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稀盐酸和胃蛋白酶在养猪中的功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07-26
     仔猪黄白痢多发生于7日龄内的仔猪,以1日龄~3日龄多见,7日龄以上很少发生,开始1头~2头发生,继而全窝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100%,特别是刚产的第2天就开始拉黄水的仔猪,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死亡率100%。因此,仔猪黄痢病是严重危害业的疾病,可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已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

    仔猪因从脐血中得不到母源抗体,因而出生时没有免疫力,仅靠初乳获得母源抗体,初乳中的抗体在分娩时为100毫升中含20克,分娩后48小时下降到10克,以后逐渐减少。初乳中有抗蛋白分解酶,防止免疫球蛋白被分解,仔猪出生24小时~36小时,小肠有吸收大分仔蛋白的功能,不论免疫蛋白还是细菌。仔猪35日龄~40日龄胃蛋白酶才能表现出消化能力,2.5月龄~3.0月龄盐酸浓度才能接近成年猪。

    原理

    动物在消化过程中,盐酸具有下列作用: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促进胰液、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致活胃蛋白原,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被胃蛋白酶消化。胃蛋白酶由主细胞产生,初分泌出来时为不活动状态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或在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裂出一些较小分仔的多肽,进而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因此在酸性环境中(p小时值低于6)胃蛋白酶是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被致活和分解蛋白质的适宜环境的p小时值约为2,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分解。

    仔猪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带菌率高,据报道,对444头腹泻仔猪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发现:1日龄~5日龄的分离率为53%,6日龄至断乳的分离率为14%。该病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及患病仔猪。仔猪出生后,通过吸吮乳头或舔啃其他物体,环境中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由于初生幼畜胃腺发育尚不完善,胃液内胃酸缺乏,而且能使凝固的蛋白质分解为胨的胃蛋白酶含量也很少,加上有些仔猪缺乏初乳抗体的保护,从而使病原性大肠杆菌得以在肠道内定居、繁殖并分泌毒素,引起仔猪腹泻,严重脱水、酸中毒而死亡。因此,如给仔猪饲喂一定量的稀盐酸,增加其胃内酸度,改变肠道内pH值,可达到预防和治疗该病的目的,同时还可促进仔猪本身胃液的分泌和消化器官的发育,增强抵抗胃肠道疾病的能力。

    方法

    将浓度为10%的盐酸稀释20倍配成0.5%稀盐酸备用。预防:0周龄~1周龄,每次灌服0.5%稀盐酸2毫升,每天2次,连喂1周,同时用0.5%稀盐酸擦洗母猪乳头及乳房皮肤。1周龄以后,剂量增至4毫升,可预混于饮水中。治疗:0周龄~1周龄灌服0.5%稀盐酸4毫升,胃蛋白酶0.2克,同时加服一定剂量的抗菌素,连用1周。日龄较大的,酌情加量。

    结论

    给妊娠母猪接种大肠杆菌多价菌,使初生仔猪及时吃到初乳,可获得被动免疫;同时在初生仔猪肠道内尽快人为定植有益菌群以排斥致病菌,如给仔猪饲喂乳酸菌制剂,对该病的预防效果更好。

    仔猪在哺乳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胃液中盐酸及胃蛋白酶的含量逐渐增加,到2月龄断乳时,胃液酸度可接近成年猪水平。故使用本法对2月龄后的仔猪效果欠佳。日龄越小,效果越好。至于对1周龄以内仔猪饲喂稀盐酸是否会影响其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待进一步研究。

    哺乳仔猪胃腺分泌功能尚不完善,给其饲喂稀盐酸及胃蛋白酶可刺激胃液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增强抵抗消化道疾病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仔猪提早开食补饲,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对仔猪断奶成活率的提高和断奶窝重的增加均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