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开始,我县在各乡镇开展动物防疫站规范化建设。随着工作的推进,一些问题也日渐凸现,特别是农村兽医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现象令人关注,许多乡镇动物防疫站都是年过半百的老防疫员在挑“重担”,以致有人担心“再过几年,谁来从事基层防疫工作”?
历史 年轻人以当兽医为荣
解放初期我国畜禽养殖量少,乡村兽医呈散兵游勇状。后来,政府成立了乡级畜牧兽医站,将乡村兽医集中起来。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乡村兽医过着比普通农民要光鲜的日子——那时候他们虽然收入不高,但不要下田劳作,又拿工资,与种田拿工分的普通农民相比要轻松许多。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养殖业发展起来,许多年轻人通过跟人学徒、培训学习也加入到兽医队伍中。
“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是兽医这个行业最红火的时候。兽医收入较高,大家都有业务做。那时候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各种兽医培训班招生广告此起彼伏,农村的年轻人争相学习兽医技术,以成为一名兽医为荣。”县畜牧兽医水产局主管动物防疫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那时候经常能看到骑着摩托车,后座放着兽药箱的年轻人奔波在乡间的小路上。
变革 农民开始自学兽医
到了本世纪初,规模养殖户不断涌现,他们的存栏量一年比一年加大,于是他们把养殖场办成了企业。“猪养多了,兽医诊疗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养殖户就自己钻研猪病防治技术,猪发病也就不用请兽医了,大的养殖场聘请有文凭的专业兽医。”该负责人说道。
仅仅两三年时间,那些原来骑着摩托的兽医干不下去了,大部分转行另谋高就,少数想到了开兽药店。兽医用的基本工具注射器和温度计卖到千家万户,兽医就更没有什么业务了。
近年来,我县开展生猪退养环境治理,生猪的存栏量大幅减少,生猪养殖向规模化发展,养殖户对兽医的需求越来越少。
现状 兽医面临后继无人现象
近日,记者来到路口和安沙等镇的动物防疫站采访,看到经过动物防疫规范化乡镇建设后,动物防疫站不仅有了办公室,而且还有动物防疫储备室,配备了冰箱、冰柜、电脑和疫病采样等设备,防疫站的设施已得到大大改善。
然而,说起动物防疫站的现状, 安沙镇动物防疫站站长熊伟却是喜中有忧。“设备越来越现代化,专业性也越来越强,但人才的培养却有些跟不上。”熊伟告诉记者,站里现有的几名防疫员都50多岁了,要操作电脑,对他们来说有些困难。“我们防疫员看病做检疫凭的是三十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而要使用这些电脑设备,虽经过培训仍一知半解。”熊伟还告诉记者,站里另一位师傅明年就要退休了,他更担心的是后继无人。“我们公开招人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报名的不多,符合条件的更少。”
路口镇动物防疫站站长梁志宏告诉记者,位于路口镇的长沙县八中原本开设了兽医班,但因为近年来鲜少有人报名已经取消了:“乡里年轻人无意学习兽医,院校出生的毕业生更不愿意从事一线动物免疫注射工作。早些年那些铺天盖地的兽医培训广告已销声匿迹,连农业大学所设的兽医专业报考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溯因 待遇不高成发展桎梏
“农村兽医老龄化,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导致青黄不接。”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问题不仅在我县农村存在,其他地区也比较普遍。他介绍说,根据最近统计,我县共有防疫员200余人,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不少防疫站还有50岁以上的老防疫员。“我县农村动物防疫人员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管理和新设备的使用上却困难较大。”该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问题,他们每年都会开展不少于5次的专业培训,让老兽医们学会使用新设备。
他还给记者陈列了一组数据。目前,全县每年存栏生猪100万头,家禽200余万羽,另有牛1万5千头。这些动物的防疫工作全部由200名防疫员负责,平均下来每个人要承担800-1000户农户的防疫任务,而他们的年薪为1万元左右。防疫员们每天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每个月油费就要去掉两三百元,有时候还碰到农户不配合,一户农户家往往要去很多次。
工作辛苦,待遇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发展的桎梏。但是同时该负责人也分析到:“我县动物养殖已经朝着规模化发展,未来也许对动物防疫员的人数要求会降低,但技术要求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