度发布小麦出口临时禁令之后,国际大米市场上也传出消息,泰国、越南计划联合提高大米价格,印度也可能收紧大米出口规模。在南美,今年春季持续的干旱影响着当地大豆的生产,这对中国的大豆进口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频繁波动的国际粮食市场,是否会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中国又为此做了哪些准备?新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中心执行副主任聂凤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钟钰,详解国际局势变幻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小麦

       一直保持完全自给

        时值三夏,正是中国夏收、夏播、夏管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小麦进入收获期,打响了全年粮食丰收的第一战。

        小麦是三大主粮之一,也是我国居民的两大口粮之一,印度发布小麦出口临时禁令,是否会对我国小麦供给产生影响?对此,聂凤英认为,直接影响约等于无,“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自给率较高。2021年我国小麦总产量达到了13694.6万吨,同比增加269.6万吨,增长2%。多年来,我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小麦完全能够自给,每年少量进口的一些小麦主要用于品种调剂。而印度在国际小麦出口市场所占份额很少。虽然印度目前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但其绝大部分小麦用于本国消费。印度2021年的小麦出口量仅占全球的4.25%。我国从印度进口的小麦也很少,2021年我国从印度进口小麦为1650公斤,其直接影响约等于无。”

        作为主要口粮之一,我国小麦保持着完全自给的状态,但是也会进口一部分小麦。王永春介绍,2021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为971.1万吨,相较2021年全国小麦产量1.37亿吨来说,比例很小,且进口小麦主要用于调剂品种余缺。因此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国际粮价,提高我国粮食进口成本。但对粮食安全,几无影响。

       稻谷

       水稻技术全球领先

水稻是我国居民的第二大口粮,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4.5亿亩左右,全年产量保持在2.1亿吨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稻谷产量达到21285万吨。

和小麦一样,我国稻谷同样可以实现完全自给,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年进口稻谷496万吨,在全部稻谷产量中的占比微乎其微,进口部分,同样主要用于品种调剂。

        我国还是全球杂交水稻技术领先的国家,且近年来,大米品质方面的育种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更多优质的大米品种不断出现。

        近年来,我国稻谷产量不断创出新高,2022年5月21日,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中,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的试验田中,早稻平均亩产910公斤,这是同一块地连续两年达到早稻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就在2021年,三个试验点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超过1500公斤。

       5月中旬,位于山东潍坊的5万多亩海水稻进入了插秧期,去年,这里的海水稻平均亩产超过千斤。海水稻即是耐盐碱水稻,是未来稻谷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底,我国海水稻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到今年,预计推广种植面积可超过100万亩。而在未来,海水稻的推广空间仍旧极其广大,袁隆平院士曾表示,中国有大面积的盐碱地,如果能够将海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那未来可多养活8000万人。

       玉米

       需开拓多元市场

        玉米是三大主粮中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保持在6亿亩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接近6.5亿亩,全年玉米产量达到2.73亿吨。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之一,2021-2022年度,我国饲用粮达到2.94亿吨,其中玉米数量为2.2亿吨,占74.8%。

        玉米是我国大宗进口的粮食之一,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进口玉米数量2835万吨,这一数据,在全部玉米供给数量中,占比也不高。

        在进口来源中,美国是中国玉米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占全部进口量的70%,乌克兰第二,占全部进口量的29%。

        面对仍未停止的地缘冲突,我国玉米进口是否会受到影响?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我国玉米进口量221.0万吨,较上月减少20.3万吨。同时,自今年2月以来,我国进口自乌克兰的玉米大幅下降。

        “在打好国内粮食生产基础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放弃国际市场。”钟钰说,“事实上,我国大豆、玉米的供需缺口,仍需要国际市场的补充。而在当前的局势下,积极开拓更多元的市场,是应对国际局势影响的有效途径。”

        5月24日,商务部发布消息称,中国海关总署与巴西农业部签署协议,中国从巴西进口玉米的渠道正在变得畅通。

        大豆

        扩产2200万亩提升自给率

        在黄淮海麦区,冬小麦收获之后,接续播种的秋季作物主要为玉米和大豆。黄淮海是传统的大豆产区,也是夏季大豆最大的产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26亿亩,产量1640万吨左右。同时,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进口大豆9651万吨,占大豆供给的绝大多数。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之一,主要用于油脂和饲料生产。近亿吨进口大豆,生产了3000万吨大豆油和约7000万吨豆粕。

        大豆高企的进口依赖度,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钟钰认为,还要从提升自身开始,目前我国大豆的平均亩产只有130公斤,距离世界高产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当前,大豆育种方面,产量也一直都是攻关的主要方面。同时,我国推进大豆战略,鼓励和引导大豆扩种,在2022年,计划扩种2200万亩,“2200万亩,按现在的产量,差不多300多万吨,这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大豆产量可以达到2000万吨左右,这对降低进口比例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信号作用明显。”

        和玉米不同,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用途有明显的分别,国产大豆主要为食用,也就是加工成豆制品后供消费者食用,进口大豆则主要为油用并衍生饲用,“在未来,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提升大豆的自给率,同时也不能离开国际市场,需要更加积极地开拓更多元的市场,以应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钟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