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理论研究与综合措施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7-09  

  蛋鸡在产蛋期的管理指标主要有三个,即产蛋率、死淘率、饲料报酬率。简言之,蛋鸡产蛋期的管理目标就是在保证蛋鸡健康的基础上提高其产蛋率来获取更高的养殖经济效益。然而,蛋鸡的产蛋率受到了生理、营养、品种、管理、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中需要兼顾各种影响因子,采取综合措施,方能实现蛋鸡产蛋率的提高。

  1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因素

  1.1生理因素

  根据家禽生理的基本知识,影响蛋禽产蛋率的生理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①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②蛋禽卵泡的闭锁;③蛋禽输卵管和卵巢功能的协调性;④体内自由基的水平;⑤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由此可以得知,从生理变化角度提高产蛋率的关键:一是调节与卵泡发育成熟、排卵、蛋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的蛋禽内分泌机能;二是在产蛋中后期提高FSH、LH和P4(孕酮)等生殖激素的分泌量;三是降低肝脏中脂肪含量从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率。

  1.2营养因素

  适当的能量水平对产蛋性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2007年,杨玉等对海兰褐蛋鸡日粮中不同能量水平对产蛋率影响的研究发现,采食高能组蛋鸡的见蛋日龄提前,采食低能组推迟,高能组与低能组在见蛋后的产蛋率都上升的较慢,产蛋率峰值都较低,高能组经过产蛋高峰期后产蛋率下降幅度较大,说明采食过高过低的能量饲料都对产蛋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又以高能组的影响为最大。适当的能量水平(10.87-11.70MJ/kg)则可以提高卵巢上FSH抗体RNA的表达量,进而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根据动物营养学,蛋鸡日粮中充足的蛋白质含量、合理的氨基酸比例、适宜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都是蛋鸡维持较高产蛋性能的重要因素。此外,饲料中的食盐、油脂及其他添加剂都会对产蛋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刘纯等2005年通过试验发现,给蛋鸡饲喂含盐量为0.03%的全价料,3周后鸡群的产蛋率从86%骤降至11%。

  1.3管理因素

  蛋鸡产蛋性能的发挥受其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影响,这其中又以温度、光照、应激为主要的限制因素。高温环境中鸡采食量减少,导致营养达不到需要,引起产蛋率下降;持续低温或保温性能不高的简易鸡舍也会造成产蛋率下降。光照时间过短、强度过弱,不足以刺激母鸡的排卵与产蛋;光照时间过长、强度过强,影响鸡群休息和持续产蛋,并易导致啄癖。蛋鸡喜欢安静,尤其在产蛋期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狂风暴雨、冰雹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饲喂时的换料、断料、断水,鼠猫狗鸟的窜入,管理人员的喧哗或操作过大等都会使鸡群受惊,使产蛋量下降,薄壳、软壳等畸形蛋增多。

  1.4疾病因素

  鸡群感染疾病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引起产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多。其中非典型新城疫可引起鸡群产蛋率下降10%-30%,重症鸡群降低50%-60%,软壳蛋、糙皮蛋等畸形蛋数量剧增加;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使发病鸡群产蛋量下降25%-50%,畸形蛋数量增加,蛋内容物的品质也发生变化;产蛋下降综合征可导致蛋鸡产蛋率骤降20%-50%,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加,蛋壳颜色变淡;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鸡痘和禽霍乱等则可使鸡群产蛋率下降1-3成。在临床上,因为肠道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输卵管炎、卵巢炎和卵黄性腹膜炎等也是高产蛋鸡易发的疾病,往往都会造成生殖系统功能的异常,影响正常排卵和产蛋,导致产蛋率下降和死淘率的增加。

  2提高蛋鸡产蛋率的综合措施

  2.1合理的营养供给

  在整个生产周期中,蛋鸡日粮中的能量水平总体呈递减趋势,根据我国鸡饲养标准NY/T33-2004的要求,蛋鸡从开产至产蛋高峰期日粮的代谢能值为11.29MJ/kg,高峰期后降至10.87MJ/kg。根据许多试验证明,在该水平的基础上能够获得较高、稳定的产蛋率。与能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是蛋白质含量,其数值的高低不仅要考虑到合适的蛋白能量比,还要视鸡群产蛋率的高低而定,产蛋率每提高10%就需增加蛋白质含量1%,且较高蛋白质日粮的饲喂时间应先于产蛋率的上升而迟于产蛋率的下降。在蛋白质的基础上,蛋鸡的日粮还要顾及氨基酸的添加,特别是蛋氨酸与赖氨酸,两者分别是蛋鸡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宋代军等2008年的研究表明,在蛋鸡产蛋中后期的日粮中保证蛋氨酸与赖氨酸的水平为0.33%和0.65%,鸡群产蛋率最高。另外对蛋鸡产蛋率影响较大的矿物元素是钙和磷,含量分别保证在3.5%和0.6%,可使鸡只维持最佳的产蛋性能。

  2.2使用促产蛋添加剂

  针对蛋鸡的生理变化特点,在其产蛋期间的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促产蛋添加剂,有助于蛋鸡产蛋性能的提高。如二氢吡啶能保护畜禽内分泌器官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持畜禽体内较高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对与产蛋性能密切相关的肝脏、卵巢、输卵管具有积极的保护功能,在产蛋后期使用可提高产蛋率、蛋重、蛋壳强度和色泽,降低软破蛋,预防脂肪肝,延长产蛋期。甜菜碱具有降低肝脏与血清中甘油三脂含量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止脂肪肝发生和减少腹脂沉积,对蛋鸡尤其是产蛋后期的产蛋率有着一定的提高作用,王德萍等2009年试验,在55周龄蛋鸡日粮中加入1.5g/kg的甜菜碱,显著提高了产蛋率8.13%。另外在饲料中增加一定量的维生素E、卵磷脂、胆碱、蛋氨酸等物质,通过调控蛋鸡神经内分泌、保护组织细胞、调节脂肪代谢等也都可以达到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作用。

  2.3优化产蛋环境

  产蛋鸡的等热范围为13-23℃,故产蛋鸡舍的温度应尽可能维持在这个水平,鸡舍在设计建造时应保证有足够的通风量,通过设置地窗、添置风机-帘系统或喷淋系统等实现高温季节的防暑降温,如能将育雏季节安排于春季,则可避开蛋鸡产蛋高峰期处于夏季。蛋鸡产蛋期光照时间应掌握在每天14-16h,根据自然光照时间严格执行晚间人工补光,人工光照强度以2.5W/m2为宜,产蛋后期可适当增加补光时间和强度,另外要注意因为停电、灯泡蒙尘、光照不均等导致的产蛋鸡生理机能紊乱,影响产蛋性能正常发挥。产蛋鸡舍一定要保持环境的安静与稳定,尽可能地消除管理、气候、兽害等各种应激因子,在可预见的应激发生前后使用维生素、琥珀酸盐等抗应激药物,避免因应激导致的产蛋率降低。

  2.4严格疾病防治

  蛋鸡在产蛋期一旦感染疾病,不仅短时间内会减少鸡场总产蛋数量,而且从长远角度考虑,即使鸡群病愈,其产蛋率也可能无法恢复至正常的水平。因此,鸡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病灭病计划并严格实施,包括针对性的免疫接种,并坚持抗体水平监测;严格的环境净化,通过科学的消毒制度与卫生管理抑制微生物的繁衍;合理的预防用药,慎用金霉素、金刚烷胺、磺胺类等敏感药物,产蛋期尽量选用中草药、微生态制剂等绿色禽药。

  2.5其他

  (1)选择高产鸡种。选择优秀的高产鸡种对获取高产蛋率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在我国目前饲养的蛋鸡中,高产品种以国外引进的为代表,包括罗曼、伊莎褐、海赛克斯、海兰、星杂、迪卡等,而由我国培育改良的京白、滨白、农大3号等品种也都有着很高的产蛋性能。

  (2)抓好体形控制。体形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发挥,在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喂管理中,应着重抓好8周龄前的胫长和8-12周龄胫长与体重的生长,通过合理的分栏和饲喂,结合定期的抽测,力争使鸡群在进入产蛋期之前的胫长均匀度达90%以上,体重均匀度达80%以上。

  (3)比对产蛋曲线。产蛋曲线可以反映蛋鸡在整个产蛋期内产蛋率的变化规律和鸡群的产蛋状态,蛋鸡养殖场通过绘制每一个品种、每个批次的实际产蛋曲线,并同标准产蛋曲线加以比对,如果出现偏离,则应从饲养管理中查找问题并及时纠正。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