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如何做好秋季肉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0-08  
     气候干燥、温差变化较大的秋季是肉鸡呼吸道病的多发季节,一般情况下,潜在的病毒和细菌性疾病是潜在因素,骤然的天气变化、防疫应激、有害气体超标是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刺激下,潜在因素暴发呼吸道病,并且该病治疗效果差、时间长,严重影响肉鸡生长性能的发挥和养殖户的生产效益,因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就秋季呼吸道病的预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秋季常见呼吸道病的病因

    (一)引起肉鸡呼吸道病的病毒性疾病

    温和型流感(H9) 从笔者近几年技术服务遇到的疾病来看,秋季到来后,温和型流感常呈高发趋势,多数情况下可见到禽流感发生后,病势缓和,病情逐步发展、蔓延,先发病的鸡群已经恢复,而未发病的鸡群才开始发病,常造成治疗困难,治疗时间长,用药成本较高。

    新城疫 以下痢、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其特征,尤其是发生急性型新城疫时,病禽上呼吸道分泌多量黏液自口鼻流出,喉部常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发病后期呼吸极度困难。

    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群发病后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涉及全群,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畏寒、喘息、咳嗽、喷嚏,有气管啰音,鼻孔中流出分泌物,本病多呈肾型病变,俗称“花斑肾”。

    (二)细菌性疾病

    败血性支原体病 鸡败血性支原体病感染可引起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CRD),其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啰音和张口呼吸。该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可在鸡群中长期存在,一旦遇到应激即可发生蔓延。

    禽霍乱 该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一旦侵害呼吸道就会表现呼吸道症状,特征为鼻流黏液、鼻窦肿大、喉部蓄积分泌物,导致病鸡呼吸困难。

    雏鸡沙门氏杆菌病 雏鸡沙门氏杆菌病多发于雏鸡,一旦发病,死亡率相当高。凡患白痢的雏鸡,绝大多数具有呼吸道症状,表现为羽毛蓬松,双翅张开,后腹呈现一收一缩的呼吸加快动作。解剖可发现肺部脓肿和坏死。

    大肠杆菌病 血清型较多,病型复杂,只有在鸡患气囊炎时,才出现呼吸道症状。

    二、秋季呼吸道病的免疫和药物预防

    (一)做好秋季肉鸡的免疫预防

    尤其是要做好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建议肉鸡在5~7日龄时用新流二联油苗颈部皮下注射,每只鸡0.5头份,同时用新支二联活苗1~1.5头份免疫,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的地区,建议在3日龄用W93或含491毒株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一次;在19~21天免疫鸡新城疫疫苗时,如果鸡群有呼吸道疾病存在,免疫时最好采用肌肉注射,如果采用饮水免疫,疫苗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从而容易造成呼吸道病的暴发。同时还可以根据鸡群情况,添加治疗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的药物,一般是在疫苗注射液里添加阿米卡星,来控制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二)做好药物预防工作

    1.在免疫前后,要添加治疗呼吸道病的药物,主要是防治支原体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或者泰妙菌素。

    2.对鸡群受凉引起的呼吸道病,既要投抗生素药物预防细菌性疾病的爆发,又要针对鸡群情况,投喂解表的药物,如发烧则投喂退烧药,可选择的药物有安乃近、氨基比林、柴胡。气管有粘痰的则投喂甘草片、氯化铵、溴乙新等药物。咳嗽的鸡群可以投喂平喘止咳的药物,如麻杏石甘散、咳特灵之类。对有支气管堵塞的鸡群,可以投喂氨茶碱。

    3.在抗生素选择上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以利鸡群的康复,根据近几年河南地区药敏试验的经验,一般是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加替沙星比较敏感。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谨慎,因为如果是温和型禽流感引起的呼吸道病,病情的发展史很快,继发感染的速度也很快,一旦选择药物失误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4.对于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双黄连等中药制剂,在鸡发病初期还可以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等,新开发的中药提取物金丝桃素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病的辅助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5.加强带鸡消毒工作,在鸡病发生期间,要加强带鸡消毒工作,每天一次到两次,消毒药物要选择双季铵盐、抗毒威、百毒杀等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物,并且用温水稀释,以防凉水喷到鸡身上引起鸡群应激,使鸡群的呼吸道病更严重。

    6.肉鸡呼吸道病发生的一般规律是,15日龄以前一般是受凉和细菌感染,15日龄以后的鸡群一般都有病毒病伴发,所以15日龄以后的鸡在投药时要注意添加抗病毒药物。另外,在做好免疫预防和药物预防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做好鸡舍内的温、湿度管理工作。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