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料资源 » 正文

关于黑龙江苜蓿种植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2-07  

  我们一直不怎么拿小草当回事儿。

  我们总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但说起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很多人想到的可能会是粮食作物之间的调整或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调整,这是人们的固有思维习惯。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省委书记吉炳轩在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化建设,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土壤肥力建设,改善和恢复耕地自然产出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我们要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建设,新的突破口就是草业。

  开展苜蓿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传统农业可高出很多。同时,黑龙江是全国重要的畜牧大省,草食家畜赖以生存的牧草种植业能否健康发展,将是当前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

  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有无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那么,小草怎样才能成长壮大,成为黑龙江的“茂盛”产业,充当起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急先锋?

  这些个问题,有些人一直在关注着。

  种粮与种草,哪个效益好?

  “如果把原有的草原保护好,再种一些苜蓿草,则生态环境更好,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省政协副主席李继纯这样认为。

  草原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大家知道的很多,但草原另一个重要作用——经济功能,需要细细算账。

  省财政厅副巡视员于宏就算了一笔细账:苜蓿是多年生牧草,种植一次可以连续利用8年以上。而种植粮食必须年年进行,目前黑龙江新建苜蓿采草田当年投资:种子费每亩70元,人工费每亩50元,每亩肥料费60元,水电费每亩20元,机械费每亩40元,虫害防治每亩5元。合计245元。按连续利用8年计算,第二年至第八年每年投资:人工费每亩50元,肥料费每亩30元,水电费每亩10元,机械费每亩20元,虫害防治每亩5元,合计115元。按8年平均计算,每年田间种植管理投资每亩131元。苜蓿干草收获加工费平均每吨235元,每亩按照干草产量0.6吨计算,收获加工成本每亩141元。这样算下来,苜蓿年均生产成本每亩272元。黑龙江2010年苜蓿收购价格每吨1400元,净利润每亩568元。

  与生产苜蓿相比,大田玉米生产成本每亩250元,单产平均每亩380公斤,销售价格每公斤1.8元,净利润每亩434元;大豆生产成本每亩150元,单产平均每亩105公斤,销售价格每公斤3.6元,净利润每亩224元。小麦生产成本每亩200元,单产平均每亩230公斤,销售价格每公斤1.72元,净利润每亩196元。按照农业补贴每亩平均60元计算,种植苜蓿比种植大田玉米每亩多收入106元,比大豆每亩多收入344元,比小麦每亩多收入372元。

  省农科院副院长王贵江举了一个例子来阐明种草产生的经济效益:2010年,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种植了1280亩紫花苜蓿,在风沙干旱条件下当年播种就亩产干草500公斤,2011年亩产干草672公斤,亩均纯效益达到710元,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种植玉米、大豆。

  不仅如此,每2斤苜蓿干草中的粗蛋白就相当一斤豆饼,按照目前黑龙江大豆单产水平推算,种植1亩苜蓿相当于种4亩大豆,大面积发展苜蓿种植,将减少蛋白性饲料粮种植占地。而且苜蓿还含有促生长因子,喂饲苜蓿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质量,减少代谢疾病,可以促进优质高效畜牧业的加快发展。

  黑龙江草原总面积6500万亩,西部草原有“自古牛羊地”、“草肥知土沃”的美誉,东部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完达山麓,也遍布水草丰美的五花草场。

  李继纯对黑龙江草业发展现状用“小荷初露尖尖角”来形容。他认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草业做了不少文章。现在草业有龙头企业、有种子研究院所,而且政策扶持力度也很大。目前黑龙江草业有了可喜的进步,在草原保护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发展草业,会与粮食争地吗?

  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洪英华认为,它不仅不会与粮食争地,发展草业还可促进黑龙江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认为种植苜蓿影响粮食生产,与粮食争地。即使种植也只是拿一些低洼地、盐碱地等种植,粗放管理,一遇大雨,即大面积淹死,苜蓿的效益难以发挥。

  草原的生态效益,众所周知。以苜蓿为例,多年种植苜蓿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起到防风、治沙、固沙、保护水土资源的作用。大面积种植苜蓿后多年生长,不必每年犁翻耕地,可以极好地保护土壤。同时,苜蓿草还可以固定氮素,产生大量的根瘤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理化性状。种过苜蓿的耕地,轮作种植玉米和其他作物,产量可以提高30%~50%。苜蓿建成的经济防风种植带,既可收获草产品,又可以防风固土,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最好的牧草饲料,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由于苜蓿对种植土壤要求不高,在土质差的地方以及部分高寒凉冷地块都可种植,所以开展苜蓿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传统农业可高出很多。

  黑龙江现有耕地2亿亩,由于连年耕种,有机肥投入不足等原因,土壤肥力下降,而所生产的粮食很大一部分作为饲料用于畜牧业。发展以青贮饲用玉米和苜蓿为主的草产业,其产品直接用于畜牧业,可以代替或减少玉米和大豆的饲用量,减少许多生产中间环节,并且其产量和饲料效能高于玉米和大豆。并且,通过草田轮作,小麦可增产30%—80%,玉米可增产30%—60%以上。

  松嫩平原草原占总面积的43.1%,是世界上著名的羊草草原之一。长期以来,由于重粮轻草、重用轻建和对草原管理不善造成草原严重沙化、碱化和退化,草层高度降低、密度下降,牧草产量由建国初期的200公斤降至75公斤左右,草原植被已经由“青塘羊草”变成“羊草+杂类草+劣质杂草”混生的植被结构。

  草原的“三化”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提出三年时间内松嫩平原草原实现全面禁牧。

  截至目前,全省禁牧面积已达2880万亩。禁牧后的草原植被状况明显好转,优良牧草增多,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草层高度平均提高15公分以上,牧草产量平均提高50公斤左右,有些地块的牧草产量从过去的20—3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草原碱斑面积减少70%以上。同时,通过禁牧,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了黑龙江牲畜舍饲养殖的步伐。

  与此同时,黑龙江从2005年开始出台青贮玉米种子补贴、建窖补贴、机械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推动了青贮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转变。

  苜蓿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今年全省新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20.5万亩,累计达到50万亩。从今年苜蓿销售情况看,黑龙江苜蓿价格又创新高,一级苜蓿达到2000元/吨,产品供不应求。

  近几年,在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等地陆续出现了集苜蓿和青贮饲料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草企业、合作社。这些企业和合作社以农户为基础,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建立了生产基地。

  同时,引进先进的牧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设备,实现了牧草机械化生产,解决了农户种草收获难、销售难等问题,加快了牧草产业化进程。

  这其中,以远方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是黑龙江第一家采取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苜蓿生产、加工企业。已建立现代化苜蓿生产基地3万亩,累计生产销售苜蓿草捆5万吨,计划到2015年种植苜蓿达到10万亩,并启动苜蓿叶蛋白提取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800万美元,项目达产后,年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1600万元。

  草业价值,怎样开发包装?

  认识不足、缺少国家政策支持、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少、产业链不健全……这些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制约了黑龙江草业的发展。

  黑龙江是全国十大草原省份,且需改造的低产田面积大,降雨充沛、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非常适合建设人工草地。

  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更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然而,这些年来黑龙江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步伐很慢,产业优势还没有形成。

  长期以来,草业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垦草种粮思想在广大基层干部、农民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加之粮食涨价、种植粮食作物比较效益高等因素,违法开垦破坏草原现象屡禁不止。

  以自产自用、分散种植为主,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草产业链条短,满足不了畜牧业发展需求。黑龙江苜蓿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干草近10万吨。平均每头奶牛每年只有苜蓿干草120公斤,与2吨的正常标准相差甚远,与发达国家常年均衡饲喂苜蓿相比差距巨大。而按照一头奶牛一年需要两亩青贮和半亩苜蓿的科学营养要求,全省需种植苜蓿300万亩才能大致满足奶牛养殖的需要。

  保证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保证畜禽“粮食”的充足供给。黑龙江实施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计划到2012年奶牛发展到320万头,奶牛单产达到6吨以上,仅靠现有的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和秸秆资源,没有充足质优的饲草供给,特别是没有青干草、青贮饲料、苜蓿、配合料组成的全价日食是不可能实现的。省畜牧兽医局洪英华这样认为。

  “以苜蓿为例,黑龙江仅占全国的1%。黑龙江作为奶业第二大省,苜蓿草业远落后于甘肃、内蒙古等先进省份。”省农业开发办副主任孙敬义在座谈会上说。

  国家惠农政策没有涵盖苜蓿产业,农民种植苜蓿草不能像种植粮食那样享受直补和种子补贴等优惠政策,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而且第一年收益较低,挤压了苜蓿草业发展空间。

  同时,养殖户们缺少对优质饲草饲料特别是苜蓿的认知,使得苜蓿草饲喂量过低。由于畜禽产品的优质优价机制和监管环境还很不成熟,养殖户更愿意使用价低质次的劣质饲草料,使本来必需饲喂苜蓿的养殖行业——奶牛养殖苜蓿饲喂量很低,肉牛、肉羊等的苜蓿饲喂量更少。孙敬义介绍,畜牧业发达国家奶牛粗饲料全部喂饲优质苜蓿草,每头奶牛年均喂饲量2000公斤,而黑龙江奶牛年均喂饲不足70公斤。

  孙敬义说,配套设施和机械不完备,使得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苜蓿草有效收获时间仅7天左右,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打捆、集垛。以2000亩一个作业单元为例,需配套4台拖拉机、1台割草机、1台搂草机、2台打捆机。而黑龙江目前2000亩苜蓿草只拥有机械1台套,难以保证苜蓿草及时收储,因而老化、霉变现象时有发生。

  草种是发展草业的基础,但黑龙江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供应难满足,这也是制约草业发展的瓶径问题。孙敬义说,黑龙江科研部门培育的“龙牧系列苜蓿”等当家品种,年供种能力在4万公斤左右,仅能种植3万多亩,远远满足不了现有苜蓿草业发展需求。

  于宏说,外省和国外的种子大部分适应不了黑龙江的高寒气候,致使越冬率低,产草量不高,一遇少雪低温的气候即大面积冻死,影响了种植积极性。

  黑龙江苜蓿产业链条不完善,深加工领域尚属空白,粗加工也仅限于物理性状的改变,除青刈鲜喂外,打捆产品占加工产品总量的80%以上。孙敬义不无担忧地说,发达国家已进入提取叶蛋白、叶黄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白蛋白等高附加值医药产品阶段,我国与之相去甚远。

  黑龙江缺乏牵动力强的草业龙头企业,苜蓿生产未形成规模,致使苜蓿产业化程序低,达不到均衡供应。于宏说,现有的草业企业数量少,而且规模小,牵动力弱,多数企业只从事苜蓿产品经销,极少建立稳定的苜蓿草种植基地,市场竞争力弱。

  龙江小草,如何扶强扶壮?

  很多专家认为,应该像重视农作物一样重视饲草,像抓菜篮子一样抓饲草生产。一句话,转变意识重视草产业才能使小草从弱小逐步壮大。

  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被视为一个大产业的草业,在中国尚属新兴产业。黑龙江的草业如何才能形成产业、真正“茂盛”起来?

  办法总比困难多。

  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确定,从2012年起,黑龙江15个牧区县将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为黑龙江草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黑龙江农村80%以上的家庭养畜,由于草原面积有限,多数养畜户没有承包草原,按照国家对西部八省所实施的政策,没有承包草原的养畜户得不到牧业综合补贴。为此,洪英华建议,请国家考虑黑龙江、吉林等省的现实情况,尽可能让所有养畜户或以牧业收入为主的养畜户全部享受牧业综合补贴政策,并对其自行建设饲草料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政策。

  孙敬义建议,把苜蓿草业纳入全省农业重要战略产业。根据哈、大、齐、绥等农牧业发达地区的气候特点、水利条件、轮作体系、精深加工以及发展目标等进行统一规划,促进黑龙江苜蓿草业科学发展。建立良种繁育机制、专业分工机制、内部协作机制、龙头企业、科技、基地和农户的链接机制。

  李继纯说,龙头企业带动很重要,远方草业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巨大,而种草科技含量高,乱种不行,应产学研相结合。

  目前省内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两所大学都开设了草原专业,每年可培养饲草饲料方面的毕业生上百人。省畜牧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两个院所都设有草原饲料研究室,草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黑龙江草原承包采取草畜分离、长期有偿相对集中承包到户经营政策的实施,黑龙江出现了以专门生产、经营青干牧草的经营者,每年为省内外牲畜养殖企业(场)提供大量优质青干草。

  专家认为,要把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对具有带动作用的草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从人力、物力、财政上予以重点扶持,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培养龙头企业的同时,建立稳定的牧草示范基地。王贵江认为,种草对农民来说还是“新生事物”,需要建立大面积的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引带作用,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发展牧草产业奠定基础。

  专家们认为,黑龙江还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草业龙头企业壮大种植规模、乳品企业建设种植基地、草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种植苜蓿草、苜蓿草种子基地建设。此外,黑龙江还应该注重牧草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李继纯说,黑龙江应该整合各方面的资金,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把钱用在刀刃上,规范运行。而且不能看到国家有了政策,而一哄而起,应循序渐进的发展。

  “力争到2015年,全省饲草料总产值实现136.5亿元,把黑龙江建成全国优质饲草料基地,为黑龙江十大工程、生态建设工程和绿色食品产业工程提供重要的饲料支撑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洪英华对黑龙江草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