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管理
定期对料槽进行清空、打扫、消毒,避免饲喂一些霉败、变质和适口性差的饲料。时常让鸡清空一下料槽以防饲料在里面堆积。饲料要避免过期。加料之前,确保所加之料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确认传送到正确的料槽之内。加料的过程中,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标记清楚后储存于-20℃至少4周时间。从感官上检查料的颗粒大小、颜色、气味以及同前期样本的比较情况,如发现与正常料样差别明显的话,要立即通报给饲料供应部门。如考虑到撤料所造成的麻烦,可以送交样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认料的可疑之处。应当定期的把料送往实验室进行营养成分的检验(例如,含水量、氨基酸、脂类、粗蛋白等指标),并与供料商所提供的营养价值表进行比对。
能量
能量是由日粮中营养素(脂类、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所提供的,是生长和产蛋所必须的成分。对于禽类而言,代谢能(食入饲料的总能减去粪、尿排泄物中的总能即为代谢能)是用来反映饲料原料和全价料中可利用能量的指标。然而,同一种饲料原料其代谢能值的差异却有很大的不同(下表所示)。部分差异可能是由于饲料原料中含水量的不同造成的,但是,即便是以干物质为基础所表示的代谢能值也有所差异。因而,给定日粮成分能值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单一饲料成分中指定的能值。
建议的日粮代谢能是以美国通用的表观代谢能测定的饲料原料能值为依据。这些饲料成分营养价值表见手册附录。当所用饲料原料中能量值与本手册有差异时,建议把能值作相应的调整。无论采用何种能值系统或使用不同能量含量的饲料原料,其日粮中的能量要必须满足鸡群的维持、生长和产蛋需要。如果摄入的能量不足,蛋鸡就会动用体内储备首先满足产蛋的需要,接着是蛋重减轻,产蛋量下降和体重减小。
蛋白和氨基酸
禽类需要的不是蛋白质而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尽管日粮中粗蛋白含量的最小量在附表中已经给出,但是我们强烈建议不以最小粗蛋白量而以氨基酸为基础来配合日粮。然而,在没有具体的最小粗蛋白要求的情况下,考虑总氨基酸的含量以避免氨基酸缺乏。在多数日粮中要添加人工合成的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缬氨酸或异亮氨酸。因而,日粮成分只考虑蛋氨酸(胱氨酸)和赖氨酸的话,就应该考虑粗蛋白的含量,以避免其他氨基酸的缺乏。
日粮中部分氨基酸(通常10%-15%)不能消化,而是随粪便排出。由于不同的饲料原料可消化部分差异很大,所以我们强烈建议以可消化氨基酸为依据设计日粮配方。例如,大豆粕,肉骨粉和棉籽粕的蛋氨酸含量大至相同,但他们所含蛋氨酸的可消化能力却大不相同。
大豆粕(48%) 0.64%蛋氨酸×91%消化率=0.58%可消化蛋氨酸
肉骨粉(48%) 0.64%蛋氨酸×85%消化率=0.54%可消化蛋氨酸
棉籽粕(46%) 0.64%蛋氨酸×72%消化率=0.46%可消化蛋氨酸
以总氨基酸需求为依据设计日粮配方时,由于不同饲料原料中含有的可消化氨基酸的量不同,日粮配方必须要有较大的安全边际。以可消化氨基酸为依据设计日粮配方,不但可以减小这种安全边际,而且可以根据饲料原料的氨基酸生物利用率来更加准确的估计原料的优劣。以可消化氨基酸为依据设计的日粮配方越准确,日粮就越经济实用。同时,和以总氨基酸或粗蛋白为依据设计的配方相比,此种方法还可以减小环境的不良影响。部分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见本手册后面的附表。
外源性饲料酶的使用
外源性饲料酶能够有效地提高饲料原料中营养素和能量的消化利用率,因而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植酸酶可以有效提高诸如玉米和豆粕等含植酸盐原料中磷的生物学利用率。而糖酶,如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可有效的提高饲料中能量的利用率。配置全价料必须关注有足够的与酶相作用的原料底物,例如,植酸酶只有在原料中含有足够的植酸盐结合的磷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的作用。植酸酶与玉米-豆粕型日粮作用所释放的有效磷高于小麦-豆粕-肉骨粉型日粮所释放的有效磷。如不考虑饲料中植酸酶的含量,而仅靠植酸酶来增加有效磷的释放,就可能导致磷缺乏,从而影响产蛋率,产生痛风和骨软化症等问题。同样,不考虑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作用底物存在的话,就可能导致能量摄入不足,出现发育迟缓、蛋重变小和产蛋减少。
青年鸡的饲粮
青年鸡的饲养和管理对产蛋期的蛋重和产蛋量影响极大。若在此期间有所偏差,可造成产蛋期产蛋性能下降,并且无法在产蛋期进行弥补。因此,必须灵活掌握青年鸡的饲料营养供给,达到目标体重后才可更换下一阶段的饲料。育雏早期应采用颗粒破碎料,可提高雏鸡的采食量和避免挑食,有助于机体的发育和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饲料的更换取决于体重是否达标,而不是日龄。密切关注青年鸡的体重变化是换料的关键。如果3周龄没有达到标准体重(此时已经到了由颗粒料转换为生长期料的时候),应继续使用颗粒料,直到达到相应的体重标准。如果鸡群体重与标准差距过大,应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与成年鸡不同,青年鸡不以能量的摄入量为依据来规定其饲料耗量,而是以促进其机体的发育为目的,为其提供高能量的饲料。与寒冷的环境不同,高热的环境不能通过提高饲料能量水平来促进鸡的增重。因而,在热的环境下以提高饲料中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尽管高营养水平的饲粮能够促进鸡群的机体发育,但是持续给予高能量水平的日粮或低粗纤维水平的日粮会减弱鸡的消化能力,导致产蛋期采食量下降,产蛋量性能较差。
开产前的饲粮
建议青年鸡的饲料含钙量在1%左右,以确保钙的摄入量,使骨骼发育良好。开产前鸡的饲料,即产第一枚蛋前2周的时间(从未早过15周龄),要比生长期的饲料中含有更高的钙(2.5%)和磷,以利于髓质骨的发育。髓质骨是钙的储存库,成年鸡能够迅速动用其中的钙来形成蛋壳。髓质骨的正常发育可为避免产蛋期出现骨质疏松及保障蛋壳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尽管如此,由于时间短暂的原因,开产前期这段时间的管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我们不建议在性成熟之前用高钙的饲料(4%-5%)代替开产前饲料,因为这样的话这会导致粪便过稀,并会持续于整个产蛋期。另一方面,生长期饲料和开产前的饲料不要延续使用到产蛋阶段,因为这两个时期的料中含有的钙量不足以满足产蛋需要。
产蛋期的饲粮
为使鸡群在整个产蛋期中有良好的生产表现和适宜的蛋重,应该制定一个阶段性饲喂程序以确保适宜的营养摄入。设计的配方要以鸡群的实际采食量和希望鸡群要达到的生产水平为依据。掌握鸡群每天的耗料量是饲喂管理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给料的厚度,以避免浪费。母鸡应当随时有料可食,尤其是在熄灯之前。
鸡群的饲料消耗量决定于几个因素,包括体重(日龄)、产蛋率、蛋重、环境温度、饲料的质地、日粮营养素的不平衡,日粮中能量的含量。 饲料中的能量含量是尤为重要的,因为鸡会通过减少或增加饲料的摄入来维持能量的摄入量。换句话说,能量低时鸡的采食量就会增大,能量高时鸡的采食量就会降低。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在营养不平衡或食盐缺乏时)鸡会调整其采食量以满足相应营养素的需要,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为了能适应不同能量水平日粮的要求或能适应能量饲料的成本变化,我们提供了一定的能量浓度范围。通常的原则是,能量水平低耗料量增加。有些时候,提高饲料能量和营养水平是有益的,尤其在能量消耗成为限制因素的时候,诸如如产蛋舍初期和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时,每只鸡的能耗少于270~280千卡/天,就会造成高峰结束后产蛋率和蛋重的降低。热应激也会引起采食量的降低和能量摄入减少。提供饲料中能量的水平,可以保持鸡群较好的体重增长、产蛋能力、蛋重,尤其是在环境温度高时效果更加显著。脂肪和油脂含高浓度的能量,可以用来提高日粮中能量的水平。脂肪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体增热较低(即脂肪有相对较低的热增耗),这对热应激时非常有益。尽管可以将植物油和动物油混用,但植物油中含有相对较高的亚油酸,这有利于蛋重的增加。
采食量的计算
从配方实用性方面来讲,定期而准确的估测鸡群实际的采食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鸡群的耗料率是随着日龄、环境温度、日粮中能量的含量和日粮能量浓度的不同而变化的。要仔细斟酌各营养素,其配成的日粮才可以提供建议性的营养摄入量。例如,观察到鸡群的实际采食量为95克/日,建议的钙含量是4.1克/日,则饲料中钙的含量是4.32%。同样是采食量为95克/日,建议每只鸡每日摄入750毫克/日赖氨酸,,则饲料中赖氨酸的含量为0.789%。如果把鸡群采食量降到85克/日(比如提高了环境温度和饲料能量水平),鸡的营养素摄入量则为85克×4.32%=3.25克的钙,85克×0.789=671毫克的可消化赖氨酸,这就低于推荐的营养摄入量。结果是蛋壳质量、蛋重和产蛋量等指标均有所下降。因而,随着采食量降到85克/日,则饲料中钙的含量和可消化氨基酸的比例应该相应调整到是482%和0.889%的水平,以确保摄入钙量和可消化赖氨酸的量为是建议的4.10克/日和750毫克/日。
营养与蛋重
开产体重影响蛋黄的大小,进而影响蛋重。因而,通过改变青年鸡饲喂和管理的方式增加其开产体重可以增加整个产蛋期的蛋的大小,反之亦然。产蛋期通过调整平衡蛋白质或单个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中,蛋氨酸常用来改变蛋重)、亚油酸和添加脂肪或油脂等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控制蛋重。虽然能量的摄入可以影响蛋重,但此法很难实施,这是因为鸡会通过采食量的调节来满足它们自身的能量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利用营养策略来控制蛋重以避免蛋超重,那就应该在产蛋周期早期着手。一旦蛋重超标,就很难在不影响产蛋率的情况下予以纠正。
营养与蛋壳质量
充足的钙、磷、微量元素(如锌、镁、锰、铜)和维生素D3的供给,对于保证蛋壳质量至关重要。饲料原料中矿物质的生物可利用率不尽相同,设计日粮配方时予以注意。而且,饲料中添加钙(通常是碳酸钙)的颗粒大小也很重要。添加的碳酸钙中至少有65%的颗粒为2~4毫米,35%为小于2毫米。大颗粒碳酸钙的溶解速度较慢,这可以确保蛋鸡在熄灯之在不采食富含钙质饲料的情况下,肠道中仍有钙质可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