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加快牛业产业化进程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来自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高层论坛的“牛”计“牛”策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0-12  
    集百家牛人之才,纳天下牛人之智。9月23日在重庆召开的中国牛业发展大会高层论坛汇集了来自全国牛业及相关行业的专家、管理者、企业家,共同聚焦牛业发展前景,分析我国牛业当前形势,深刻剖析中国牛业发展问题,推广典型地区养殖模式及成功经验。与会嘉宾的真知灼见对启迪牛业发展思路,形成行业发展建议,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中国牛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肉牛养殖成本高位运行

    “这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对牛肉的消费持续增加,牛肉的社会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牛肉产品进口的增长明显快于出口,这说明我国牛业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前景广阔。”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张宝文指出,“但我们同样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牛业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对农牧民的养殖带动性还有待加强。”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介绍,在我国商品牛源紧张、饲料价格昂贵、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肉牛养殖成本仍将高位运行。养牛成本继续升高,但比较效益仍不理想。以目前行情估算,同样投入10万元,养猪全年可获利3~4万元,而育肥牛全年只可获利1~2万元。周期长,利润少,直接影响了肉牛养殖户的积极性,也加大了他们的养殖风险。

    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母牛养殖模式,强化牛源基地建设”,说明母牛养殖在加强牛业产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会专家认为,我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有利于加快肉牛产业化进程。

    2010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活动,对于肉牛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的场户,平均每场户奖励80万元,并优先支持饲养母牛的养殖户。这一政策的启动引导肉牛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地逐步探索出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牛源基地强化措施。虽然各地实施方案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点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业。

    张宝文说,南方地区的高档肉牛千头繁育合作社,南方地区的小型家庭式养殖示范户等,通过财政扶持和企业资金带动,建立起灵活有效的补贴奖励制度,调动了母牛养殖户的积极性,不仅适应了当地肉牛业的发展特点及需求,而且为全国逐步恢复能繁母牛存栏数、推进现代化肉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支撑推进肉牛产业

    科技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目前,制约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是科技因素,比如开展双犊、地方优良品种选育、胚胎移植、程序化输精、饲草饲料等方面,都需要以科研能力为支撑。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魏成斌说,由于肉牛养殖场科技人员的缺乏,一些最新技术不能在养殖场顺利推广,使肉牛养殖业中的科技贡献率处于较低水平。肉牛业作为技术性产业,如果不能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养殖、疫病防治、饲料加工调制等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就不可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如何以科技为支撑推进母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肉牛养殖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专家建议肉牛产业方面的科研力量共同携手,把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科技对肉牛产业的贡献作用,不断提高肉牛的科技含量。

    发挥企业和合作社的作用

    与会代表认为,肉牛产业走向适度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是今后的主流发展方向,各地应继续坚持通过相应政策扶持及市场引导逐步建立起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模式的发展思路。

    许尚忠指出,发展合作经济是实现肉牛规模化生产、获取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继续加大力度引导及推广合作组织模式。

    重庆恒都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兴德认为,应该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肉牛发展,壮大肉牛养殖规模,为肉牛发展奠定基础。恒都在重庆丰都县自建了优质肉牛繁殖场、万头肉牛养殖区、饲料配送中心、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厂,构建了一条完整产业链。在蒋兴德看来,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的基础,“大力发展能繁母牛,才能抢抓肉牛产业制高点。”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