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营养 » 正文

改良营养方案让母猪“好生养”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7-10  

  目前我国已通过引种来让品种资源保持在高位水平,然而,尽管我国种猪品种质量与欧美国家的很接近,但生产成绩差距却不小。据数据显示,国内每头母猪平均年提供活仔猪15头,美国为20头,丹麦为22头。

  母猪繁殖性能低下一直困扰着国内规模猪场,因此造成猪场的隐性浪费也令人心痛不已。如何提高母猪整体繁殖性能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种猪同品种成绩国内外相差5头

  日前在佛山召开的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专题研讨会上,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谯仕彦表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传统方法是依靠品种遗传改良手段。品种是决定母猪繁殖性能的基础之一,我国每年投入几千万元的补贴用于品种改良。同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持续从国外养猪发达国家引种。每个欧美养猪发达国家的种猪都曾被引进到国内。

  “可以说,全世界任何高繁殖性能的猪品种都能够在我国找到,比如说美系、加系,丹系。”广东某猪场负责人透露,我国每年在引种上的费用不扉,可以说,通过多年反复持续引种,我国种猪质量并不差。但他同时表示,任何品种来到我国其繁殖生产成绩都要大打折扣。

  该负责人表示,想通过引种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但结果却差强人意,甚至可以用“很糟”来形容。

  据了解,我国母猪繁殖生产成绩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谯仕彦透露,目前国内每头母猪平均年提供断奶仔猪15头,美国为20头,丹麦为22头,最少差距达5头。

  很明显,这种生产成绩和当前我国现有猪种资源不般配,这也给我国养猪业蒙受巨大损失。

  母猪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是衡量一个猪场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技术总监朱中平在一次论坛上指出,如果以万头猪场为例,若每头母猪提供20头断奶仔猪,需要500头繁殖母猪;若提供16头断奶仔猪,就需要625头繁殖母猪,这两个猪场相差125头母猪。按照每头母猪每年需要1吨饲料计算,后者需多花125吨饲料。每头母猪的饲料成本每年接近3000元,所以125头母猪的饲料成本约为37万元。如果算上设备、人工等成本,那么这个猪场每年将多花40万元。

  如果把这40万元的40%用于改善母猪的营养,每头母猪每年可得到营养费200-320元;如果这40万元用于奖励员工,那么平均每个工人可得到管理激励奖很可观。

  相同的品种,为啥差距会那么大呢?这尴尬的差距是怎么来的?

  可从营养入手添加功能性氨基酸

  谯仕彦表示,依靠遗传改良手段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越来越小,国内外已经开始从营养方案入手,通过改善母猪营养来提高繁殖生产成绩。他透露,好品种的母猪能够排出更多的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更多的受精卵,从而产出更多的断奶仔猪,最终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这是正常的思维。但是,有更多的受精卵并不代表能够产出更多的仔猪。

  研究得出,目前,我国母猪排卵数平均有17个,受精卵数量有16.2个,从排卵到授精这一期间,卵数变化不大。不过,到妊娠25天时,胚胎却只剩下12.3个,减少了24%,这也是母猪生殖阶段变化最大的时期。

  谯仕彦指出,妊娠25天正是受精卵着床时间,从这些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母猪的胚胎着床率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失败。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胚胎着床率来提高母猪产仔数量。

  但胚胎在子宫的发育很复杂,胚胎着床也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何来改善胚胎的着床率?

  伊格纳罗博士和他的两位工作伙伴(芬奇戈特博士、穆拉博士)成功发现一氧化氮是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气体,它可以通过细胞薄膜(membrane),去调节另一细胞的功能;他们的发现,开创生物系统(biologicalsystems)信息传递的新理论。正是这一重大发现和对一氧化氮的研究使伊格纳罗博士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也正是他们发现一氧化氮可以令血管放松和扩阔,帮助血液流通;美国辉瑞药厂利用这个发现,生产医治阳痿的“伟哥”(Viagra)。

  据介绍,目前对一氧化氮的研究渗入到所有的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在雌性动物的卵泡发育、卵母细胞的成熟、排卵、胚胎着床、胚胎发育等生殖过程中,都有参与。

  亚太兴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平表示,在机体内,一氧化氮是精氨酸生化产物,因此,在饲料中加入精氨酸就能够提高一氧化氮的产出量,从而提高胚胎着床率,继而提高产仔率和母猪繁殖性能。

  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林映才指出,功能性氨基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精氨酸确有提升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

  谯仕彦指出,在母猪繁殖性能障碍的营养解决方案中,除了精氨酸外,还有其他如赖氨酸和钙、磷等微量元素。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