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营养 » 正文

早期营养对雏禽卵黄囊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1-22  
     雏禽在出壳后第一周内经历了从内源性营养(卵黄囊)向外源性营养(饲料)过渡的转变。这对于雏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如若处理不好这个转变过程将会导致雏禽早期体重下降、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从而影响雏禽的生长发育及后期的生长性能。

    在雏禽早期营养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限制后期胚胎和初生雏的生活力和发育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蛋内所含发育所需的营养量以及胚胎孵化期间的营养储备(肝糖元、肌细胞、蛋黄);胃肠消化道利用外源性碳水化合物与高蛋白日粮的能力;出雏后前几天雏禽依赖卵黄囊剩余营养的能力。由此可见,卵黄囊阶段的营养即早期营养在禽类营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卵黄囊的形成及其作用

    鸡的卵黄囊是早期形成的胚膜,于孵化的第2d开始形成,以后逐渐向卵黄表面扩展,第4d包围卵黄1/3,第6d包围卵黄1/2,到第9d几乎覆盖整个卵黄的表面。与此同时,在卵黄囊上的血管网以同等的速度随着卵黄囊分布到整个卵黄。卵黄囊由卵黄囊柄与胎儿连接,卵黄囊能分泌一种消化酶,将卵黄变成可溶状态,使一些浓稠的卵黄呈液体状而被卵黄囊壁细胞吸收,并通过卵黄囊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进入血液,从而使卵黄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被吸收并输送给发育中的胚胎。卵黄囊在孵化初期具有与外界交换气体的功能,出壳前与卵黄一起被吸入腹腔中。

    卵黄囊内的营养物质除了一部分经过代谢提供雏禽维持需要外,另外一部分则转移入雏禽体内供其它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王和民等发现,雏鸡在12-58时龄内,卵黄囊内营养素的减少量大于同期全屠体(含卵黄囊)相同营养素的减少量。这种现象说明,不仅刚出壳雏鸡前二三天所需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等完全由卵黄囊(内源营养)提供,而且还说明了卵黄囊内的大量营养素向雏鸡体内转移。陈伟亮在比较11-59时龄扬州鹅雏鹅体重损失与卵黄囊损失的试验中,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然而,Dibner等则认为雏鸡出壳后24-72h内,将残余卵黄囊中的蛋白质作为氨基酸来源,或者将其中的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并且不能发挥最佳生产潜能。如果能够提供饲料以满足出壳后的营养需要,则能刺激雏禽胃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发育,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因此,在新生雏的这个重要阶段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是有效促进禽类生长发育,改善其生产性能的有效途径。

    2卵黄囊的吸收过程

    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蛋黄在供钙方面只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胚胎发育所需要的钙绝大部分都来自蛋壳与蛋白。然而胚胎94.12%的磷来自蛋黄,在供磷方面蛋黄发挥了主导作用。在鸡蛋21d的孵化期中,蛋黄中的蛋白质含量时高时低,说明胚胎在利用蛋黄中的营养物质时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不断变化的。胚胎发育早期,主要是利用蛋白和蛋黄中的碳水化合物,4胚龄时开始分解蛋白中的蛋白质和蛋黄中的脂肪,而在14胚龄后,蛋黄中的粗脂肪含量不断下降,18胚龄以后加速了对蛋黄中脂肪的利用。Noble等研究报道,在孵化的最后7d要消耗全部脂类的80%。

    卵黄中的营养物质经过胚胎期的利用,鸡大约有20%的卵黄物质剩余在卵黄囊中,这些物质将在出壳后1周内被逐渐吸收。陈伟亮等研究扬州鹅的卵黄囊吸收规律时发现,在11-59时龄这段时间内绝食条件下的雏鹅卵黄囊干物质、燃烧值、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损失分别占原有的77.07%、80.54%、76.86%和70.07%;而采食条件下,59时龄内低能组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平均相对利用率分别为95.68%和88.27%。各种氨基酸消耗都集中在11-59时龄,70%以上的物质都在这一时期被利用,如采食条件下低能组损耗蛋氨酸和赖氨酸总量的88.68%和82.37%,而绝食条件下只有82.04%和73.89%被利用。然而对鸭卵黄囊吸收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

    3日粮营养物质含量对卵黄囊吸收的影响

    3.1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对卵黄囊吸收的影响

    卵黄囊营养对初生雏禽来说是一个营养储备库,但仅靠雏禽本身是没法打开这个能量库的,只有尽快给雏禽提供饲料才能帮助它们打开并利用这些能量。从生理学角度讲,雏鸡需要摄入碳水化合物才能利用卵黄中的脂类,从而成功地利用卵黄的能量储备。

    卵黄囊营养是用于维持需要的,而外源摄入的能量才是用于生长需要的,能量特别是以葡萄糖形式提供的能量比蛋氨酸和油酸吸收得更加彻底。而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只有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才能被较好地吸收。Moran研究表明,雏禽由于肠道发育不完全,葡萄糖的皮下注射比食入对生长和能量供应更有效。而经口腔提供外源性碳水化合物饲料可以提高残余卵黄囊的利用率,这可能是因为经口腔食入的饲料促进了肠道的发育,从而提高了肠道机能及卵黄通过卵黄蒂进入肠道的排空速度。

    3.2日粮中脂类对卵黄囊吸收的影响

    Kori S. Baker以卵黄为饲料的研究表明,饲喂卵黄组(包括未经孵化的卵黄和刚出壳雏鸡的残余卵黄囊两种饲料)在6日龄时与饲喂粉料的对照组雏鸡相比体重较小,并且死亡率较高。该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卵黄含有较高的脂类,较难消化,再加上雏禽消化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导致消化不良和食欲下降;而饲喂粉料组由于脂类等营养物质含量少,促使雏禽采食量增加,从而促进体增重的增加。而在去除卵黄囊试验中,去除卵黄囊组由于缺少卵黄囊营养物质的支持,不得不以减少运动、增加采食来维持生存,因此出现13日龄前体重较对照组小,但到13日龄后出现体重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雏禽从卵黄和摄入的饲料中吸收的脂类都是可以有效利用的。因此,雏禽开食料中脂类等营养物质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雏禽自身的生理特点配制开食料,才能使其生长达到最佳状态。

    3.3日粮中其它营养物质对卵黄囊吸收的影响

    Nobakht研究证实,在开食料之前使用一个阶段的预开食料,对于提高雏鸡的生长是很有必要的。在饲喂预开食料的起初3-4d内,雏鸡卵黄囊内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已被吸收,这种配给形式可能比通常的开食料价格要高,但是这种饲料只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因此,雏鸡在第一天使用这种饲料,对其生长、饲料利用率、群体均一度和最后的经济效益都是有益的。Boersma等在肉仔鸡诱食料中添加Oasis,并在30h内饲喂则3周龄内肉仔鸡体重增重较快。其中Oasis诱食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如下:含水量9.9%、粗蛋白25.5%、粗脂肪5.0%、粗纤维4.1%、代谢能(计算值)12.16MJ/kg、P0.79%、K1.10%、Mg0.2%、Na0.15%。另外,有研究发现葡萄糖-酪蛋白型日粮对幼雏的生长很有利。

    日粮中添加0.1%的牛黄酸可显著提高肉仔鸡6日龄体重,降低0-45日龄的料重比。卵黄囊中营养物质的消失有66%是在24-72时龄完成的,添加牛黄酸可使此期间卵黄囊营养物质的消失率显著提高,达到77.94%,使144时龄卵黄囊营养物质总利用率提高16.01%。

    在出壳后的最初几天,家禽日粮代谢能值受到残余卵黄囊的影响,同时代谢能值的高低也会影响雏禽对卵黄囊内容物的吸收。因此选择合适的日粮营养水平以达到合理利用卵黄囊中所储备的营养是非常必要的。

    4早期饲喂和禁食对卵黄囊吸收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早期饲喂确实可以促进新生雏的早期日增重。其它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早期饲喂有利于增重及卵黄囊的吸收与利用的观点。Gonzales等研究表明,雏鸡最长禁食时间是36h(即出雏后48h),在这个时间段内禁食并不影响卵黄囊的吸收。但是当禁食时间达到96h(即出雏后108h)则卵黄囊的吸收受到影响。

    Franco等的研究表明,卵黄囊利用的情况取决于雏禽安置时间即饲喂时间。虽然在该研究中的4个处理组(推迟时间分别为12、24、36、48h)卵黄囊的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这个阶段体重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仅依靠卵黄囊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生长需要,甚至不能维持体重。赵红波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饲喂组鸡的体重显著大于早期禁食组,早期饲喂组的卵黄囊重有低于早期禁食组的趋势,说明早期饲喂没有阻碍卵黄囊的吸收,可能还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早期饲喂节省了卵黄囊中的免疫球蛋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建立自身的主动免疫以及提高了体增重。有研究表明,切除卵黄囊后的3d,尽管肠重和肝重明显降低,但对雏禽的饲喂试验或禁食试验都显示,采食营养素对家禽初始增重的促进作用比残留卵黄更有价值。

    5小结

    对于卵黄囊及早期营养的研究国内外还主要集中在鸡上,而对于鹅的研究还较少,目前王志跃等对扬州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鸭的研究就更少了。

    禽类的卵黄囊营养是事实存在的,并在雏禽的早期营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是,雏禽出雏后24-72h仅依靠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是对有效资源的一种不合理利用。因此了解和掌握卵黄囊的生理特点,卵黄囊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以及各种营养素的转移、利用等情况,对于丰富卵黄囊期雏禽营养研究与合理饲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出雏后雏禽对于何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是迫切的;在这个重要的阶段给雏禽提供怎样的营养物质;怎样进一步促进卵黄囊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而为雏禽开食料的配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饲料工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