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蛋鸡规模养殖疫病防控误区和几个关键控制点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2-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蛋鸡养殖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蛋鸡规模养殖发展速度加快,同时由于疫病的复杂化、非典型化、隐性化和常态化,健康养殖成本增加,规模养殖风险逐渐加大。目前疫病问题已成为阻碍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障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已成为蛋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课题。从政府层面来讲,一方面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重大疫病免费防疫,另一方面,加大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从技术层面来讲,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集中了全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各地区有实力的蛋鸡养殖龙头企业和地方科研单位组成的试验站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研究进行联合攻关。但由于地域经济基础的差异,“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因为家禽生境条件的影响,我国多年来自然形成的鸡蛋“北产南销”产业大格局仍然存在,这些因素客观上对规模化蛋鸡养殖疫病防控带来了困难,但据笔者20多年成功养殖经验和多年来对规模化蛋鸡养殖户的走访调研,造成规模化蛋鸡养殖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还是经营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陈旧,缺乏科学规划意识

  目前很多规模化养殖场是从小规模养殖起步的,虽然养殖规模扩大了,但观念并没有转变,许多规模养殖户在改扩建鸡场时,缺乏对建设布局的整体观念,随意性较强,生产区、生活区不分,净道污道不分,缺乏必备的功能区;认为鸡舍只要拥有湿帘、风机、喂料机、机械清粪机就是标准化,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鸡舍设计存在严重缺陷,鸡舍墙体较薄也没有保温层,鸡舍设计还是沿用了开放性鸡舍的模式,只是比传统模式多了湿帘和风机;湿帘的面积、厚度和风机的数量随意安装,并且风机只用于夏季炎热季节,结果造成鸡舍通风不良、夏季降温冬季保温效果差且不均匀;笼具的选择和单栋鸡舍饲养密度没有科学依据,导致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无法实施,疫病控制难度加大。

  2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管理意识

  许多养殖场还是以经验、习惯进行养殖,缺乏生物安全防控工作最基本的常识,所谓的“预防为主”的概念就是靠疫苗预防。不管以前的行为是否科学只要一次不出现问题就总结为经验,然后拿这样的经验再指导以后的生产。有的鸡场即便是场区规划时对生产区和生活区、净道和污道进行了区分,但实际运行中也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一些规模化鸡场工作人员紧缺,场区、鸡舍长时间不消毒,人员、车辆、鸡蛋周转箱未经消毒或草草消毒随意出入;鸡舍通风不良;病死鸡随意丢弃;鸡笼、运送淘汰鸡的车辆、人员未经消毒直接进入鸡舍;鸡群防疫雇佣防疫队,用完后的疫苗瓶等废弃物未加处理随意堆放;部分鸡场饮用水水质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弱毒疫苗饮水免疫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人员进出鸡舍不更衣换鞋;鸡粪处置不及时等都会导致疫病发生、传播。

  3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对规模养殖效益的客观统计和比较分析

  目前蛋鸡存栏5万-15万只的规模化养殖场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大都缺乏最基本的生产记录,有的只记录购买原料的总量和鲜蛋出售数量,因此只能大概算出每天的毛利和平均日蛋料比,根本计算不出单栋鸡群的实际效益,更不用说单只鸡72周的实际盈利情况,缺乏对规模养殖效益的客观统计和比较分析数据,因此,在购入鸡苗、饲料原料和配比、疫苗、药品多看重价格,导致种源性和疫苗源性疫病不断,鸡群营养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健康养殖成本增加,养殖风险加大。

  面对养殖“大环境”的客观现实,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正在集全体科研专家的力量为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同时将研发技术在各地区试验站进行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引导、教育规模化养殖场改变陋习,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养殖。笔者认为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现阶段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场区规划要合理,切实做到各功能区严格隔离

  ①生产区和生活区一定要严格分开,对进出生活区的人员车辆要严格分开;非生产人员未经严格消毒严禁进入生产区;②生产区净道污道严格分开,饲养员严禁进入污区;场外应有专用粪场;③育雏育成舍和蛋鸡舍要尽量隔离;④鸡蛋库要尽量独立;要在场区进门处建消毒池和熏蒸室,先对入场的鸡蛋周转笼用3%-5%的火碱水浸泡,再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⑤运输淘汰鸡的车辆和淘汰鸡的周转笼严禁进入鸡场,并要及时消毒。

  3.2鸡舍设计改造要科学合理,笼具装备要符合标准要求

  ①鸡舍最好建成密闭式或留面积较小、易于密封、只用于满足光照和停电应急需要的窗户;鸡舍墙体中间要加保温板,利于保温、降温;利于防鸟、防鼠;②要根据单栋鸡舍饲养密度合理设计进风口位置、面积和湿帘的面积、湿帘的厚度,以及风机的数量,保证鸡舍通风换气不留死角,鸡舍温度均匀、适宜;③选择笼具一定要实用,对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叠层笼具和小阶梯笼具选择要慎重,要充分考虑鸡群的通风因素,不要为了降低单只鸡成本而盲目追求单栋鸡舍的饲养密度,“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湿帘厚度要符合标准,最低不能低于10cm,最好是15cm;风扇的通风量一定要达到设计要求,夏季鸡舍风速不能低于1.5m/s;鸡舍侧面通风小窗面积、数量、风向设计合理;⑤每栋鸡舍都要配备机械喷雾消毒设备,以达到带鸡消毒、降低舍内粉尘的效果;⑥对于使用播种式喂料机的鸡舍光照设计要合理。

  3.3把雏鸡的质量放在首位

  雏鸡的质量是疫病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规模化鸡场购买雏鸡时首先要关注雏鸡的质量,一定要从管理规范、品种纯正、种源干净的种鸡场引种,其次再考虑价格因素,防止种源性垂直传播疫病的发生。

  3.3.1注重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水平

  正常情况下,饲料成本约占整个鸡场成本的80%左右,规模化养殖往往会在降低饲料成本上花费较多精力,个别饲料厂家出于自身利益也在通过所谓的“技术讲座”对养殖户进行引导,力图以最廉价的饲料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想法很好,也是我国今后蛋鸡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并不适合我们目前蛋鸡养殖“大环境”的现状和疫病防控的现实,况且我们现在所采用的饲料营养最高标准几乎全部是西方发达国家推荐的,是建立在自身较高生物安全水平基础上。而我们当前疫病防控压力大,疫苗免疫尤其是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次数频繁,使鸡群长时间处在应激状态,对营养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但不能人为地降低饲料水平,而应该在推荐标准的基础上相应增加至少10%营养水平,同时减少杂料、辅料的使用量,以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增加鸡体的自身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3.3.2落实好鸡场生物安全综合防控管理措施

  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是控制疫病发生最重要的手段,说来容易,抓好落实很难。要在做好前期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抓好落实。首先,人员数量要满足工作需要,分工明确;要提高饲养人员的待遇,招聘素质较高的饲养人员;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化管理,尤其是家族式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制度面前没有例外。按鸡场功能区的划分,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净化措施。

  3.3.3优化免疫程序,正确选择疫苗

  要根据场情,综合考虑鸡场周围环境因素,征求专家意见,及时检测抗体,研究抗体衰减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免疫程序。在疫苗选择时,不要轻信个别生产厂家夸大宣传,可以借鉴专家的意见,使用合格的SPF疫苗,使疫苗真正起到防病作用,不致于因为疫苗质量问题造成免疫失败,甚至因为疫苗污染而感染其他疾病。对于新城疫等病毒病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方法要因地制宜,不管是滴鼻点眼、气雾还是饮水免疫,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免疫方法;疫苗的用量要根据疫苗的说明书,而不要听信他言,盲目加大剂量,尤其是饮水免疫,不要把疫苗当药物滥用。规模化鸡场水质一定要定期检测,检验饮用水中的细菌是否超标,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梅雨季节更应该增加检测次数,防止因水质问题造成鸡群发病或饮水免疫失败。

  3.3.4做好鸡场养殖效益关键点的控制比较分析

  规模化鸡场要养成记录的好习惯,不要因为自己做主就不用记账。做好记录,对提高鸡场精细化管理水平作用重大。通过查询记录,可以查找鸡群发病的原因和规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症结。不妨先按标准化要求改造一栋鸡舍,对耗电量、饲料消耗、饲料价格、产蛋率、死淘率、用药量、疫苗使用费、人力成本、折旧等项目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和其它鸡舍作对比,综合对比养殖的效益,比较分析出低投入和高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差别,从而增强由规模化养殖到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的信心和决心,使蛋鸡规模化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