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中国乳业需破解奶源之困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9-16  

  对于家住上海徐汇的王先生而言,凉爽的天气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可他已经连续一个多星期在超市没有买到过去一直购买的鲜奶了。

  高温之下,奶牛的产奶量减少,让不少乳企都减少了鲜奶供货量。乳制品消费量的激增,和奶源建设短板之间的矛盾凸显,如何缓解奶源之困,是每一个中国乳企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高温之后短时“奶荒”

  细心的消费者可能发现,最近在超市里想要购买到光明的鲜奶制品偶尔会缺货。王先生就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超市购买光明的纸屋装鲜奶,可近一个星期以来,自己常去的超市却一直处于缺货状态。

  近日,光明乳业回应称,由于部分产品的持续热销,加上连续高温,整个产能供应跟不上造成一些区域的超市里发生时段性缺货的情况。目前已加紧供货,承诺会尽快补足奶品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奶牛的产奶量和温度关联很大。由于奶源供应不足,一年中有几个月我们会把一部分酸奶用复原乳代替。”一个大型乳企的公关部经理介绍,事实上复原乳工艺更加复杂,成本更高,而且营养和口味上与鲜奶不相上下,但国内的部分消费者对复原乳有偏见,公司承受的压力很大。

  曾有研究数据显示,4-20摄氏度是奶牛产奶量较高的温度。超过25摄氏度,产奶量出现明显下降。如果超过35摄氏度,产奶量甚至可能下降四成以上。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一般上半年能完成全年牛奶产量的60%,下半年完成40%。但今年情况特殊,上海一些牧场下半年可能只能完成25%到30%。

  奶源之困并非个案,我国很多乳企自有奶源都难以自给自足。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国奶牛存栏预计为1440万头,与2011年持平;牛奶产量3744万吨,同比增长仅2.3%。而同期,乳制品进口114.6万吨,同比增长26.4%。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认为,随着国内乳制品消费不断快速增长,未来奶源供应和销量之间的矛盾,会更加明显。

  自建奶源谈何容易

  事实上,今年的牛奶短缺之所以如此明显,是长期以来养殖源头利润问题没有解决的效果累积。

  宋亮说,过去一直没有解决防疫等配套措施,奶牛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养殖风险增大、打工收益却越来越高,养殖的比较效益减少,不少奶农杀牛退市。

  为了缓解奶源供应的缺口,保障原奶质量的稳定,自建奶源一直是我国不少乳企经历过三聚氰胺之后,面对消费者质疑和洋奶粉咄咄逼人双重压制的“突围之路”。在不少企业看来,只有自己运营牧场,从源头到加工到终端全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产品的质量才能有稳定的保障。

  宋亮估计,现在企业自有奶源,对企业的补充可能仅在15%。投建奶源基地,投入大、周期长,饲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很多企业难以承受。“以前,建一个千头规模的牧场只需1000万元,而现在随着奶业生产标准的不断提高,建牧场的门槛也水涨船高,估计需要四五千万元。”

  高额资金并非唯一一座“大山”。大型牧场对奶牛的品种、牧场的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要求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也正是因为此,即便是乳业巨头,对自建大型牧场的投入也比较慎重。”宋亮说。

  “相关牧场管理人才和专业的兽医人员很稀缺。”曹明是说,万头奶牛场一度受到众多奶企追捧,但能否成功与当地的土地配套、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从散养到适度规模化的转变中,企业很难判断适度的线在哪里。事实上奶农养殖为主的家庭合作社模式也很适合中国,而现在奶源自建增速低于奶农退市速度,原奶的缺口一时难以弥补。

  布局海外成趋势

  国内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依赖国际化分工。近年来,一些有资本实力的乳企纷纷布局国外,试图通过国际奶源来缓解一时的奶源之困。

  2013年7月,光明乳业旗下的新西兰公司新莱特正式在新西兰挂牌上市,成功IPO。据光明乳业相关人士介绍,新莱特的全部奶源目前除了能供给旗下品牌培儿贝瑞之外,还能剩余出一部分生产成大包粉,供给公司其他乳制品。

  2012年,伊利股份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新西兰新建年产4.7万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项目投资金额为2.14亿新西兰元(约11亿元人民币)。

  2013年,广东乳业品牌雅士利也宣布斥资11亿元在新西兰投建新工厂,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落成投产,年产能约为5.2万吨,主要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成品及半成品。

  宋亮认为,国际化奶源布局是一个主要趋势,更多资源需要去外部去取,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须鼓励企业去布局海外。不过企业也应注意规避政治、法律、劳务纠纷和市场风险。

  “最终还是要形成国内国外两手抓的局面。”曹明是说,国内一些地方的奶牛基地,邀请了国外的养殖专家帮助管理,年单产从每头6吨,今年有可能上升到11吨。“年单产从4吨到8吨,饲料投入成本可能只增加了10%-20%,效益却是非常可观的。如果每头奶牛的产量都能翻番,就是一个可期的未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