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湖北如何从水产养殖到打造水产业全产业链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8-16  
     长期以来,湖北淡水渔业存在“卖原料、卖初级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多了卖不出、少了后悔当初没多投苗”的格局。

    迄今为止,许多水产公司仍面临如下困境:育苗种,利润不低,但技术含量高,不是谁都能做;搞养殖,利润不高,市场和自然风险都很大;做加工,利润稍高,但原料不足常常掣肘;做流通,利润最高,但却无助于长期把产业做大;做全产业链,又没有那么强的科技、资本和营销实力。

    怎样整合育苗、养殖、加工等产业资源,打造有竞争力的全产业链?记者近日采访了武汉农业集团副总经理胡秋元。

    抓两头带中间,实现全产业链的可控制

    无论任何产业,凡做全产业链的企业,都是实力较强的大公司,特别是对市场的掌控比较得力的企业。武汉农业集团虽然个头不大,但因为采取了“以市场推动养殖、以产品引领消费”的倒逼式良性循环发展思路,并尽可能把产业链做成价值链,让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给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对产业链具有一定的带动力。

    早在2002年武汉农业集团组建时,公司管理层就一致认为,仅靠养殖、卖鲜鱼是做不大企业的,未来水产业的发展必将从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只有产业链环节之间相互调剂补充,才能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不能像有些企业,虽然产业链延伸得很长,但许多产业链是不挣钱的,只靠部分产业环节挣钱,去弥补其他产业环节的亏损”。

    为此,公司把发展水产业的思路定位为“抓两头、带中间”。即一手抓种苗繁育,一手抓产品深加工和品牌营销,以此带动“中间”养殖环节的发展,力求实现全产业链的可控制。

    种苗繁育是个“核心技术活”,不是谁都可以做

    相对于养殖,种苗繁育是个“核心技术活”,同时也是整个水产产业链的最前端。对于渔业这样具有完全竞争性质的行业来说,虽然后端的销售决定着前端的种苗繁育和养殖,但种苗繁育和养殖也决定着未来市场上鱼的供应量。

    胡秋元介绍,过去,武汉是全国的鱼苗繁育中心和集散地,一些品种的拥有量和销售量均居全国前列,素有“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鱼苗看湖北”(主要指武汉)之称。但是,这些品种都是长江自然繁育的鱼类,多数属中低档次,繁育难度不大。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高档酒店和市民对青鱼、胭脂鱼等中高档鱼类的需求逐渐增大。然而,因为武汉没有相应的苗种提供,许多养殖企业(户)纷纷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购买高档品种鱼苗,致使近年来武汉作为鱼苗繁育中心和集散地的地位不断下滑。

    为重塑武汉鱼苗产业的地位,抢占产业链微笑曲线的高端利润点,武汉农业集团决定围绕地区需求与特色发展鱼苗繁育,相继建立了小龙虾、青鱼、胭脂鱼、匙吻鲟等种苗繁育中心(场)。现在,武汉农业集团拥有的鱼苗品种全省最多,数量也名列前茅,大部分鱼苗都是坐飞机“畅游”全国。

     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养殖结构

    除了做鱼苗之外,水产养殖也是武汉农业集团的重要支柱产业。集团的主要水面是位于武汉市东北边的武湖和位于蔡甸区的柏林养殖基地。以前,武湖水面放养的都是低档鱼类,量小价廉,知名度低。

    胡秋元告诉记者,武汉这个“家门口市场”对高档鱼的需求非常庞大。如果武湖继续延续以前的养殖模式生产低档鱼,不仅不能和家门口市场的需求对接,而且与地市的养殖企业(户)相比没有多少竞争力。加之,低端水产品早已出现相对过剩,价格较高的高端水产品却相对短缺,公司要扩展利润区,在经营模式上须从“卖产品”向“卖需求”转变。

    围绕市场需求,2002年起,武汉农业集团在武湖中投放一批中高档鱼类,同时不断在市场上营销一两种品牌,用这些品牌去提升其他鱼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据胡秋元介绍,现在武湖养殖中高档鱼类产量的比例已由11%上升至现在的76%。特别是武湖螃蟹,已紧跟梁子湖螃蟹之后畅销全国。

    基于同样的养殖理念,在蔡甸区柏林基地,集团引进了“南美白对虾”及淡水“绢丝丽蚌”等高档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在武汉餐饮市场上也很畅销。另外,随着办公大楼和家庭装饰对观赏鱼的需求增加,集团还与日本松田株式会社合资养殖高档观赏鱼类“日本锦鲤”。

    做足产业链后端,用深加工让每个环节增值

    传统水产业之所以做不大,就是因为缺乏加工企业这个实体,养殖出来的鱼多用于餐饮,因为市场消化的渠道有限,供给大于需求,常常卖不上价,农民无法靠其增收。

    近年来,由于饲料、鱼药、劳动力等成本的上涨,鲜鱼的价格亦上涨了很多,但这仍不足以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即使如此,一些加工企业已明显感到利润空间被压缩。对于加工企业而言,只有把产业链后端的利润做足了,才有足够的实力去化解产业链前端鲜鱼价格上涨的压力。

    为此,武汉农业集团于2009年10月在梁子湖投资3.5亿元,动工兴建集5万吨淡水水产品综合深加工销售、5万吨冷链仓储物流等业务的淡水鱼项目。该项目主要以白鲢等低质鱼类为原料,将鱼肉加工成鱼糜及制品,将鱼骨加工成易于吸收的鱼骨钙食品,将鱼皮和鱼鳞加工成在美容、医药、保健品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的胶原蛋白,把一条鱼“吃干榨尽”,让每个环节都产生商业价值。

    胡秋元介绍,和养猪不同,养鱼受水资源制约,供给弹性不大,而需求却在不断扩容,鲜鱼的市场价格必将稳中有升。武汉农业集团通过对低质鱼进行深加工并综合利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拉动产业链运转,使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受益,让这个产业从弱质产业陷阱里走出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