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关于奶牛产奶量、奶的品质与粗饲料的关系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1-14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固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 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千克,乳脂率为2.6%-6.0%。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二、选择优质饲料 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 1粗纤维 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 2脂肪 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入乳腺。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游离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产生此作用。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响很小。添加不饱和脂肪或大剂量脂肪常可导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所以,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冒发酵,采用钙皂化等。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高士争等(1998)报道,添加脂肪酸钙300克/天?头可使奶中乳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总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及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奶牛添加脂肪酸钙仅限于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对高乳脂率的奶牛无效。由于乳脂率的提高必须有50%乙酸作为合成前体物,故添加脂肪酸钙时,日粮于物质中要求维持粗纤维17%、ADF21%的水平(张延利,1996)。 3能量及蛋白质 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 4无机盐 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韩正康(1986)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钠能提高乳脂率。 三、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 1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 在奶牛日粮中,不能过多强调精料,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精料。Poewll(l939)最早发现,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中乙酸比例减少,丙酸比例增加;反之,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可见,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因此,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生产中,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2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 通过大量奶牛试验证实了乳脂率与日粮纤维有关,并推断日粮纤维含量和来源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与纤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精料中易降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粗料中禾本科青干草易降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同时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而青粗饲料不易太碎,一般以8厘米左右为好,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 3补充脂肪 一般奶牛日粮脂肪含量约在3%左右,而有关资料表明,日粮中脂肪含量在5%-6%时奶牛对养分利用率最高。因此,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籽或保护脂肪酸,可有效提高乳脂率,但添加量也不宜过高,掌握在日粮中脂肪含量大体在5%-6%即可。 4加强干乳期的管理 产奶牛干乳期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营养的阶段,改善母牛营养状况也对下一泌乳期有利,为延长生产年限准备必要的条件;同时干乳期间乳腺分泌活动停止,是分泌上皮细胞更新动下一泌乳期能正常分泌的必要准备阶段。因此,母牛干乳期供给充分的营养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如加强干乳中后期乳房的按摩等),可有效提高乳脂率。 5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正确的按摩和挤奶操作,能增强排乳反射,提高奶产量和乳脂率。规范和提高挤奶技术,每次挤奶时力求使乳腺胞内的乳汁尽量挤净,不仅可提高产奶量(增幅为10%-20%),而且可增加乳脂率0.2-0.4个百分点。掌握挤奶速度,尽可能在5分钟内挤完。 6适当的运动 舍饲奶牛运动量较少,如果给予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锻炼体质,加强代谢,增强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一般情况下,奶牛每天自由运动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据报道,对奶牛每天驱赶3公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但运动不宜剧烈,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根据牛的生理、营养状况而定。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能量负平衡,引起酮病。 四、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乳房炎症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乳汁会呈水样,乳脂率明显降低。由于乳房炎病因复杂且有很多影响因素,预防工作有一定难度。预防乳房炎,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的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和畜体卫生,尤其是乳房的卫生;要注意挤奶卫生和正确挤奶;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或DHI测定,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呈“++”以上反应的及时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头药浴工作,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常用的有0.3%-0.5%洗必太溶液。 五、冬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在冬季只喂给奶牛粗饲料,远远不能满足奶牛的生理及维持需要,因此必须适当地添加一定比例的精饲料。精料补充料的主要原料应保证在3种以上,以保持营养来源的全面性,一般在产奶初期,精粗料比一般为3∶7,随着产奶高峰期的临近,奶牛对营养的需求量加大,精料比可适当加大。精粗比例随精粗料营养浓度水平可适当调整,如粗饲料质量差,可适当提高精料的补充量,但绝不能过多,因为食入过多的精饲料,会使一部分精料来不及被奶牛消化,就在胃中被微生物分解发酵,从而引起奶牛消化不良,甚至酸中毒。进入冬季的奶牛,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必定导致奶牛体能的消耗。用来补充其能量的主要饲料是玉米,在蛋白饲料不变的前提下,要增加玉米20%-50%。每日给高产奶牛(日产奶35千克以上)供给的精料应达到6-8千克,给一般产奶奶牛供给精料量每日不少于3.2千克。冬季应该给奶牛多喂青贮、微贮或啤酒糟等一些多汁饲料,从而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草类多汁绿色饲料。实践表明,冬季饲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产奶量比不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多近一倍,可见如果冬季给奶牛饲喂足够的多汁饲料可以增加其产奶量。要对病牛实行隔采取保暖御寒措施。牛舍内最适宜温度是16-20oC,奶牛若长期处于低温情况下,牛体大量散失热量,抵抗力降低,容易患病。因此到了冬天要及早动手堵塞好牛舍墙四周的漏洞,防止寒风侵入,牛舍内的门窗要装好玻璃或糊好纸,挂上草或布的门帘、窗帘,防止穿堂风。圈内铺厚褥草,没有条件可铺干土,防止冻坏乳房。要做到牛舍、饲料、饮水“三暖”。成年牛的温度要保持在6oC以上,育成舍的温度,要保持在5oC以上。不喂带冻霜、发霉的饲料。许多饲养户在冬季只有雪天才将牛赶进房舍内,平时都将奶牛散放在露天场院内,随着气温的下降造成奶牛体能消耗,严重地影响产奶量。进入冬季后,当夜晚气温降到零下15oC时,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体能消耗过多,从而影响其产奶量。在冬季一般牛舍内温度保持在10-25oC为宜,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负作用。由于冬季奶牛饲草料成分的单一,每日在其饲料中必须配入5-15克的钙和磷。为防治奶牛盐中毒或由于食盐过多而带来其它不良病症,在给奶牛补盐时尽量不要按比例加入饲料中,应让奶牛自由舔食为宜,尽量购置盐砖和盐槽。 1增加光照 冬季饲养奶牛,采用人工光照手段模拟夏季自然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增加产奶量。美国研究人员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的方法,使白昼和黑夜按16小时和8小时的比例循环,增加光照,在照射2-6周内,奶牛产奶量即可提高。春、秋、冬三季,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可提高10%。 2供足温水 冬季奶牛多采食干草,若不能充分饮水,奶牛食欲就会下降。奶牛每食1千克干饲料需水5千克。因此奶牛冬季饮水次数不能低于夏季。要求每天早、午、晚间各饮水一次。饮水温度应接近奶牛体温(38-40oC),严禁让奶牛饮用冰碴水。 3坚持舍外的适当运动 由放牧转入舍饲后的奶牛,运动量大为降低,尤其在饲喂全价日粮后,奶牛总吃不够,容易过肥,这对奶牛体质和产奶都是不利的,很容易招致酮尿病等。牧区可结合放牧进行,农区在中午天暖时,可把牛群赶入运动场自由活动,也可做驱赶运动1小时。既能增强牛的抗病力,又能加强牛的御寒能力。但要注意安全,防止滑跌,更要防止感冒,别把牛冻坏,为防止乳头受冻,可制做棉乳罩,用绳绕牛体一周固定好,有很好的保暖作用。 经常刷拭牛体。冬季寒冷,牛表皮血管收缩。经常刷拭牛体,可促进血液循环,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有明显效果。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