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奶业养殖模式转型变革在即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6-14  

  国内乳企争夺奶源基地的圈地竞拼赛正在全线加速。 6月6日,全球最大食品巨头雀巢在黑龙江双城为其全资控股投资1.8亿元的奶牛饲养管理培训中心奠基,该中心配备的三个牧场中最大型牧场可容纳多达8000头奶牛。而上个月,雀巢刚在内蒙古签订了建立拥有2000头奶牛规模的奶源基地的新协议。 早前,新西兰的恒天然集团也在河北正式启用在华的第二座牧场和第三个牧场的建设,并表示在河北省将投资建立含5个牧场的牧场群,总计约有奶牛15000头,年产奶量1.5亿升。 此前,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形成的奶源基地军备赛由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乳企主导,而目前在中国政府大力倡导规模化养殖转型的“十二五”规划下,外资也以高姿态入局,使得奶源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奶源散农逐渐遭淘汰

  “三聚氰胺事件”将散户收购的质量安全隐患暴露后,“奶源好奶才能好”成为乳制品行业的消费共识,国内各大乳企于是都开始自称“不收散奶”,以此标榜自身奶源的安全性。 以伊利为例,其曾高调宣布,仅2011年在奶源建设方面投资即达14亿元,计划建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牧场,其中在呼和浩特有1.5万头的牧场;而蒙牛乳业已在奶源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参股、合建了14座万头以上超大型现代牧场,其未来还将继续参与建设20至30座超大型牧场;今年年底之前,上海的光明乳业在武汉投资1.3亿元建设的“生态示范牧场”将竣工投产,可饲养奶牛3000头;河北三元宣称要建设2万头奶牛的牧场和20个畜牧场型奶牛基地;完达山与河北贝兰德合作成立的新公司计划再建4个“万头牧场”。 资深奶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散户在奶牛的选种、科学喂养、饲料合理搭配等方面都缺乏指导,容易造成奶牛低产奶源低质。此外,由于散户多采用人工挤奶方式,容易造成原奶微生物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散户奶源逐渐被淘汰,将是行业趋势。 但现在让人担忧的问题是,国内乳企似乎从一个极端奔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奶源的争夺上陷入一味盲目拼规模的求大境地,从家家上马万头规模的自建牧场投入来看,土地、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问题都会产生,俨然重演市场圈地营销的方式。

  奶业养殖模式转型被逼上路

  显然,虽然从安全性的角度看,奶源规模化已是行业的必然趋势。但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规模化,国内奶业行业在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前已被逼匆忙上路。 中国奶业协会专家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整个乳业纵向产业链中,上游的奶源建设、养殖环节投入最多,获利却最少。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乳品销售流通三环节的投入比通常为75:15:10,而利润比则为10:35:55。正是上游养殖环节的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属性,各环节利益分布不均成为产业链最大顽疾,进而导致行业恶性循环。 但乳企担着投资巨大、影响企业扩张速度的风险加速展开奶源基地的自建却也是无奈,一方面来源于市场“奶源好奶才能好”的消费共识,一方面就是政府对规模化养殖的推波助澜。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建设大规模牧场就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引导中国乳业发展的主流方式。国家的畜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奶业需要从散户经营的牧场逐渐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运营模式发展。 有着“乳业之都”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就声称将在今年新建11个千头以上的奶牛牧场,其中,万头牧场6个,到“十二五”末期,全部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在雀巢奶牛饲养管理培训中心奠基仪式上,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局长秦德亮就表示,政府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小奶农向奶农小区或规模化牧场的过渡,实现规模化养殖。 雀巢大中华区食品及饮料部总裁苏博表示,国外奶业主要是以散农收购为主,雀巢在双城斥巨资建设培训中心是配合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养殖业由个体奶农或小型牧场向规模化、专业化牧场过渡的重要进程。

  秦德亮也指出,国内奶牛养殖在管理上还停留在30年前传统的养殖水平,平均出产率还徘徊在4吨左右,养殖成本过高一头奶牛年饲养成本大约在1万元左右;养殖利润下降吨奶利润在3000元至4000元左右,养殖户积极性严重受挫,急需规模化养殖模式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深陷食品安全事故中的中国乳业此前被诟病的多的是生产及流通环节的纰漏,而忽略了包括从源头育种、饲草喂养开始的产业链的追本溯源。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