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控制 » 正文

饲料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5-14  

 

    饲料安全,通常是指饲料产品(包括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使用时,不会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实际危害,而且在畜禽产品、水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在控制的范围内,不会通过动物消费饲料转移至食品中,导致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饲料安全是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由饲料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欧洲接连发生了“二噁英”、“疯牛病”、“除草醚”、“甲孕酮”等严重的饲料污染事件,而国内“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在饲料中的添加使用,也造成了多起致人中毒事件的发生,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导致肉鸡出口屡屡受挫,饲料中添加有机砷和高剂量使用铜、锌,除造成直接的环境污染外,还间接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因而饲料安全成为广大民众和各级领导关注的热点。目前,违法使用违禁药品的、过量添加微量元素、转基因饲料等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并且行为更加隐蔽。因此,本文将从饲料安全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作一探讨。

    1 饲料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的问题
    农业部于1998年公布了《关于严禁非法使用兽药的通知》,随后又发布了一些更具体的禁用药品品种的通知,强调严禁在饲料及饲料产品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品种。然而,一些饲料加工或畜禽养殖厂商受利益驱动仍然非法使用一些违禁药物,如:催眠镇静剂、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导致该类药物在畜禽产品中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影响恶劣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即是由于一些企业和养殖户在饲料中违法添加了盐酸克伦特罗这种兴奋剂。盐酸克伦特罗有类肾上腺素的作用,在医学上可用于哮喘病的治疗,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动物的瘦肉率,降低脂肪含量,因此称为“瘦肉精”。它在体内蓄积性强,易残留,而且一般食品加工方法不能使之失活,因此,人食入含有“瘦肉精”的动物产品后易发生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跳加速、体温升高、寒颤等症状。我国从未批准克伦特罗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现已明令禁止,但仍有一些企业在违法使用。
    1.2 不按规定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问题
    1997年我国农业部公布了《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明确规定了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最低用量、最高用量及停药期、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但是,一些厂商不严格执行该规定,往往超量添加,或不遵守停药期和某些药物在产蛋期禁用的要求,导致该类药物的残留超标,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1.3 添加过量微量元素
    高铜或高锌对畜禽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在畜禽生长后期,过量使用将造成该元素在肝脏中的大量沉积,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同时,这些元素大量随粪便排泄到环境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最终影响在该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及人类的健康,自农业部1224文件发布后各地饲料企业在这方面有所规范。在2001 年9 月发布的《无公害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中规定,无公害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有机砷类饲料添加剂,但在普通猪饲料中有机砷制剂的使用仍极为广泛。
    1.4 饲料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对饲料的污染
    饲料在种植、收割、加工、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的污染。植物饲料在生长过程中,可富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并残留一定量的农药;动物性饲料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化学物质的污染,这类物质可通过畜禽产品进入人体,当积蓄到一定质量浓度时会造成多种人体病变。
    1.5 微生物对饲料的污染
    饲料霉变不仅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霉菌的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B和赤霉毒素等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致病性。如黄曲霉毒素致突变性最强,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肝毒素,并且动物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以后,黄曲霉毒素还可以转移到动物产品中,在动物内脏、肉、蛋、奶中都有微量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沙门菌、大肠杆菌、朊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这类致病性较强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饲料使畜禽致病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1.6 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迅速发展与应用,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将越来越多地用作饲料。这些转基因作物对动物健康和畜产品的安全性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当前,由于已有大量的转基因饲料为动物所饲用,它的安全性评价成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由于转基因饲料安全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转基因饲料对畜禽生产性能、健康状况、肉、蛋和奶组分产生危害性的影响,同时在肌肉组织也未检验出转基因蛋白和转基因DNA,但对该类饲料的长期安全性问题仍不明确,因此对它的商业化研究开发应采取谨慎的态度。2002年3月20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标识制度。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的《绿色食品的饲料使用准则》中规定:有机产品生产中不得使用任何含有以基因工程技术(包括方法)制造的成分,亦即在有机畜禽产品生产中禁止使用转基因方法生产的饲料原料。这些都表明转基因饲料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7 环境的污染问题
    使用营养不均衡、配比不合理和利用率低的饲料不仅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而且未被消化的部分随着畜禽粪尿排到周围环境中,使各种不易被分解的物质在土壤中富集,造成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氮、磷会成土壤的营养累积和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甚至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吲哚等会对养殖场的畜禽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引起呼吸道疾病。

    2 应对策略
    饲料的安全问题一方面会影响畜产品品质,即人类食品的安全性,进一步危害人类健康。另一方面畜禽采食有安全性问题的饲料后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阻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仍将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我国饲料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启动饲料安全工程,建立和完善饲料行业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已刻不容缓。
    2.1 制订法规,加强管理
    针对饲料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欧盟已明令禁止使用肉骨粉和动物油脂作为饲料原料,禁止使用β-兴奋剂和其他激素类生长促进剂;禁止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禁止使用医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日本、美国等国家对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也作了严格的限制。国际社会对新型饲料原料及添加剂加强了安全性评估,也加强了对饲料、食品及疫病的监控和检测管理,同时制订了畜产品的卫生标准。
    我国政府针对欧洲暴发疯牛病和二恶英中毒事件,及时发布了禁止从欧洲进口肉骨粉和动物油脂的禁令。2001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饲料安全工程。饲料安全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建立饲料安全保障体系,依法加大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饲料安全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养殖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和增强养殖业出口创汇能力。此外,饲料安全工程的实施还有利于尽快改善我国饲料监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评价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
    201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颁布施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重新修订无疑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更加科学、安全、有效和环保。新条例中,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公布了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还公布了限制使用的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饲料是典型的原料依赖性产品,原料的真伪、优劣,营养成分、杂质和有害物质的存在与否或是超标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饲料产品的质量。如果原料目录不加于限制,个别不法厂商趁机利用有毒(如抗生素药渣)、有害(鸡粪)、廉价的原材料生产、加工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产品,这对养殖业和人类的食品的确会带给很大的安全隐患。
    2.2 推行HACCP管理
    要确保饲料安全,必须对饲料原料、加工、贮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追踪,以确保饲料产品安全可靠。因此,可在饲料企业日常管理方面,引入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其目的是控制化学药物、毒素和微生物对饲料或畜产品的污染。HACCP管理是保证饲料和食品安全面对生产全过程实行的预防性控制体系,即通过对畜产品和饲料加工的每一步骤进行危害因素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立符合每个关键控制点的临界值,控制可能出现的危害。同时,建立临界限的检测程序、纠正方案、有效档案记录和保存体系,以保证最终产品中各种药物残留和卫生指标均在控制限以下,从而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该管理体系已被许多国家采纳,其中一些国家还将其作为强制性管理模式加以推行。中国是世界第一饲料生产大国,确保饲料安全不仅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战略至关重要,而且也对世界食品安全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一些国家相继发生的疯牛病、二恶英和口蹄疫等涉及饲料安全的问题,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事件,饲料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后的第4大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饲料安全管理的实践看,做好饲料安全管理工作应当有新思路。HACCP管理是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和有效管理手段,值得在我国饲料行业管理中推行。
    2.3 加强饲料行业从业人员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
    农业部2000年已做出决定,对涉及饲料生产的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厂中心控制室操作工、饲料加工设备维修工岗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要求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这些岗位技术性较强,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直接关系到饲料的安全生产。现在重要的是如何推行这一制度,使其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认真抓好饲料安全生产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保证培训和鉴定质量,确保从事相关岗位的人员都能达到相应的业务水平,才能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生产。此外,对饲料企业其他从业人员也应该进行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的考核,做到全员重学习、懂技术、保安全。
    2.4 加强饲料安全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我国缺乏饲料安全对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的影响规律和危害程度的研究;缺乏饲用抗生素、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在畜禽体内及肉、奶、蛋产品中沉积规律的研究;缺乏抗生素及某些微生物工程菌对动物肠道细菌耐药性及其向人类转移的机理研究;缺乏对开发低毒、低残留或无毒、无残留的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采取切实措施限制抗生素等违禁药物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使用,不利于对违禁药品的检出和处罚,不利于研发和运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新型有机饲料添加剂产品替代抗生素等饲料添加剂产品。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地方、企业各个层面加大饲料安全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既要重视基础性研究,又要注重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研究,为饲料安全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促进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升级换代。特别要重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有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高质量、安全性能好的产品,满足畜牧业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要。

    3 结语
    提高饲料安全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除了坚决贯彻执行当前已有的法律和规章,还必须继续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依靠科技,加速饲料安全理论的建立和新产品的研制,健全措施,从而确保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略) ■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