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影响仔猪豆粕消化率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1-08  
     豆粕是猪的主要蛋白饲料原料,但是豆粕的消化率不仅跟豆粕的质量有关,也与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有关。最常提到的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是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通过热处理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强调豆粕加工要熟化。因为生的豆粕会影响蛋白的消化。 但是即便没有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仔猪对豆粕的消化依然有影响,以下是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的关于大豆球蛋白致敏情况的信息。 1 大豆球蛋白的致敏机理 大豆球蛋白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在仔猪致过敏反应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他在食品加工中如何参与凝胶、发泡和乳化特性的形成。至于在畜禽过敏反应方面,则以大豆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对幼龄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等研究为主,而在以单个抗原蛋白为对象探讨其对动物的致过敏剂量和作用机理方面还很欠缺。鉴于此原因,并考虑到在所有幼龄动物中,仔猪对大豆抗原的致敏反应最为敏感,因此,以仔猪为动物模型对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向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球蛋白纯品,评定了仔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皮肤试敏试验,测定了血清中IgE、IgGl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测定了小肠中IgE浓度、肥大细胞数目和组胺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引起仔猪的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导致过敏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造成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生长受阻以及过敏性腹泻。研究表明,仔猪发生过敏反应的程度与大豆球蛋白的剂量相关,相对高剂量可导致更为严重的免疫反应。 2 β-伴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 目前,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对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作用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亚基水平。用免疫亲和层析、基因表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纯度大于93%和99%的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这些高纯度样品的成功获得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探讨大豆抗原蛋白致敏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了过敏反应模型,将体内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系统研究了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对大鼠的致敏作用。结果发现,在灌服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后,大鼠的IgE和IgGl抗体浓度显著升高(p<0.05),肠道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加,肥大细胞脱粒现象明显;肠道组织中组胺的释放率和释放量增加;淋巴细胞过度增殖,CD4+T细胞显著升高,血液和脾脏中的IL-2,IL-4和IL-5的分泌量增加。这些免疫反应最终引起小肠炎症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造成免疫功能和组织器官的损伤及消化吸收不良。因此可以初步推断,β-伴大豆球蛋白是诱发大鼠免疫机能紊乱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该试验还首次证实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在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证实,大豆球蛋白G1亚基的酸性多肽连和β-伴大豆球蛋白中均含有IgE结合区域,可以抵制热加工和消化酶的作用,进入机体后通过消化道黏膜被原样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刺激体内IgE抗体的生成。生成的IgE抗体迅速与消化道及全身各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摄入相同抗原,这种结合了肥大细胞的IgE抗体与相应抗原再度结合后,激活肥大细胞,使之脱颗粒并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3 前景展望 作为畜禽主要饲料原料的大豆在现实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大豆中存在的抗原蛋白是限制大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消除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作用多集中于研究开发加工处理生大豆的方法,如热处理、膨化加工处理、热乙醇处理以及酮制剂处理等,然而,由于大豆抗原蛋白是热稳定的抗营养因子,以上加工方法还不足以生产零抗原或低抗原大豆。目前,利用基因消除法将大豆中表达抗原表位的基因去除以培育出无抗原物质的大豆蛋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目前,大豆抗原蛋白的理化特性逐渐被认识,其致敏作用的机制也逐渐被揭示。尽管如此,许多深层次的重要问题目前仍未得到解决。要真正全面系统地阐释大豆抗原蛋白在动物体内的相关作用机理还需要不断地从动物医学、免疫学、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深入探讨。只有这些研究从理论上获得全面突破,才能实现在生产中掌握灭活大豆抗原物质活性的方法,有效监控大豆制品的质量以及保障大豆制品在人类食品和畜禽饲料中的安全与高效利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