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应激对家禽生产的危害及其消除措施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9-07  
    

    一、应激的概述

    应激是指鸡对外界刺激因素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这些刺激因素包括过冷,过热,疾病,噪音,通风不良,营养不良,垫料不适,转群,免疫等。

    应激的发生过程: 应激根据其发生后机体内的变化分为

    1 、警觉阶段,以肾上腺髓质激素和交感神经系统儿茶酚胺类释放的突然增高为特征,通过分解糖原产生大量可利用能量。

    2 、抗拒阶段,以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为特征,将机体储备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生成葡萄糖。

    3 、死亡淘汰阶段,动物因为体内储备耗净或肾上腺皮质衰竭开始疲劳甚至死亡。

    应激的分类: 应激根据刺激因素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分为几种:

    1、 生理性应激:凡能引起鸡体调节失控,内分泌失调的应激。

    2、 环境性应激:因环境因素所致,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笼具不适, 有毒有害物质过量 等。

    3 、管理性应激:由管理因素所致,如水料变化,运输,转群,断喙,免疫,噪音, 高密度饲养、啄癖、更换饲料、断水禁食、强制换羽、更换饲养员、疫苗接种,育种引起的失衡现象 ( 或超负荷现象 ) 等。

    4 、 传染性应激,致病微生物所致。

    5 、营养性应激,营养不足或不平衡、抗营养因子等。

    应激的危害: 应激几乎动员了动物的所有系统 , 并导致动物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发生变化。动物于应激期间将丧失非必须代谢基本功能如免疫功能,生长与繁殖等,而保持散热,血液流动和呼吸等必须代谢基本功能。因此应激因子导致营养和身体储备从具有经济意义的性状转向维持生存的基本功能。对于家禽生产 , 应激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应激会降低家禽的生长速度、体重、产蛋量、饲料利用率、肉品质、蛋品质、孵化率、育成率和抗病力 , 增加次品率和死亡率等。

    二、养鸡生产中几种常见应激

    1 、温度, 当温度过高过低或突然发生大幅度的升降时,如突然的寒冷刺激会使呼吸道黏膜屏障机能受到破坏,纤毛上皮活动停止,溶菌酶分泌减少,组织蛋白分解加剧,血液中大分子胶体蛋白增多,网内系活性减弱,致使机体抵抗力减弱。而当高温环境时,鸡体为生存调整代谢降低产热,如降低采食量等, 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使经济生产指标受到影响, 蛋鸡和种蛋鸡的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脆、变薄,破蛋率上升,种蛋受精率下降,鸡体重下降,死亡率上升。 鸡因无汗腺表皮蒸发散热能力差,只能靠呼气来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高达 37 、 8 度以上,呼吸频率超过 110 次 / 分时,会因心血管的衰竭和二氧化碳呼出量大导致硷中毒,临床可见到代赏性呼吸急促,喘息等呼吸道病变,进而衰竭死亡。

    2 、供氧量和有害气体, 我国目前在鸡舍建造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通风供氧设备,其通风常是人为控制的,不能根据舍内有害气体含量的变化自动启动通风设备,不能及时满足舍内鸡的氧份需求。当鸡舍通风不良时,会导致供氧量不足,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引起鸡代赏性呼吸频率加快,呼吸道黏膜受胺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刺激使纤毛脱落,黏膜局部防御机能降低,导致传染病的易发。

    3 、湿度, 这是一个普遍不被人们重视的环境因素,许多鸡舍的湿度持续低于 50% ,这样的鸡舍雏鸡入舍 7 天以后,就因为环境的干燥和灰尘量大致使雏鸡鼻黏膜的持续干燥而出现鼻孔堵塞,鼻腔不适,喷鼻等现象,之后激发呼吸道病。

    4 、密度, 当饲养者片面追求规模效益时,在比较简陋的鸡舍内,每平方米饲养量已超过标准环境控制鸡舍的要求,或不注意前期的饲养密度,分群过晚时,都会因为供氧量不足,水位料位不足,运动面积不足,散热不充分,病原体传播速度和代次增加, 1-2 周龄的雏鸡均匀度差等原因而影响鸡的生长并激发呼吸道病。

    5 、转群并群, 一些略有规模的鸡场为降低饲养成本,经常采取早期在保温舍育雏,在 20 日龄左右转群到生长舍的配套生产的方法,许多鸡群都是在转群后发生疫病,特别是呼吸道病,这和转群导致肉鸡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抵抗力下降,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有关。

    6 、群体过大, 当一个鸡舍没有隔栏,鸡群在一个开放的大环境饲养时,一些局部应激会变成整体环境应激,特别是非环境性控制鸡舍,会因某一局部通风良好导致该环境内鸡群趋向性密度加大,使其局部环境变为逆境,导致呼吸道病的发生。

    7 、场内饲养不同日龄鸡群, 不同日龄的鸡群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各不相同,不同饲养期的鸡舍,条件病原菌的污染程度也各不相同,当场内饲养不同日龄鸡群时,较容易发生呼吸道病,发生后难以治愈。

    8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引发呼吸道病有几方面原因,包括疫苗毒力过强,对呼吸道黏膜产生过强刺激;疫苗被胚源性支原体污染,使用时感染鸡体;鸡体免疫前已感染呼吸道病,疫苗免疫激发发病;饮水免疫停水时间过长,对机体造成过强刺激等;气雾免疫,疫苗雾粒过小深入到呼吸道深部导致气管痉挛等,临床调查统计显示大部分呼吸道病均发生在免疫以后。

    9 、换料, 鸡在整个饲养期至少需要 2-3 次调整饲料,在换料过程中,无论是饲料形状还是饲料营养含量及适口性方面的差异都会使机体对其产生反应,主要是机体内环境的应激和由此发生的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导致发病。

    上述列举的应激,如果是非残酷性或单一性,鸡较容易耐受,而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是严酷应激和两个以上的应激,因此对生长速度较快,耐受应激力较差的鸡群,就会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因发病时潜伏期短,传播快,病程长而难以治愈。

    三、应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温度应激对免疫的影响:低温应激将抑制白细胞吞噬和破坏病原体;育雏期间温度过低 , 造成雏鸡生长受阻 , 白痢杆菌病爆发;饲养在低温 ( 7 ℃ ) 和高温 (44 ~ 48 ℃ ) 条件下的雏鸡 , 其淋巴组织退化 , 循环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在免疫接种时 , 如果遇上寒冷等不良因素 , 本来是温和的抗原 , 对家禽却成了强毒 , 不但不能很好产生免疫应答而且会受到损害 , 致使抵抗力降低。

    2 、管理应激对免疫的影响:如在转群时 , 家禽会受到惊吓、抓捉、挤压等应激 ; 更换饲料、免疫接种和给药时 , 会造成机体内分泌发生改变和微生态平衡被打破;饲养密度过高和饲养环境不良会引起家禽的特异性应激反应 , 使家禽的抵抗力降低;大的噪声也会通过影响家禽体内生理变化 , 使鸡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及生产性能下降;在免疫接种期 , 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或应激作用 , 均可减弱疫苗的免疫应答 , 甚至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3 传染性因素对免疫的影响:家禽感染传染性病原时 , 首先是机体动员自身屏障和免疫功能进行抵御 , 即发生应激 , 有些病原通过机体自然应激而被清除 , 不能清除的病原则导致疾病的发生 , 此时家禽的免疫力显著降低 , 对新的病原的抵抗作用进一步减弱 , 形成恶性循环。在抗感染免疫中 , 自动获得性免疫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的免疫作用 , 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是在抗体、补体和细胞免疫的各种细胞成分与感染因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 常常导致组织器官发生严重的病理性损伤 , 给有机体带来危害。例如鸡呼吸道病的继发性影响因素若导致呼吸道和免疫系统损伤 , 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 其中传染性法氏囊病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感染法氏囊病后 , 鸡群对抗原刺激的反应能力减弱 , 使鸡抵抗感染新城疫病毒、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的免疫应答能力受到损害。雏鸡感染法氏囊病毒的日龄越早 , 免疫抑制就越严重。免疫系统受损的家禽不能同正常家禽一样抵抗病原因子的侵害。其它能引起免疫系统损伤的病毒还有鸡传染性贫血、马立克氏病毒和呼肠孤病毒 , 黄曲霉素和赭曲霉素也可侵害免疫系统。

    四、应激的消除与减缓措施

    防范和缓解应激的一般性措施包括 : 建立防疫设施、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防疫计划 ; 使用抗应激剂 ; 建立良好的舍内舍外环境 ; 进行抗病、抗应激育种 ; 改善饲养管理 ; 应激时适当补充营养 ; 在动物生长早期进行适宜性应激

    1 、保证通气量,要在鸡舍结构,通气设备,饲养密度等方面进行努力。要改变现行的人为随意通风和自然通风,通过理论计算出不同日龄的通风需求量,对有风机的鸡舍实行自动控制,无风机的鸡舍通过减少饲养量,增加通风窗面积,按照室内外温差,湿度差和风速制定通风时间,达到通风标准。

    2 、保证标准的温度和湿度,灵活利用温湿度的关系。即使在规范化鸡舍,我国的供暖系统都不能保证育雏温度的完全控制,而对一些简陋的鸡舍,温度控制能力更差,在这种情况下,湿度对调节温度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湿度越低要求温度越高,当温度不均难以达到标准时,高湿可以减少蒸发量,导致动物的体表温度增加,湿度同时可以使鸡舍的温度变的均匀,据某品种饲养标准介绍,当目标温度要求 18-19 度时,如果湿度为 50% ,温度要达到 33 度;湿度为 60% ,温度要达到 30 度;湿度为 70% ,温度要达到 28 度;湿度为 80% ,温度要达到 27 度,所以当鸡舍供暖困难时,可以通过提高湿度来调整温度的不足。

    3 、根据饲养条件调整饲养密度。在诸多应激因素中,唯独饲养密度是饲养者能够主动掌握,并以此弥补其他难以控制因素不足的一个因素,在没有良好通风条件的鸡舍环境中要通过降低饲养密度,来提高供氧量,值得注意的是,饲养手册上提供的饲养密度只适合环境控制鸡舍,对国内现有鸡场而言,要根据饲养现场通风条件,计算出最大可能的通风量,根据通风量确定饲养量,切忌盲目追求饲养量导致饲养后期的死亡率加大,实践证明,超过通风量的饲养量,成活率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此外,及时扩群,防止早期密度过大也是消除逆境的必要措施,为达到早期保温的目的推迟扩群,不仅影响鸡群的均匀度,还会代来应激导致早期发病。

    4 、有害气体的控制。鸡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包括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灰尘等,这些有害气体在舍内超过正常水平时,将损害肉鸡的呼吸道,同时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肉鸡在受污染的环境中时间过长,将会出现慢性呼吸道病和腹水症。控制有害气体超标的办法包括及时排除和减少产生,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保证排除有害气体,而对简陋鸡舍,排污能力不强,就要通过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来降低其含量超标,在饲料中加入益生菌, 酶类,有机酸,吸附剂等,都可以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量,根据表观消化能配制肉鸡饲料,防止蛋白过量产生大量非蛋白氮也是减少氨气产生的有效方法,在饲养后期,降低舍内湿度,也会减少有害气体的分解释放。

    5 、规范饲养操作,控制环境性应激对鸡群的危害。 转群并群,群体过大,场内饲养不同日龄鸡群这些环境性应激因素与饲养者的饲养习惯,操作习惯和生产观念有较大关系,是人为因素,如果认识到其中弊端,就应该及时纠正,推行一阶段饲养,鸡舍适当设置隔栏,变大群为小群,场内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把这些操作规范化制度化习惯化,势必会缓解一些应激。

    6 、对于不可避免的预知性管理应激,如疫苗接种,换料等,可事先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的维生素,如 VE , VC ,尽量避免多重应激,变突然应激为渐进性应激等措施来使应激减轻到最低限度。

    五、常见抗应激剂:常见抗应激剂可划分为维生素类、电解质类、氨基酸类和抗生素类等。

    1 、家禽应激状态下维生素的需要:维生素是维持动物生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 , 在体内起着催化作用 , 它们主要促进营养素的合成与降解 , 从而控制机体代谢。家禽在应激状态下造成维生素供应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1-1 家禽由于应激反应 , 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 , 增加了维生素的需要量。

    1-2 由于限制饲喂或应激反应影响家禽的食欲 , 采食量减少 , 维生素的摄入量相对减少。

    2 、在应激造成的免疫反应的急性期。免疫细胞释放出白细胞介素 , 白细胞介素能加剧骨骼组织的分解代谢 , 引起体温升高 , 改变血液和其他细胞的营养组成。急性免疫期反应的其他症状是食欲下降、因乏无力 , 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加以及肌肉和骨骼疼痛。这些新陈代谢的变化减慢了生长速度 , 降低了骨骼和肌肉的沉积 , 而且可能改变营养需要。试验表明 , 将维生素的量增加到高于 NRC 标准 , 效果很好 , 同时连续增强应激会降低生产性能 , 维生素的量达到或高于平均生产水平可使家禽增重较快和饲料转化率提高 , 死亡率降低。 Mcknight(1995) 指出 , 补充高于 NRC 标准的维生素需要量及高于实际日粮维生素水平的饲料 , 可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和胴体成分 , 也可降低应激反应引起的副作用。家禽在应激的情况下 , 给予一般水平的维生素效益较差 , 在中度或高应激情况下 , 饲料中采取高于 NRC25% 或更高的维生素水平能有比较好的效益。

    3  维生素对家禽的抗应激作用及机理探讨

    3.1  维生素 C 在家禽的抗应激作用中 , 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起着重要的作用 , 特别是维生素 C, 被认为是抗应激因子。在应激的情况下 , 家禽机体维生素 C 的合成能力下降。所以 , 家禽的血液中 , 肾脏和脾脏中维生素 C 的含量都下降。因此 , 添加维生素 C 具有很明显的抗应激作用。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已经表明 , 在应激 ( 主要是热应激 ) 状态下 , 添加维生素 C 可以显著地改善蛋禽、肉禽和种禽的生产性能 , 并且可以降低家禽的体温和呼吸频率。维生素 C 在体内有直接杀病毒和细菌的作用 , 可以增强感染新城疫的细胞产生干扰素 , 还可增强中性的白细胞功能和保护对游离损害。此外 , 病毒感染与循环的维生素 C 浓度迅速降低有关。维生素 C 在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这些激素对机体各种重要功能所需的能量进行总动员。其中和维持体温有关,如果维生素 C 不足,形成皮质类固醇的数量不足,这就导致家禽仅有有限的维持体温的能力。在应激条件下,家禽的死亡率可因提供足够数量的维生素 C 而明显降低。皮质类固醇 ( 间接的维生素 C) 在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 用 , 在应激的情况下,常常产生大量的皮质酮 , 具有一种细胞毒素的作用。而维生素 C 可通过调节血浆中皮质酮的浓度,而补偿皮质酮增加的副作用。因此 , 维生素 C 可以改善应激引起的抗体反应抑制和细胞介异免疫的表现。

    3.2  维生素 E 和其他维生素,维生素 E 是一种细胞内抗氧化剂 , 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 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试验表明 , 维生素 E 可促进鸡新城疫抗体的合成 , 因此可作为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剂。李小林等 (1996) 的试验证明 , 维生素 E 可以通过改变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 ,, 高剂量的维生素 E 可以提高机体应激前后的免疫功能。维生素 E 可提高家禽和哺乳动物的体液免疫作用 ,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 从而增强细胞的吞噬作用 , 同时对免疫系统细胞的功能和增殖能力也有影响。提高维生素 E 的水平还可降低血清中皮质醇含量,而皮质醇是一种免疫抑制剂。慢性热应激的蛋鸡,在服用高水平的维生素 E 后,产蛋量下降的情况明显减少。缺乏维生素 A 会导致 IgG 、 IgA 、 IgM 下降,甚至降低抗原刺激后的抗体产生。

    4 、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有关 , 缺乏时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硒缺乏时 , 胸腺体积显著缩小 , 变薄、变窄。组织结构模糊。镁缺乏时 , 血浆及特殊液体量减少 , 肾上腺机能减退。硫缺乏时 , 甲状腺组织增大 , 并导致甲状腺肿 , 免疫力下降。铜、铁、锌均参与某些酶的合成 , 影响细胞代谢 , 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功能。缺锌时 , 机体含锌酶活性下降 , 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 免疫器官明显减轻 , 抵抗力降低。而饲粮中铁过量会引起免疫系统损伤。钙缺乏时 , 也会对家禽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