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2011年蛋鸡产业形势及2012年展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2-07-09

  蛋鸡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30年的推广、普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85年开始,连续26年饲养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2010年我国禽蛋产量2 765万t,年创产值3 000亿元以上。日新月异的蛋鸡产业,推动着我国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带动上百万农民就业和增收,推广现代化蛋鸡养殖,成为各地政府采取的解决“三农问题”和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虽然我国是蛋鸡养殖大国,但是蛋鸡养殖生产水平并不高。目前我国蛋鸡养殖仍以中小型农村养殖户为主体,蛋鸡饲养规模主要集中在3000—5000只。在生产性能上,60—72周龄入舍鸡产蛋总重约15—17 kg,产蛋期存活率80%左右,料蛋比约2.5—2.8:1。

  相对于我国的养殖情况,发达国家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体。例如:美国2.8亿只蛋鸡,前60名养殖场(户)饲养1.6亿只,占全国养殖量的61%;韩国1997年比1991年养殖数量增加26%,而饲养户却减少35%。在生产性能上:72周龄入舍鸡产蛋总重量18kg以上,产蛋期存活率90%以上,料蛋比2.2—2.3:1。所以说,我国蛋鸡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提高。

  进入21 世纪,国家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利用市场和政策两个杠杆,全面推动了蛋鸡养殖场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同时,随着用工难、饲料成本增加等问题的出现和从业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蛋鸡养殖的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型集约化养殖场、养殖小区不断涌现,大型企业不断介入养殖行业,畜禽饲养集中度越来越高,大型养殖场配备AC2000环境控制系统、自动消毒设施、自动饮水系统、饲喂系统、风机-水帘降温系统等,使蛋鸡养殖业设施化程度明显提升,养殖效率也明显提高。随着从业群体的变化和养殖观念的转变,未来蛋鸡养殖的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将是必然趋势。

  1、2011年中国蛋鸡产业形势

  1.1中国蛋鸡养殖呈现三年一个周期

  根据经济学理论,当供应大于需求时,价格就会下降;当供应小于需求时,价格就会上升。通过我国2003—2010年鸡蛋价格和养殖户的盈亏状况可以看出,养殖户呈现3年1个周期的变化规律。例如:2003—2005年是一个周期;2006—2008年是一个周期;2009年至今呈现一个新的周期。并且每个周期均表现为1年低、2年高的特点。在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中,2008和2009年鸡蛋价格较为稳定,平均在6元/kg左右,说明这两年蛋鸡存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供需差距不大。

  1.2祖代存栏的平衡点

  1.2.1需要配套多少祖代鸡

  通过对2008—2011年全国祖代种鸡存栏量和蛋鸡市场变化分析,根据供需平衡关系理论,全国需要配套40万~50万套左右的祖代鸡,就能满足市场需求。

  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协会

  1.2.2 进口与国产祖代存栏的变化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统计和峪口禽业的信息监测,2006—2011年进口与国产祖代存栏对比,变化趋势明显。进口祖代存栏逐年下降,国产祖代存栏稳步提升。  

  在全国对于祖代存栏总量恒定的情况下,从进口祖代与国产祖代的存栏对比,以及进口品种父母代雏鸡销量与国产品种父母代雏鸡销量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以“京红1号”和“京粉1号”为主的国产品种已为广大客户所充分接受和认可。

  1.3 父母代鸡存栏

  1. 3.1 2011年父母代雏鸡销量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11年1—10月父母代雏鸡销量为2 141.71万套,比2010年同期增加81.06万套,同比增加3.93%,并且季节性表现明显。预计全年可销售父母代雏鸡2 450万套,销售量比2010年略有增加。

  1.3.2 2011年父母代鸡存栏

  根据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1—10月监测企业父母代蛋种鸡平均存栏量391.9万套,比2010年同期增加20.35万套,同比增加5.48%。结合市场调研和祖代蛋种鸡数量及其实际生产能力可知,2011年全国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维持在1 800万~2 000万套左右。

  1.4 2010—2011商品雏鸡销量

  1.4.1 2010年商品雏鸡销量

  通过实际调查,2010年我国前22家进口父母代场家周生产效率为1.18,商品雏鸡销量为2.8662亿只。我国前22家种鸡场以外的场家商品雏销量是10.5亿只。据此推算,2010年行业商品雏总销量为13亿只。

  1.4.2 2011年前50周商品雏鸡销量。

  由于今年市场的因素,2011年我国前22家进口父母代场生产效率为1.59,商品代雏鸡外销量为3.38亿只。行业22家以外父母代场家商品雏鸡销量为10.85亿只。2011年前50周行业合计外销商品代雏鸡总量约为14.23亿只。

  2、中国蛋鸡养殖变化

  在我国蛋鸡市场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中,尤其近几年,养殖户不断整合,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养殖主体,以及品种来源、养殖地域、年龄结构、饲养规模、品牌认可度等又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

  2.1祖代养殖主体趋于集中化

  2007和2008年,父母代雏鸡市场行情好,加之峪口禽业与海兰公司分手,一部分祖代场判断失误纷纷扩大进口祖代引种量,使进口祖代引种量在2008年达到39万套的峰值,一度导致供求关系失衡,市场陷入低迷状态。经过2009年和2010上半年的消化和调整,到2010年秋季基本恢复常态。

  通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我国从事祖代蛋鸡饲养的场家正在逐步减少,由最多时的近30家减少至2010年的10余家。

  总之,我国从事祖代蛋鸡饲养的企业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80%以上的祖代蛋鸡存栏集中在以峪口禽业为首的5、6家企业。而且,以“京红1号”和“京粉1号”为主的国产品种所占比例显著提高,进口品种所占比例明显下降。

  2.2父母代养殖主体的变化

  由于疫情、行情、粮价、运输成本和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我国蛋鸡市场已进入加速整合期。正由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模式转变。期间,我国父母代蛋种鸡行业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蛋鸡市场均衡化、种鸡饲养规模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经营模式多元化、客户需求个性化等方面。

  2.2.1蛋鸡市场均衡化

  随着北方饲料成本优势的减弱,油价及过路费增加,鲜蛋运输成本提高,环控设备的使用以及现代蛋鸡养殖技术的普及使南方养鸡效益普遍提高,这使得鲜蛋供应本地化越来越明显。由于大多数父母代场的商品雏市场都在本地,而且销售半径不大,所以鲜蛋供应本地化直接导致了父母代市场的均衡化。均衡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蛋鸡及种鸡市场由北方向南方转移,以及由传统的密集区向非密集区的转移。

  2.2.2种鸡饲养规模化

  近几年,从客户引种量、引种户数可以看出: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已经日渐减弱,标准化、规模化已经成为行业生存发展的标杆。2009-2011年间,年引种量在5 000套以下的小型父母代场退出比例达到41%,2011年较2009年同期客户的单批引种量增加10.9%,从峪口禽业销售数据发现:父母代场正在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2.2.3商品代养殖主体变化

  (1)地域变化:养殖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农民养鸡迅速崛起,并快速成为养殖主体。此期养殖高度密集,如在河北的辛集、藁城、馆陶,辽宁的黑山、北镇等地非常明显。

  通过峪口禽业的销售地域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蛋鸡养殖地域的变化。通过峪口禽业近三年的销量和增量对比可以看出:峪口禽业在全国各区域销量都有所增长;但在销售增量上,东北区域的增量没有南方快,说明峪口禽业的销售区域在南移。

  另外,根据近几年全国重点蛋鸡养殖老区域和新养殖区存栏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全国蛋鸡养殖也存在“南增北减”的变化。例如东北的辽宁省是我国的老养殖区,存栏量较大,而西南的湖北省蛋鸡养殖起步相对较晚。调查发现:辽宁省的存栏量在“十一五”期间下降了,而湖北省的存栏量在“十一五”期间增加了。

  (2)养殖从业人员趋于专职化

  笔者通过对峪口禽业在全国6万养殖户信息采集和实际调查,目前我国蛋鸡养殖从业人员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1﹚养殖户的年龄结构:北方养殖者年龄大,南方养殖者年龄小。

  表1 养殖者年龄结构表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蛋鸡养殖者的年龄结构,与南北方地域的关系,我们统计分析了全国主要养殖省份养殖者年龄结构。南方、新养殖区的养殖者年龄小于北方、老养殖区养殖者。

  2﹚专职养鸡人员比例:南方高于北方。

  为了分析专职养鸡从业者与地域的关系,我们在统计养殖者年龄结构的同时,还进行了养殖者中,专门从事养鸡事业人员的数据调查。按地区共分成四个阶段,当地养殖者10%以下专门从事养鸡;10%-30%专门从事养鸡;30%-50%专门从事养鸡;50%以上的养殖者专门从事养鸡。  

  通过对北京区、西南区和华东区的调查发现,各区域专职养鸡人员的比例表现出了明显不同,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蛋鸡养殖者是否以蛋鸡养殖为主业,以及其和地域的关系,我们统计分析了全国主要养殖省份养殖者以养鸡为主业的结构比例如下:南方、新养殖区专门从事养鸡的比例高于北方、老养殖区养殖者。

  (3)品牌化

  由于养殖户的年龄结构、专职化程度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他们在饲养过程中对雏鸡质量、生产性能、抗病能力、服务质量等品牌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调查发现,客户对雏鸡质量、生产性能、抗病能力、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尤其新养殖户表现明显。综合发展趋势看,预示着进品牌的、优质雏鸡的养殖户会进一步上升,贪便宜的、不注重质量的养殖户会逐渐被整合。结合养殖重心南移和养殖户的变化,对蛋鸡品种需求正在品牌化。

  图9 我国主要省份单批进雏量

  通过对辽宁、内蒙、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市的调查分析,南方养殖户的养殖规模总体要大于北方养殖户的养殖规模;新的养殖区养殖户的养殖规模要大于老的养殖区养殖户的规模。按照养殖户目前的饲养规模,结合单批进雏量的增长趋势,预计单批进雏量5 000只,一年进雏2次,饲养规模10 000只的客户较为适宜。

  养殖主体变化:正由一代客户向二代客户转移。

  养殖密度变化:以前部分地区密集型饲养正在悄然的向养殖合理布局转化。

  养殖规模变化:正在由以前的个体户养殖为主向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转移。

  从业人员变化:由以前非专业人员饲养向有知识,有技术、能管理的专业人员转化。

  设施设备变化:由以前简陋的鸡舍建筑、简单的设施设备向饲养管理的机械化转移。

  养殖观念变化:正在由以前陈旧的养殖理念向健康养殖转移。

  鸡蛋销售变化:正在由以前北养南运的长距离运输向养殖产品本土化消费转移。

  3、存在问题及后市展望

  3.1中国蛋鸡养殖量与养殖方式的矛盾

  (1)蛋鸡产业小规模、大群体。

  我国目前以农民养殖为主体,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起步晚,但发展快,并形成了典型的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没有真正走上企业经营的道路。

  (2)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和标准。

  农民养殖主体众多,规模不一,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和标准。特别是养鸡的生产环境条件差,设施设备简陋,生产的机械化、饲养管理的专业化和防疫的科学化程度都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的蛋鸡业与饲养模式必然产生矛盾,并成为阻碍蛋鸡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探索出一个保证蛋鸡行业健康发展的新模式至关重要。

  3.2 后市展望

  伴随着目前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蛋鸡养殖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场将替代小规模、大群体的无序养殖;机械化、科学化的饲养方式将代替粗放的、简陋的饲养方式;标准化、专业化的数据型饲养管理将代替简单的、陈旧的粗放型的饲养管理;在防疫上: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将逐步解决目前众多疫病的困扰;而适合于中国饲养环境的优良品种将成为蛋鸡养殖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