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又称为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嗽、气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异地引种增多,流通交易频繁,加之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猪气喘病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流行特点,往往会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务必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1 病因与流行特点
猪气喘病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肺炎支原体仅对猪有致病性,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以乳猪和断奶猪易感性高,其次是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传染,新发病猪场极易通过引种而发病。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多见。在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症状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多为急性经过;在老疫区常呈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致死率低。气候骤变、寒冷阴湿、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继发感染等原因,可使病情加重,致死率增高。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猪气喘病呈现新的流行特点,现介绍如下:
1.1 仔猪发病率增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以往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育肥猪隐性感染较少。现在仔猪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5~45日龄仔猪断奶时期,由于分群、变换饲料和改变饲养环境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该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其他时期都高。目前猪气喘病病原在一些猪场分布广泛,成年猪大多呈隐性感染。
1.2 规模场发病率增高,发病面积扩大。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异地引种和流通频繁,但在引种和流通交易过程中,由于检疫把关不严,未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和实验室检验,不能准确识别出“病猪”,造成许多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隐性感染猪带菌异地传播,导致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由于规模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而饲养管理不善,发病情况远远高于散养户。
1.3 发病季节明显,混合感染居多。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最容易发生。如有的猪场防疫消毒不严格,导致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多种病原长期存在,猪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引起混合感染,造成多种疾病同时发生,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该病为猪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呼吸困难、咳嗽、气喘为主要特征。猪支原体病原对肺脏有亲嗜性,主要侵害猪的肺脏,导致肺脏病变部位呼吸功能丧失。
2.1 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最短3~5天,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根据病程的发展经过,在临床上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2.1.1 急性型。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病猪常突然发作,精神萎靡不振,呼吸次数剧增,每分钟达60~120次;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喘气,有明显的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升到40度以上。病程一般为7~14天,病死率较高。
2.1.2 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主要症状为咳嗽,初期为短而少的干咳,久而久之变为连续痉挛性咳嗽,尤以早晨、夜间、运动、进食后或气温骤变时多见;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有腹式呼吸,且这些症状随饲养条件和气候变化时重时轻;病猪常流少量鼻液,食欲一般良好,体温正常,表现消瘦,病程可达2~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
2.1.3 隐性型。常见于老疫区。不表现任何症状,偶见咳嗽和气喘,全身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几乎正常,但以X射线检查剖解时,可见到肺炎病灶。
2.2 病理变化特征。猪支原体病原主要侵害猪的肺脏。急性死亡病例,肺脏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病程较长者,肺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下缘呈对称性淡红色或灰红色的“胰变”或“虾肉样变”,病变部界线清楚,切面多汁,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浑浊、粘稠的液体。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胀,呈灰白色,切面湿润,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若继发感染,可引起肺部的纤维素性、化脓性或坏死性病变。
2.3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可作出诊断,但应注意与猪流感、猪肺疫、猪肺丝虫等病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