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中小规模猪场生产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1-12  
     随着国家政策向畜牧业倾斜,生猪养殖作为一个大众性产业逐渐兴起,加之近几年利润较高,更多人投资养猪,各地兴起了许多中小规模的养猪场,这给我国养猪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但猪场设计不科学、生产效率低;生产工艺不科学、种猪利用不合理;饲养管理不科学、计划性不强;特别是技术落后、卫生防疫不科学等,导致疫病威胁严重,给广大的养猪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这大大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1猪场生产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

    1.1养殖观念落后

    部分投资养猪者看到目前养猪效益较好,对养猪业发展形势和生产技术缺乏了解,凭传统经验和部分从他处学来的所谓“经验”就盲目进行养殖生产。没有先进科学的养殖观念,造成生产效益低下,导致失败。

    1.2引种问题

    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由于受检测技术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中小规模场,没有实行自繁自养,都是靠从外地购进苗猪回来饲养,什么时候有合适的苗猪就购回,或多或少,购回后没有任何隔离,就放在同一猪舍内,购回的苗猪来源不清、防疫情况不清,检疫不严格,导致疫病随引种带入及传播,疾病循环感染,有时因购进苗猪把关不严,死亡率很高。因此,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如从外地引种,在引种前必须做好调查,重点了解疾病情况,尽可能地相对固定引种地方。

    1.3疫苗因素

    疫苗运输、贮存不当。光照太强;温度过高或过低;疫苗瓶内进空气;超过有效期等都会导致疫苗的效价不足甚至失效。

    疫苗本身缺陷。有血清型差异,有些病原的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作用,免疫接种时没法选用与本地流行毒(菌)株相对应的血清型疫苗;疫苗被污染,经疫苗传播疾病。

    疫苗使用不当。如疫苗稀释液不当、疫苗稀释浓度不当、疫苗中混入配伍禁忌的药物或其他疫苗、对稀释过的活苗没有及时用完、免疫接种过程中出现洒漏或漏注情况,有些疫苗病毒性灭活是油乳剂疫苗,容易引起注射器定量控制失灵,使注射剂量不准等,都会引起免疫失败。

    1.4消毒不当

    消毒工作经常流于形式,导致消毒效果不明显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猪场不重视消毒工作,没有一个完整的定期消毒制度,或少消毒甚至没有消毒,或消毒不全面,起不到消毒效果。而猪场片面强调消毒的作用,尤其是生猪发病期间,每天几次带猪消毒,造成猪舍湿度过高,使猪处于应激状态,促进了疫病的发生死亡率。

    1.5环境因素

    污染严重的中小型养猪场,遍及城郊和乡村,有的猪场不重视粪污的处理和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严重,猪长期处于恶劣的生长环境中,从而引发呼吸道等疫病。

    1.6免疫失败

    在实践中,猪群经过免疫接种之后,往往还会继续发病,这就是所谓的免疫失败。概括而言,导致猪免疫失败的因素包括:疫苗、免疫程序、生理状况、营养、药物与毒素、饲养管理与环境等因素。

    1.7生理状况个体差异

    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不同品种甚至相同品种不同个体,对同一疫苗的反应强弱也有差异,有些个体生来就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的影响猪群的某些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能损害猪体的某些免疫器官,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应激猪群发病时或多或少的对其造成应激,导致其免疫应答能力降低。

    1.8药物与毒物因素

    性激素对免疫应答有抑制作用,如睾丸激素、雄激素等对猪的免疫应答都有一定的影响。地塞米松、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及某些磺胺类药物等对于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猪的免疫应答。一般来说,活菌苗免疫接种的同时不能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免疫前后两天内不能对猪舍消毒。

    1.9管理与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密度、通风、有害气体浓度等;运输、转栏、换料、用药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会对猪只产生应激,从而对免疫应答产生影响。

    2规模猪场生产效益的措施及建议

    2.1重视猪场安全体系建设

    猪场规模虽小,但要注意猪场的内外环境,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供水供电方便、有充分自然隔离条件的地段,猪舍要求通风、向阳、干燥。猪舍应远离居民区,猪舍周围应植树种草,彼此独立,间距10m以上。

    冬季的猪舍除垫稻草外,还要用保温灯、保温箱等设施提高环境温度。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淋浴、加大通风等;降低饲养密度,以0.25m2/头的密度较适合;粪便不能随处堆放,应及时转移。

    2.2重视市场信息,规范引种程序

    不少小规模猪场因引种不慎常常引入疫病,造成猪场乃至地区性的疫病发生和蔓延。到外地引种前,特别留意商品猪、仔猪、饲料的价格,要对当地的疫病情况作全面的调查了解,并到畜牧农业部门登记备案,引入后要向检疫机关报检,并经必要的隔离饲养和免疫接种后方可进场混群饲养。

    2.3科学管理

    猪场防止疫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实行封闭式管理。一是控制人流物流;二是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三是科学防疫,新建猪场选址要科学合理。

    可以几个猪场共同聘请一名富有经验的兽医,要求兽医每周来场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及早处理。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按照单元式设计,确保每一个小单元全进全出,从而减少污染。

    2.4注重消毒

    消毒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任何人进出猪场都要穿工作衣并严格消毒,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实行规范消毒,空舍时正确的消毒操作程序是:清理→冲洗→刷刮→药物消毒→熏蒸消毒→空圈50d。熏蒸消毒时,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32mL、水16mL、高锰酸钾16g。

    2.5注重免疫注射

    中小规模场按猪场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切实做好仔猪黄白痢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高致病性蓝耳病、链球菌病、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免疫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2.6做好药物保健工作

    仔猪在出生后应采取“注射+饮水加药+饲料加药”的保健方案,即选用长效抗菌药物,如长效土霉素、氟甲砜霉素针剂、第三代头孢等,在一、三、七日龄进行肌肉注射以防止仔猪早期感染细菌性疾病;在诱食阶段,仔猪的饮水中添加可溶性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以防止呼吸系统的早期感染;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利高霉素、氯甲砜霉素等以防止断奶仔猪衰弱综合症的发生。在断奶后3-4周需在饲料中添抗菌素以防止仔猪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猪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病等。

    2.7做好驱虫工作

    猪场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渗出性皮炎等疾病大面积的发生,都与寄生虫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小型猪场和养猪专业户对驱虫工作认识不足,而导致猪场的附红细胞体等疾病连绵不断,导致死亡率大大增加,经济效益直线下降。仔猪在45-60日龄和75-85日龄分别进行一次驱虫,每次在饲料中添加阿维菌素连喂一周。如果育肥猪的体表寄生虫明显时,也可以用l%的敌百虫进行喷雾驱虫,但在使用时应注意先清洗圈舍与猪只,待干燥后方可进行喷雾驱虫。

    3结束语

    在中小规模养猪场,要对猪群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免疫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资料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找出主要矛盾,得出客观科学的解决办法,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目的。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