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控制 » 正文

“洋猪肉”涌入 倒逼养猪产业升级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1-23  
     洋猪肉”进口激增,背后是价格因素起作用。市场人士介绍,美国目前生猪价格折合人民币为9.5元/公斤,欧洲生猪价折合11.5元/公斤;中国生猪价目前为17元/公斤左右,是美国的1.79倍,欧洲的1.48倍。如此巨大的价格差,让美国猪肉得以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洋猪肉”的价格能够低出国内猪肉价一截,养猪成本较低是根本。美国猪肉为啥有价格优势呢?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美国主产的玉米和大豆每年大量出口到中国,而这些饲料到了中国价格就高了。其二,在美国,饲料厂、养殖场、加工厂一般是三位一体,相互参股,一般是各参股30%左右。当某一环节成本高时,相互分摊一下即可消化,保证总体价格的稳定。而国内整个“猪”产业并未连成一体,上一环节的高价往往延伸导致下一环节的更高价,最后叠加累积到消费终端,只能是“贵上加贵”。“洋猪肉”价低与养殖环境以及管理水平也密切相关。据相关报道,我国一般猪场一头母猪每年繁育的仔猪能够成活并且安全长大出栏的数量约为12头,美国可以达到18头,这意味着如果中、美保育1头母猪成本相同,美国母猪的产出要比中国高出约50%,反过来,美国保育母猪的成本可以比中国低一大截。美国的猪场,由于管理水平较高,仔猪出生后21天就可以断奶,但是中国仔猪要多5~7天时间,断奶时间延长,意味着母猪繁育下一代仔猪的时间也将延长;美国母猪一年可以繁育2.2~2.3代仔猪,中国只有2.1~2.2代的水平。美国母猪生得多,活得多,生得快,生猪成本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已经具有了明显的优势。

    本轮“洋猪肉”大量进入,反映出世界养猪大国已经把销售市场锁定中国。仅10月底至11月初,就有墨西哥、芬兰等国先后组团来华开展“猪肉贸易之旅”。美国更是动用行业协会的巨大能量,以低价打开中国猪肉市场。这从一个侧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然,尽管“洋猪肉”进口量猛增,从当前看对国内的总消费量来说还不很起眼,但国内养猪业成本高、效益低、平衡差的问题已经显示出来,加上养猪人力、饲料、土地等在竞争中居于下风,若管理水平再不尽快跟上,将来估计会有相当一部分进口猪肉代替国内养殖。倘若如此,其后果必然会对国内养殖户带来冲击。这就要求国内养猪业必须抓紧进行产业升级。

    那么怎样升级呢?业界识者认为,要发展规模化经营,需要改变养猪行业小而散的格局;要引进先进的养殖和运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和盈利水平;要放眼全球生猪市场,在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上下工夫。与此同时,还要在提高农民养猪积极性上进行专项投入,避免“洋猪肉”进口激增对国内养殖户带来过大的冲击。总之,只有直面竞争,通过自我改善来赢得竞争,才能防止消费市场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

    猪肉价格为何让市民农民交替“受伤”

    猪在中国物价体系中最受人关注,主要是它是国人餐桌上最重要的副食品之一。而最有名的是猪肉在五年内“推动”CPI价格上涨,在国内外影响深远。一次是2007年,一次是2011年,这两轮CPI上涨,让国人对猪肉印象深刻,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物价上涨是由于猪来推动的。当然,我们知道,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只有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就可能会失控。

    中国猪肉过高,因此诱使中国进口猪增加。美国农业部11月更新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猪肉8224.7万磅,创下2000年1月以来单月自美进口猪肉的最高历史纪录。商务部数据也显示,美国、墨西哥、芬兰等国抢滩中国市场, “洋猪肉”纷纷涌入。为什么中国愿意进口猪肉呢?2011年国内猪肉价最高时达20多块钱,低的时候也有15块钱。根据美国进口的数据,中国每进口一斤猪肉,1 美元多一点,只相当于人民币10元不到。如此悬殊的价格差距,是因为美国生猪养殖的成本远远比低于国内。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生猪价为中国一半。作为生猪主要消费的玉米,美国玉米为每公斤1.48元,中国玉米约每公斤2.4-2.6元,要比美国玉米高出70%左右。而且,美国母猪的产出也比中国高出约 50%。

    中国的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上涨,很多养猪户的利润都被成本不断上涨给吃掉了。很多养猪户反映,猪价上涨了,他们并没有获得超额利润,很多也就只能获得平均利润而已。如果遇到倒霉年,很多猪的成本都能高过卖猪价。

    还有,中国的猪肉从猪栏到餐桌,中间环节重重,层层加价,还可能加税加费,这也是中国猪肉价格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养猪的不如贩猪的,贩猪的不如收税和收费的,遇到那些罚钱的马路经济罚款的,收过路费的,还有收管理费的,羊毛最终出在羊身上,最终都要消费者掏钱。要想降低中国的物价,我们认为,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以及减少不合理的税费,是必须的。只有降低生产者的税费,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增加他们的利润,才能创造出来更多现实财富。

    美国猪来了,但也检查出了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多批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地的猪肉产品,因被检出含有俗称“瘦肉精”的莱克多巴胺,而被我国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目前这些批次的猪肉产品已被退货或销毁,并未在国内市场销售。可见,中国猪肉更应当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否则,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当然,能把外国的廉价货进口一些进来,同时将我们的巨额外汇储备实体化,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猪肉价格和蔬菜一样,在回调成功之后(应当注意,绝对价格与生产者的成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又伤害了农民。价格高涨,市民吃不消,价格太低,农民吃不消。其实,这中间还是中间费用太高的问题,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都没有真正分配给养猪户和消费者。猪肉供应多了,成为要挟农民的降价亏本的幌子,而猪肉供应少了,又成为要挟市民高价卖肉的幌子。如何削减交易成本太高,依然是管理层应当关注的焦点。

    如果从物价角度看,是肉价还是药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类商品物价由于中间环节太多,导致成本增加物价上涨,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在论及药价虚高时指出,很多药商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利益集团,将招投标玩弄于手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价格改革刻不容缓,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撰文指出,现在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上下一心、开拓进取、只争朝夕,坚定不移地把这项重大改革实施好,走出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式解决办法的路子。

    同样,关注猪肉价格变化的两头的利益,即一头是消费者,一头是生产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治理物价上涨,以及实体经济被虚拟经济掏空,不仅仅要从货币超发的根源出发,同样,削减中间成本,削减流通费用,以及各种各样的管理费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