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饲料行业相关规定一般颗粒料含粉率为2%;破碎料含粉率为4%,但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主要看市场反应情况而定了!
含粉率:国标定义主要是指颗粒料,并且取样位置制定在冷却器处,标准筛为2.0mm等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在5%以内;
粉化率:取样位置是在成品仓库,不同的颗粒直径,要求有不同规格的标准筛筛分;一般在10%以内。
根据所喂动物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猪料可在4%以内,鸭料必须控制在2%以下,鱼料不超过1%。否则将影响采食量和饲喂效果和浪费大。
一、造成颗粒饲料粉化的因素
1、颗粒饲料投喂前的含粉量直接影响颗粒饲料本身的优势,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水产饲料还会造成水质的部分污染。
2、为了降低颗粒饲料投喂前的含粉量,不仅要保证出厂前饲料产品含粉率低,还必须保证其有较低的粉化率,不至于在销售、运输过程中产生太多的粉末。
3、造成颗粒饲料粉化的因素很多,如配方、粉碎粒度、制粒工艺等。
二、粉化是颗粒饲料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只要生产工艺合理、设备操作规范、选用合理的原料和配方、加强管理,完全可以降低颗粒饲料的粉化率。
1.淀粉含量较高的原料,在较高的温度和水分时调质,可促使淀粉糊化,制粒时可起润滑作用,提高制粒产量,同时颗粒冷却后粘结性好,粉化率低。
2.天然蛋白质的容量大,受热后变性,其可塑性与粘结性增大,破碎时产生的细粉料较少,有利于制粒产量的提高。
3.适量地添加油脂会使颗粒趋向软质化,减少通过环模的阻力耽降低环模磨损的程度,增加制粒产量,但添加量不能超过3% 。而添加糖蜜不仅可提高营养价值,也可做粘结剂使用,能提高饲料的耐磨性和硬度。
4.制粒性能特差的原料,可考虑适量添加一些胶结物,如淀粉质、木质素、明胶等,可以提高制粒粘结性,但是会加大成本。在制粒条件一定时(调质温度75~C,制粒机转速250r/min,制粒机电流150A,蒸汽压力0.22MPa),不同配方的饲料与粉料回流量有以下关系(感官鉴定以“+、++、+++、++++”表示回流量大小)。
(一)粉化率影响因素分析
1、在饲料配方不变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控制原料的含水率,一般不宜超过13%,以利于增加蒸汽的添加量。
2、油脂添加量不宜超过5%,过高时,颗粒不易成形。
3、粉碎粒度越细粘结性越好,粉化率也就越低。
4、应尽可能提高调质的温度和水分,延长调质时间,促使淀粉充分糊化,以增强颗粒的粘结性。
5、根据不同的配方,选用不同长径比的环模及模孔形式,保证将颗粒压实。
6、切刀要锋利,位置要适当,保证颗粒断面相对平整,长度均匀一致。
7、颗粒冷却时,冷却过程要柔和、均匀,冷却速度不宜过快,避免颗粒料表层开裂,提高粉化率。
(二)含粉率的影响分析
1、颗粒饲料出厂时的含粉率与分级筛的工作效果有极大的关系,其中主要是分级筛的生产能力和筛网的选择。
2、分级筛的生产能力一定要大于制粒机的产量,否则会造成过筛能力差, 饲料含粉率高;
3、筛网孔的形状和大小要符合颗粒料的要求,一般筛网孔的纵向开度应为横向开度的1.5倍,横向开度约为颗粒直径的0.75倍;
4、分级筛筛网应经常清刷,减少筛孔的堵塞率,以提高筛分效率,降低含粉率。
5、另外,含粉率还与颗粒料从分级筛到成品仓之间的输送方式、成品仓的高度等有关系,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颗粒料在打包之前的破碎度,避免含粉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