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净水渔业”符合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12-24  

  近几年来,对虾业面临最大的难题,无疑是病害问题,不仅如此,其他鱼类等品种病害暴发也不断加重。近日,在农财宝典年会的“中国水产投入品经营商利润倍增商业模式研讨会”上,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提出了“净水渔业、生态渔业”的观点,给业界提供了一条可供探讨的思路。

  王武教授的设想来自水生态系统修复中的“下行控制”理念,即通过调控生态系统中较高级营养阶层的种群结构,对低营养阶层产生影响,达到维护、修复水生态系统的目的。以此为前提和目的,根据各个不同的养殖环境,设计整套的养殖模式。

  据介绍,在我国华东、华中地区,有很多湖泊用于水产养殖,由于长期大量投饵、大量用药,导致富营养化严重、生物种群崩溃、藻类大量孽生,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水质安全问题。

  “净水渔业追求的是,同时实现渔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两个目标,这样既满足了水产品供给,又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渔业也得以可持续发展。”王武以大水面养殖水体为例介绍,不放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等);增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等)、食碎屑性鱼类(细鳞鲴、鲫鱼等)小型肉食性鱼类(塘鳢鱼、黄颡鱼等)、增殖青虾、河蟹、螺蛳等底栖类动物,以净化水质,保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模式中,不养草鱼是为了保护水草,放养食碎屑性鱼类和底栖动物是为了清洁底层积累的残渣,其中较关键的措施是增加放养小型肉食性鱼类,它们可以捕食大量的小型野杂鱼,这样就增加了浮游动物的数量,降低了藻类生物量,达到了恢复水质的作用。再配合有益菌类等微生态产品,可以实现无公害、可持续养殖。

  应用此种养殖方式最典型的例子,来自安徽省当涂县。当涂县河蟹养殖面积达25万亩。但由于采用传统养殖方式,水体中水草消耗殆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蟹病暴发,70%的养蟹池亏本。养殖面积缩小为15万亩,水体严重污染,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水,每亩200元也无人承包。从2003年起,当地开始实施净水渔业,经过三年时间,主要养殖区的水环境转变为Ⅱ-Ⅲ类水质,水域生态系统初步恢复,河蟹养殖水面从15万亩扩大到32万亩,每亩承包费用从200元上升到1500元。“这是我国第一个净水渔业模式。”王武说。

  出于环保型渔业的宣扬,王武还介绍了浙江地区稻田养鱼养殖模式:鱼吃掉田间害虫和杂草,鱼粪肥田,鱼稻共生。近十年来,稻田养鱼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了以基肥、农家肥为主,水稻稳定增产,水产品种也从草鱼、鲤鱼扩展到到黄鳝、小龙虾、河蟹等品种,浙江省已将“养鱼稳粮工程”已成为“十二五”省农业重点工程,从丘陵山区转向杭嘉湖平原,从小面积试验转为大面积推广,从个体农户转为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经营,打破了发达地区不能推广稻田养鱼的传统观念。

  “净水渔业和稻田养鱼都是环保型的生产模式,完全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业内人士对王武教授的观点点评,广东普遍缺乏大型湖泊,池塘也以小水面为主,净水渔业的模式可在水库、海湾、河道养殖区参考借鉴;至于稻田养鱼,其意义主要在于普通农户的增收而非企业,推广工作需要由政府部门带头。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