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活禽市场难以“一关了之”必须另寻出路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8-02  

  一面是历久不衰的传统饮食习惯,一面是日益加剧的生物安全风险。眼下,我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活禽交易市场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尴尬处境,也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有效出路。在日前于广州举行的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活禽市场生物安全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和监管官员为此绞尽脑汁。更加完善的消毒举措、严格的监管程序和有力的政策扶持,也许是希望所在,但这一切,都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给予强有力的理解和支持。

  活禽美味消费习惯暗带病毒风险

  在广州一个农贸市场上,年过五十的市民杜阿姨对“冻鸡”嗤之以鼻。她说:“又不能炖,又不能蒸,炒出来也没有味道。买鸡当然要买活的,买冻的回去全家人都要笑话我。”

  喜欢吃现场宰杀的新鲜美味的活体家禽而不是冻禽,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长久以来的消费习惯。受此影响,或大或小的零售、批发活禽市场在城市里星罗棋布。

  然而,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饮食习惯,正在遭遇显著的生物安全风险冲击。来自国内外权威机构的强有力证据显示,活禽市场是传播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点。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技术协调员邓华炯向记者介绍说,来自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调查表明,由不同来源、不同禽类组成的活禽交易市场往往容易造成病毒的循环传播。农业部收益管理局检疫处副处长王中力说,历经“非典”“H5N1”和“H7N9”高致病性流感病毒事件后,喜爱食用现场宰杀的活禽的饮食习惯正遭遇安全考验,“很多农贸市场、活禽零售市场都存在明显的安全风险隐患,危险性是非常明显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技术顾问郭福生、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彭聪联合进行的调查认为,我国活禽市场的风险隐患因素较多,包括家禽来源不明、运输车辆交叉使用、休市等原因造成家禽转场等,“比如很多摊贩喜欢使用的竹笼,看起来方便,但实际上很难清洁、消毒,风险比塑料笼子要大很多。”

  政府、市场和消费者携手“堵风险”

  2012年开始,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农业部门在广州最大的活禽批发市场江村家禽批发市场开展了公共私营部门合作与活禽市场生物安全项目,通过公共管理部门与活禽批发市场、活禽经营者三方进行合作,提高活禽批发市场安全管理,解决活禽市场高致病性流感循环传播问题。

  据江村家禽批发市场场长江永泉介绍,江村家禽批发市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家禽批发市场,每天交易活禽数量达15万只,占广州市活禽市场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郭福生告诉记者,项目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支持,对江村家禽批发市场几个存在风险的关键点进行改造:首先是提供消毒设备、在批发市场出入口设置消毒设施,对出入车辆进行消毒,同时定期对运输车辆、经营户经营场所等进行消毒;其次是为摊贩、收益和批发市场员工提供消毒防疫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让其了解加强消毒防疫为其带来的利益,增强其安全管理能力和主动性;第三是对批发市场的污水、垃圾等进行规范化的处理。

  “我们每个月会对运输家禽的车辆进行10次消毒,每次费用约为40元,经营户出25元,公司出15元。开始时经营户不太愿意,经过一年的时间,基本上已经能从心里接受了。因为消毒清洗后他们工作环境会比以前舒服,死鸡也少了,车辆也算是得到保养,他们自己算算账,觉得也不亏。”江村家禽批发市场的母公司广东江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江伟峰说。

  难以“一关了之”,必须另寻出路

  2004年以来,随着流感疫情的频发,我国一些城市如北京等采取关闭活禽市场的措施来应对。但对于很多城市来说,这类市场难以“一关了之”。

  “理论上要保证彻底的安全,只有关闭所有活禽市场,但这是不现实的。”王中力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活禽市场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另一个消费重镇,今年上海就出台一系列规定,对活禽交易市场进行严格限制。但来自基层农业和兽医部门的反映表明,目前我国活禽市场安全管理仍面临不少困难,包括经营户和消费者缺乏防控意识、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等。

  “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市场和消费者应对此有清醒认识,不能只图方便。”彭冲说,未来我国应研究推广公共私营合作项目等模式的活禽市场生物安全管理,发挥企业方作为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批发市场生物安全监管综合措施;同时建立完善家禽批发市场防疫条件审核、许可制度,提高活禽市场安全管理水平。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