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猪与病的发生
对养猪生产有着决定性因素主要有:品种,营养,管理,病和行情五个大的因素,在养猪生产正常的情况下,猪病的因素不应该大于五分之一,我认为因病而让一猪场亏损或无法经营是不正常的,当前猪病的发生以及列性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当然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是猪场前期(至少2到3年内)防疫水平观态不到位,公司从上到下都如此,多年处理病死猪不规范,养殖环境及养殖设备还是家养式(多表现在保温,降温设施)。免疫接种只是认为做了,而不会去考虑做的对不对,更不会管药品使用的有没有科学性,就这样多年的恶性循环,猪场老板在不断的骗自己,试问这样是给猪场代来效益还是给猪病代来进场暴发的有利条件,对病说“我们公司的大问向你们永远敞开开”.
目前猪病我们不排除它是猪场发展的拌脚石,但只要我们注意着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发挥‘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不在骗自己,我认为我们养猪不会在哪么畏惧猪病。
二、防治猪病药物种类及药物耐药性问题
兽用药物品种有数千种,有个朋友和我说过:用超长汽车取每种药物以商品名计一合,可装几十载。其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不时在上当,主要针对猪病的药物有哪么多吗?
主要针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抗生素,磺胺类,睦诺酮类,呋喃类以及一些中药,在此我统称为抗菌药。其次是一些解热药和糖皮质激素,我们不排除还有大量作用于猪体各系统以及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但在养猪生产中用之甚少,近年来在使用这些抗菌药物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细菌的耐药性,它已成为影响我们用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盐酸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在3年内从10%上升到100%,药物的有效率从100%下降到33.3%(有关资料)耐药性还普遍存在多重耐药。目前国外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可耐受现有所有抗菌药物的细菌,有人称为“超级细菌”从理论上说我们在使用这些抗菌药物时要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以达到提高药物的疗效,但是药物在进入体后有一系列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这与药物的疗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实验室的体外药敏试验不能完全代表药物在猪体的效用,(如有关资料显示)氨基糖疳类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经猪口服用药往往无效,这是因为此类药物口服后不能完全吸收。这类药物除直接对存在于消化道的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其它系统和全身性感染无任何作用。还要注意,细菌对一种药物的抗药性不是一层不变的,同种的细菌对同种的药物的耐药性可能有很大差异,如在这几年在不同地区的工作中所遇猪链球菌有的地方对青霉素高度敏感,有的地则严重耐药,由此可见细菌的耐药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生产除有条件自己经常做药敏试验外,还要收集其它单位相关病历资料,并细心观察在生产中用药的实际效果,及时修正用药。
三、严格掌握适应症和联合用药
不同细菌对不同类型的药物有不同的敏感度,如革兰氏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大多敏感,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则要选用氨基糖疳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大体分为窄谱和广谱两类,根据场内病原菌的特点能用窄谱就不要用广谱 广谱的不一定比窄谱就好,还要考虑所选用的药物是杀菌药物还是抑菌药物,以及在猪只体内的血药浓度及维持的时间等一些问题。
目前各地区不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较为严重,它可使疗效降低,毒性增强或产生拮抗,还可导致病原体的耐药性增加等问题。联合用药首选要明确病原菌的种类,然后从药物本身考虑药物之间的理化性质,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等相互关系,这样才能确定联合用药的种类,配比,用量及疗程,更需疗效的确切证据。还在注意同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对机体造成积累性中毒。在目前猪场生产中对猪病防治的联合用药和一些复方药非常多,但总体是任意性大强,大多没有真正的实践验证,更没有样本和明确的可比性数据,只是大胆,频繁,大量的使用多种药物防治猪病,其后果可想而知,多年来经药理学和实践证实可增效的联合用药仅有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增效剂,对缺少理伦研究和实践验证的联合用药我们要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