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营养 » 正文

简析哺乳母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2-03  

  母猪在哺乳阶段的能量和氨基酸除满足自身生长(增重)和维持需要,还有一部分要满足产奶需要。可以认为产奶所需的能量和氨基酸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器官(乳腺)发育所需,另外一个是生产和分泌乳汁所需。如果再进一步考虑,哺乳期母猪繁殖器官(子宫内膜等)的恢复也需要消耗能量和氨基酸,按照析因分析这部分需要是独立于上述部分的,应该单列出来,但一般研究和标准中没有提及。哺乳母猪这些能量和氨基酸需要受基因、猪群环境、胎龄、哺乳阶段、养殖设施、采食量、饲料品质和组成、水供应以及健康状况的影响。精确计算哺乳母猪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是不现实的,因为它们与上述多个变量相关。即使是单独考虑一个猪场的一头母猪,随着哺乳期延长,用于生长、维持和产奶各部分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总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也会发生变化。而养猪生产者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猪场条件下母猪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这必须从整个哺乳母猪群的需要来考虑,而不是单独的某一头母猪。实际生产中哺乳母猪群是养猪生产流程中一个环节,它们处于流动交替更新状态,群体之间的母猪胎龄结构和健康状况有所差异,这个过程也与季节(温湿度变化)的更替交织在一起,将受内外环境的影响。所以严格上来讲,确定猪场哺乳母猪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考察的对象应该是生产中流动的母猪群,而不可能是单独一批或者几批次的哺乳母猪。这样,同一个哺乳期内随着哺乳进程延续,母猪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将发生变化,而生产流程中不同批次的哺乳母猪群以及环境条件又有所不同,所以很难精确地预测出它们的需要量。

  现在的哺乳母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标准是在一定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和/或采用析因方法推算出来的。中国猪饲养标准NYT65-2004和美国NRC(1998)第10版猪营养需要中提供的母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是我们制作哺乳母猪配方经常参考的。相对来讲,后者是在大量试验基础上并结合动物模型推测出的,而前者参考的原始研究资料有限,根据国外的研究估测的数据较多,因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哺乳母猪试验成本高昂,至今还没有对哺乳母猪需要量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无论怎样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标准所依据的直接或者间接数据是以某些特定母猪群体为研究对象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得的,严格的说与研究对象群体和饲养条件越接近的哺乳母猪群就越适合采纳标准中提供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数据。但并不是所有猪场的哺乳母猪群状况及其所处的条件都与此接近,中国猪场之间的差异巨大,母猪群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也必然有所差异。所以不要把标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永世法则”。作为猪场营养专家或者配方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引用标准中的数据,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猪场的状况作出适应性调整,对自己所掌握的母猪群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进行必要的修正。有条件的猪场按照科学的原则设计试验来测定基于自己猪场现实状况下的哺乳母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实为上策。一般猪场对此都无法做到系统的研究,但并不是束手无策,只要根据前人的相关研究对影响哺乳母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的因素进行策略性调整也是可以获得满意结果的。下面将对这些因素加以讨论。

  1自由采食量和体组织动员的影响

  一般来讲,饲料配方是以饲粮中所含的营养素浓度来表达的。采食量是决定配方或者营养标准是否适合的重要因素。一头猪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数量是确定的,如果采食量过低,那么需要配制较高营养浓度的饲粮才能使其采食到足够的营养,反之亦然。

  对于哺乳母猪,最重要的生命活动是哺育幼仔,期间母猪乳腺实质组织增长和分泌乳汁十分活跃,这需要消耗包括能量和氨基酸在内的的大量营养物质,它们一部分来自饲粮,另外一部分来自机体组织。正常情况下,母猪整个哺乳期都会损失一定的体重和背膘,这是机体组织动员的结果。对于典型玉米-豆粕型哺乳饲粮,母猪体重损失和蛋白质消耗较大时,不仅应该提高饲粮中能量和氨基酸的浓度,而且也应该调整氨基酸的比率:赖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通常会成为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自由采食量和体组织动员情况是确定哺乳母猪营养供给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它们也对确定饲粮中能量和氨基酸的水平有影响。但母猪只有采食饲料以后才会出现采食量和体组织动员上的反应,并且这种反应不是一种即时反应,而是在整个哺乳期累积的结果。利用母猪哺乳期某一天或某一段时间的采食量和体组织动员情况无法对哺乳期余下时间内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因此,这就决定了确定母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所依据的自由采食量和体组织动员状况只能预先估计。实际生产中一个猪场的哺乳母猪饲料配方是相对稳定的,针对的是基于生产流程中不断更新交替的母猪群,而不是单独某一或某几批次母猪群。哺乳母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应该根据预估的当期母猪群自由采食量和预估的当期母猪群体组织损失情况来确定,但很少有人这样做,大多数猪营养配方师往往根据自己认为准确的饲养标准(比如NRC1998或中国猪饲养标准等)、某个(些)实证研究报告或根据经验来判断。如果一个猪场的猪群状况比较稳定,外界环境(温湿度等)变化不大,可以参考上一个批次母猪群的自由采食量和体重及背膘损失确定母猪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调整幅度在这里不再赘述,相关研究很多,可以查阅。

  哺乳母猪自由采食量和机体组织动员情况因品种、胎龄、环境和饲粮品质等因素而异,应该通过营养手段对饲粮中的能量和氨基酸进行合理调配,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少母猪体组织动员,这对随后其繁殖性能的发挥十分重要。

  2胎龄的影响

  相对于3胎以上的老母猪来讲,第1和第2胎小母猪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相当一部分能量和氨基酸用于体组织增加,该部分所占比例比3胎以上老母猪要高,而用于维持、产奶和繁殖器官恢复的能量和氨基酸所占比例较低。另外,相对来讲,小母猪的胃肠消化系统还处于未完全发育状态,对饲料原料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及老母猪,这会对饲料中能量和氨基酸的利用产生影响。同样的饲料,老母猪从中获得的真正可利用的能量和氨基酸(即净能和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会更多。现有营养标准中也反映出这一情况,例如法国《饲料成分与营养价值表》(2004)中对同一种饲料原料分别给出了对应于生长猪和母猪的能量值:玉米在生长猪上的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分别为14.2、13.9和11.1MJ/kg,而其在母猪上的对应能值比生长猪上的要高,分别为14.8、14.4和11.4MJ/kg。这些数据差异主要是由于生长猪和母猪消化系统发育程度不同所致。同样道理,小母猪和老母猪之间也存在这种差异,只是程度不及上述生长猪和母猪之间的差异而已。同一种原料或饲料,小母猪的对应能值应该介于生长猪和老母猪之间。同样道理,老母猪对饲料中氨基酸的消化率要比小母猪高。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胎龄对自由采食量和体组织动员情况的影响。很显然,第1、2胎小母猪在哺乳期的自由采食量低于3胎龄以上的老母猪,需要配制营养水平较高的饲粮才能满足其需要。小母猪在哺乳期的自由采食量相对较低而组织动员相对较高,尽管赖氨酸仍是小母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但其对苏氨酸的相对需要量比老母猪更高,因此苏氨酸与赖氨酸比率更高。根据不同情况,第1、2胎小母猪饲粮中的消化能和赖氨酸水平比3胎以上老母猪高5%-10%比较合适。所以,在养猪生产中对哺乳母猪进行分胎龄饲喂管理是一个好策略。

  3其他因素对哺乳母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的影响

  除了胎龄以外,其他因素比如环境条件(温湿度等)、育仔头数、饲粮原料组成及品质和饮水情况与母猪的自由采食量和体组织动员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也会对哺乳母猪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产生影响。

  哺乳母猪在适宜温湿度环境下可以稳定地进行生产活动,但极端条件下将受到很大影响。热应激和冷应激都会对母猪采食量和体组织动员产生影响,而湿度过高又会加剧这些效应。热应激发生时母猪采食量会显著降低,体蛋白质和体脂肪损失加剧;而冷应激会增加哺乳母猪的维持需要,导致采食量升高,也可能会分解机体组织来产热。为了维持稳定的生产成绩应该在夏季和冬季极端天气条件下做好降温和御寒工作,使母猪免受冷热应激的影响。

  母猪育仔头数多就需要达到较高的采食量才能分泌足够的乳汁满足所需,实际情况下由于母猪消化道物理容积及其他条件的限制,高产母猪往往很难获得预期的采食量,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消耗一部分体组织用于生产和维持。

  饲粮品质和水供应情况对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有影响。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饲料原料以及干净充足的饮水会促进母猪采食。饲粮品质不佳和/或饮水不洁将给母猪带来一定的应激,很可能诱发疾病,无论是否用药治疗,都会使其免疫状态发生改变,一部分能量和氨基酸将被动员用于启动或者执行一些与免疫有关的生理和生化活动,这可能额外增加体组织的动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功能性氨基酸对哺乳母猪的影响,例如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等与母猪的乳腺发育、泌乳活动和维持密切相关,如果饲粮中缺少这些氨基酸也会对哺乳母猪的生产活动造成影响,特别是饲喂非玉米-豆粕型饲粮时要注意它们的含量并及时加以补充。

  本文从猪场营养配方师的角度分析了制作哺乳母猪配方时考虑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从国内外的猪饲养标准、引种公司的猪营养指南、自己总结的经验数据、本猪场条件下进行的实证研究等方面获得这些数据。但需要注意,无论来源为何都要根据配方所应用的群体及其影响因素变化情况(例如温度和胎龄结构)做适应性调整,母猪预期自由采食量和体组织动员情况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胎龄是个敏感因素,第1、2胎小母猪和3胎以上的老母猪自由采食量和体组织动员情况存在很大差异,配制不同饲粮对这两类母猪分开饲喂是一个好策略。另外需要提及的是,本文仅是对哺乳母猪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做了一些概略性描述和分析,使大家对其有初步了解,仅供参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