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控制 » 正文

中国奶业振兴需在模式重塑上下工夫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9-01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河北考察奶业时说:“我有一个愿望: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应该培养出自己的奶牛品种,生产出高品质的牛奶和乳制品,培养出自己的牛奶和乳制品品牌,不仅要在中国占领制高点,而且要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这需要一个艰苦而长期的努力过程。”

    奶业如何重塑才能实现温总理提出的愿望?我国奶业发展目前主要的症结在于过度追求发展速度,只有改变这种片面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思路,才能振兴奶业。

    我国奶业发展的教训是:片面重视发展速度而忽视安全,导致代价惨重。自1978年到2001年,我国牛奶产量达到一千万吨;但增加第二个一千万吨产量只用了三年时间(2002至2004年),增加第三个一千万吨产量只用了两年(2005-2006年)。奶业发展过分追求发展速度却忽视了质量,结果导致恶性安全事件屡次出现,国人对国产奶信心严重不足。

    我国奶业的超高速发展是以什么样的模式来实现的呢?基本上采取的是“松散型公司+农户”模式,即公司从市场上收购小奶农的奶,然后加工出售。这种模式最常被奶企采用,奶品质量也最不靠谱。

    从奶源来看,我国牛奶的基本来源主要靠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小奶农,我国60%的奶牛由存栏20头以下的小规模户饲养,饲养条件简陋,卫生防疫条件差。从加工企业来看,奶企基本上满足于从散养农户中收购鲜奶加工出售。

    这种模式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奶企与奶农互相压价。奶农的产品在卖给奶企时经历两个压价过程,其一是中介从农户手中采购时压价,其二是中介在卖给奶企收购点时再经历一次压价,双方都是买卖关系,都只追求价格,尤其是强势的公司一方在收购中还提出高要求,往往使中介与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证,这些中介与奶农只能通过掺假等方式获取利润。

    由于企业的利润与奶农没有什么关系,作假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目前市场的定价机制也难以实现优质优价,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一旦有作假的潜规则,很快会被快速传播。昔日“三鹿”倒下,也是源于这种半截子的产业化。不改变目前这种的产业化,未来食品安全事故还会层出不穷。

    欧美的奶业生产基本上以两种模式为主。其一是由奶农成立合作社,自创品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种模式使奶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掺假、作假很少发生。另外一种模式是农工商一体化,大型奶企拥有广阔的牧场,牛奶从生产到加工到品牌塑造,都在一个公司完成,从而保证质量一致。

    这种一体化模式是目前美国大型农牧食品企业通行的模式。这些企业动辄拥有几十万亩地,实行产供销一体化,从原材料来源到最终加工成品,遵守统一的标准,质量既统一又有保证,管理成本也低。我国部分奶企,包括蒙牛、光明等,也试图通过长期租借的方式建一些原材料基地,但规模都很小,主要是受制于我国的人均耕地有限,难以租借到大规模农地来建公司自己的牧场。

    目前我国奶业最大的问题出在模式上,中国奶业振兴必须要在模式重塑上下工夫。

    小农户并不一定质量就不靠谱,我国出口到日美的大量蔬菜、海产品,同样也是小农户组成的小企业完成的,却可以出口到国外,标准要求及完成的质量都比国内还要高。问题出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尤其行业龙头知名企业,目前还只满足于靠低价倾销来占领市场,在广告营销上很舍得大把扔钱,但对极为重要的上游原材料来源却基本上放任,搞一锤子买卖,采取拿来主义,只是设立一些收购点,而且还压低价格,通过设置高的蛋白质率等做法逼奶农作假。

    我国奶企应改一改过去一锤子买卖的做法,多用一些精力来加强上游奶源基地建设,与农民建立稳定的紧密型供货关系,再略微让点小利,以此来保证奶源的质量安全。我国出口到日韩的蔬菜都是采取这种方式,质量也的确得到了保证。英国从肯尼亚进口蔬菜,也基本上采取这种方式,质量也没有问题。所以要紧的是转变目前的发展思路,才能解决后顾之忧。

    总的来看,我国奶企应该舍弃目前纯粹从市场收购奶源的发展模式,而采取紧密型的“公司+奶户”模式,与养殖大县、大奶户或者奶农合作社建立密切的订单关系,确保公司未来的奶源的数量与质量。公司再通过随时抽检的方式来淘汰不达标的基地,这样做就可以使质量得到保证。当然奶农也应该改变目前的过度分散化与无组织化,通过奶业合作社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自创品牌,另外一方面也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加与奶企建立紧凑型关系的谈判能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